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Webike摩托新聞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美式硬漢坐駕 Indian「FTR1200」誕生背景公開

$
0
0
180830_01

Indian Motorcycle所構想的運動車款

Indian Motorcycle於日前公開了在去年(2017)米蘭國際車展中發表的獨一無二改裝款「FTR1200 Custom」。   Indian Motorcycle專為賽事打造的「FTR750」,在去年甫復活後就直接在美國的摩托車沙地滑胎錦標賽中贏得年度總冠軍,而為了紀念這個榮耀,Indian Motorcycle也特別製作了獨一無二的改裝款「FTR1200 Custom」。   為了證明研發FTR750所培育出的技術並不只能侷限於摩托車賽事,也能做出針對不同客層消費者的產品,因此特地製作了這輛FTR1200 Custom;和專為賽事打造的FTR750不一樣, FTR1200 Custom是以公路騎乘為前提所精心設計的車款。   此外,由於FTR750一直都被希望能夠推出市售,因此FTR1200 Custom的登場更是讓人期待萬分。

Scout FTR1200 Custom

  Indian Motorcycle已經公佈預定將在明年(2019)販售全新車款「FTR1200」,雖然正式的上市日期還未決定,但Indian Motorcycle已經為了2019年的販售計畫開始進行生產。   雖然FTR1200的規格及配備等細節都尚未公開,但以鋼管編織車架搭配V型雙缸引擎的沙地滑胎風格,對Indian Motorcycle的車迷而言完全是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車款。

The FTR1200 is Coming

  這次公布的FTR1200雖然在性能與設計方面皆有受到FTR750、FTR1200 Custom的極大影響,但卻是款獨樹一格的全新車款。   有關FTR1200的詳細規格與正式發售日期等消息,都將隨時在下列官方網站上更新。   ■美國官方網站 https://www.indianmotorcycle.com/en-us/ftr1200/ ■台灣官方網站 http://www.indianmotorcycle.com.tw/

相關新聞頁面

詮釋嶄新思維 Indian「FTR1200」即將投入生產  

資料提供「 Indian Motorcycle」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夢幻名車】消失無蹤的復刻計畫 HONDA「CB Four」

$
0
0
001-28   在這世界上有許多車款都只停留在研發階段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因此這些車款也極少公開在世人面前。   為此,「夢幻名車」專欄就將精選這些傳說中的名車並加以介紹;接續在上次提到的KAWASAKI「SQUARE-FOUR 750」之後,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曾以概念車款身分出現在1999年的日本東京摩托車車展,卻又突然消失無蹤的HONDA「CB Four」。  
相關新聞頁面【夢幻名車】夭折的二行程傳奇 KAWASAKI「SQUARE-FOUR 750」

預計市售版的排氣量將超過750cc!?

全世界首款搭載並列4汽缸引擎的量產車款-HONDA CB750 Four是在1969年推出,也就是說在1999年的當時,正好是搭載並列4汽缸引擎的CB車系誕生30周年的一年,而在當年的東京摩托車展中展出的車款就是這台CB Four。誠如大家所見,這輛車款的設計主旨就是CB750 Four。   雖然CB Four的引擎不是延續SOHC而是採用DOHC引擎,但各部位的細節已經可以說像是「復刻」般的延續了CB750 Four的設計。雖然排氣量並沒有公布,但HONDA表示「若正式推出市售的話,排氣量應該會超過750cc」。   由於HONDA在過去也曾有過在車展中展示了CR110特仕版,之後便推出Dream 50市售的案例,也就是說HONDA在1999年的當時有可能會根據車迷們的反應,來決定是否將這台CB Four推出市售。   可惜的是,CB Four在1999年展出後就沒有了後續消息,很有可能是因為在進行市場調查後,由於不符合期望導致整個提案被刪除。   003-26▲HONDA在1999年的日本東京摩托車展中展出的CB Four概念款。CB Four可以視為是為了紀念CB750 Four 30周年所推出的復刻版,除了採用鋼絲輻條輪框外,前輪煞車卡鉗也仿造CB750 Four的設計,將其固定在前叉前方。   007-16▲CB Four的輪胎是採用Dunlop的TT100GP,前輪尺寸為100/90-19、後輪則是130/80-18;後搖臂則採用橢圓形斷面的鋼製後搖臂,鍊條蓋也不是使用樹脂製,而是採用與後搖臂一樣的鋼製設計。雙槍後避震除了預載可調外,還採用令人懷念的半包覆式設計,前後土除也都是鋼製並施以電鍍加工處理。   005-21▲引擎形式為氣冷式並列4汽缸並採用化油器供油,車身側蓋上的五角形飾徽則是繼承了CB750 Four的設計概念。   006-19▲排氣管管身並沒有配備任何防燙蓋,且和當時的CB400 Four一樣採用雙邊4出的獨立設計。   008-15▲CB Four的儀表採用傳統的指針式雙環設計,在時速表內設有方向燈與燃油指示燈號,轉速表內則有N檔與遠光燈的指示燈號,功能實用且簡樸高雅。   009-8▲油箱採用從外面沒辦法看到接合面的無縫式焊接設計,油箱側邊的HONDA飾徽當然也是立體的。

CB Four和後續推出的CB1100有所關連?!

CB Four在1999年的東京摩托車展展出後便音訊全無,很有可能是因為不符合市場需求而整個提案被刪除。但就在8年後的2007年,HONDA在日本東京摩托車展中展出了一台風格截然不同的CB1100F。   CB1100F除了採用前後17吋的鍛造輪框外,油箱造型也大幅度地進行改變,且雙邊4出的排氣管也變成右邊單出的造型。因此在這個時間點上,雖然CB1100F並沒有被視為是和CB Four有關聯的概念車款,但就在HONDA於2010年發表CB1100F的市售版本-CB1100時,大家才知道它的原點就是1999年的CB Four。   010-7 ▲上面的設計圖是之後成為設計部門負責人的小濱光可所畫的草圖。這張草圖在2010年CB1100正式發表時順勢公開,並介紹它就是CB1100設計概念的原點。   由於CB Four完全就是按照小濱光可設計圖所打造出來的概念車款,因此也可以認為這就是CB1100的起點。

徹底呈現出「美(美麗)、匠(專業)、樂(輕鬆)」

・最大限度地呈現出引擎機械美感的外觀設計,而氣冷式DOHC 750㏄並列4汽缸引擎就是這台車的主角。 ・充