在上一篇提到Super Cub誕生的契機,本篇則是來看看設計與生產的過程中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相關新聞頁面:跨世代名車 HONDA「Super Cub」發展史-誕生篇(上) |
「製造出能夠隨心所欲操控的車款」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隨著引擎、變速箱的設計開始步上軌道,1958年4月開始著手車體的設計,「在過程中社長不斷地重申:『製造出能夠隨心所欲操控的車款』,老實說我一開始沒有正確地掌握這句話的意思,後來是負責引擎設計的河島先生(河島喜好・第2代HONDA社長)告訴我這句話的真正含意,『這句話是指製作出精巧的產品,就是製作出宛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能夠掌握在手中隨心所欲操控的產品』這指的正是製造出任何人都能簡單操控的精巧車款。」(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在整體的外型設計確立之後,本田宗一郎尤其講究輪胎的尺寸,即使在低速下也能善用全新引擎的輪胎究竟是什麼樣的尺寸?自動遠心離合器搭配上跨騎式彎梁車架,打造出堅固好挪動的車體,所以輪胎的挑選也十分地重要,在不斷地追求適合的輪胎尺寸後,也決定了車身的樣式與大小,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配合多數人的體型,也形成了最重要的車款外型。
所以輪胎研究團隊開始研究小尺寸車輪,最後得到的結論是採用外徑21吋的輪胎,雖然歐洲輕型摩托車的輪胎主要選用24吋到26吋的大直徑輪胎,不過考量東方人的體型及方便上下車與著地性,21吋輪胎是最佳的選擇,也因此我們留意到輪胎寬2.25,輪圈徑17吋的小型輪胎,輪胎寬2.25-17的話,外徑大約是54.5公分左右。
當時先送來了引擎的木製模型,由於遠心離合器和變速箱一體化,所以引擎本體頗大,寬度約為124mm,長度則有450mm左右,在設計圖上畫了2個寬2.25-17的輪胎,並把引擎水平放置,加大原本的橫跨空間,把軸距設定在1200mm左右後,21吋的輪胎剛好符合,這麼一來把手的位置也大致確定了,接著再試著畫上坐墊後,已經和Super CUB的原型十分地接近,就這樣,Super CUB的外型誕生於決定輪胎大小之時。
不過這個2.25-17尺寸的輪胎在當時的日本是從未生產過的尺寸,因為不是既有的輪胎尺寸,所以無法取得裝上樣車模型的實品輪胎,也就看不到Super CUB雛型的整體面貌,沒想到負責的員工們乾脆把既有的18吋輪胎切掉1吋,然後裝上樣車模型,拼拼湊湊地製造出17吋的輪胎,這就是在製作樣車模型的過程中,同時拼湊出今後要量產化的輪胎尺寸。(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無中生有總是伴隨著創造的苦悶。
「即使是大型的輪胎廠牌也不會專門為一款摩托車生產全新的輪胎尺寸,就在不斷地被拒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時候,終於出現一家願意生產輪胎的小廠牌」(車體設計負責人-原田義郎)。
就這樣從試作的階段開始,總是徹底地追求實物主義,即使是一個輪胎也要追求和實車一樣的大小、符合實車具體形狀的執著。
在設計研發Super CUB時,據說沒有所謂的設計檢討圖,也就是在研發Super CUB時一有什麼樣的想法馬上就試著具體地製作出來,這早已深植在以本田宗一郎為首的每位HONDA員工心中。
「利用和實物同樣大小的黏土模型掌握研發時的真實感,這正是社長的哲學,如果是1比1的黏土模型不需要計算或試作,馬上就能展開討論,而且任何人看了馬上就能了解,老實說我在製作Super CUB的黏土模型時,還不太了解摩托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當時是本田社長走了過來說:『風會從這邊吹過來,是這樣跑的』,然後一邊俐落地削著前整流罩的寬度,結果削到模型的芯,露出來的鋼絲刺到社長的手指喊著『好痛!』,即使如此社長依舊俐落地削著模型,我則是衝到醫務室拿著OK繃回來。」(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這就是正面迎擊全新嘗試的同時,一邊背負著員工的生計,同時也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創業者充滿氣概的一段插曲,追隨著本田宗一郎的員工們雖然辛苦,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地感受到了HONDA將加速前往下一個新境界,宗一郎先生總是說,讓一位消費者滿意的工業製品,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前叉的設計部分,據說是社長在看迪士尼的電影『小鹿斑比』中,疾速奔跑的斑比突然停下時把前脚往前伸的感覺,而把這樣的表現運用到前叉上,還有一個自信之作就是像鳥翼形狀般的壓製把手了,實際上在研發Super CUB時,我同時也協助設計了Benly的壓製把手,所以Super CUB的把手一開始是管狀把手,但是我建議壓製把手比較好,並且讓大家看了Benly的壓製把手後,大家都贊成我的提議。」(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在確立了設計主要骨幹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介紹的部分,那就是展現Super CUB的特色,引人注目的腿部擋風罩和前土除,這兩處零件也前所未有地選用了聚乙烯樹脂(PE)材質,相較於舊有的FRP樹脂,PE樹脂讓車體重量大幅地輕量化,此外PE樹脂具有柔韌的特性,不僅不容易破損,也擁有溫醇的質感。
「樹脂部分改用柔和的藍色,藍色是大海及天空的顏色,是受大眾熟悉且喜愛的顏色,因為Super CUB是屬於大衆的交通工具,所以相較於精緻典雅的顏色,更想要選用具有親和力的顏色,紫紅色的坐墊則是因為當時的社長總是穿著紅色的T恤,坐著紅色的跑車,也就成了選擇坐墊顏色時的靈感。」(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不過,因為Super CUB選用的PE樹脂在當時的廠牌還沒有生產過像擋風罩、前土除這類大型的產品,所以沒有模具,因此有過必須由HONDA提供模具才接受訂單進行生產的過程,相信當時在生產Super CUB時,不止HONDA,同時也刺激了零件外包公司想要盡早地完成至今從未見過全新挑戰摩托車的想法吧。
「即使是向廠商拜託多麼麻煩的要求時,也沒看過不耐煩的表情,只要說出『拜託了!』對方總回說:『好的,知道了』,大家總是互相幫忙。社長也常說『大家再好好地想一想』,所以Super CUB可以說是『大家』同心協力打造而成的車子,在Super CUB送到每位顧客手中之前,除了在研發上盡心盡力外,包括生產、銷售及壓鑄零件、樹脂零件與製作坐墊等合作廠商們也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與努力,因而團結一致盡力地給予我們各種協助,所以光是研發是絕對無法完成Super CUB。」(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這款車應該能夠銷售3萬台唷!」Super CUB展開跨時代的旅程
終於骨架和外裝都具體成形了,接著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如何把這輛車的概念傳達給顧客,要提倡及訴諸的重點究竟是什麼?當時對於車名也曾經毫無頭緒。
「當時在設計室裡有許多F型CUB的Logo印刷原稿,我雖然擅長工業設計中的機械設計,不過對於商業設計則是不太擅長,所以當看到F型CUB的Logo印刷原稿時,就想說用用看F型CUB的名稱,當時Super這個詞是十分新奇的發音,所以就選用了Super CUB,把Super CUB飾徽的設計草圖拿給社長看,社長說『喔,挺不錯嘛!』一次就決定了,負責銷售的員工們也都欣然地接受。」(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超越CUB的Super CUB,具有飛越時代的創新名稱,在順著潮流與氣勢下決定的這段逸話也展現出了當時年輕HONDA的特質。
1957年12月底,負責成型的員工們傾注心血終於完成了樣車模型,在員工餐廳的桌上舖上膠合板,在鎮座其上的樣車模型前,前來觀看的專務藤澤先生發出驚嘆聲。
「這款車的話應該能夠賣3萬台唷!」
當時所有摩托車款的銷售台數一個月大約4萬台左右,當聽到專務藤澤先生這句話的研發員工們,還有在場的本田宗一郎先生,心想著這應該是說一年3萬台吧,即使如此3萬台這個數字還是引來現場的一陣騷動,不過……
「不是一年3萬輛,是一個月3萬台唷!」
這時現場傳出了超越藤澤先生的驚嘆聲,事實上Super CUB帶來了遠遠超越預言的結果,負責公司實際營運的藤澤專務當時應該十分確信Super CUB代表的是支撐經營基礎的新契機,所以投入擅長的銷售戰略,在銷售細節得到具體結論的本田宗一郎也激勵著研發員工們。
「老實說宗一郎社長也是經營者,但是社長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曾經說過『你們不用在意成本』,換言之就是『成本會從生產中回本,所以不用在意』,當聽到這句話後,我們也就像坐上了HONDA這艘大船一樣,能夠徹底地進行挑戰。」(設計者-木村讓三郎)
1958年8月,HONDA・Super CUB C100開始發售,沐浴在葉月陽光之下,Super CUB開始展現時代優先性的耀眼光芒。
Super CUB推出銷售後,在1958年的HONDA社報上刊登由藤澤專務介紹的Super CUB誕生秘話。
相關新聞頁面
跨世代名車 HONDA「Super Cub」發展史-誕生篇(上)
HONDA 品牌頁面
HONDA RIDING GEAR (HONDA 原廠騎士服裝)
資料提供「HONDA」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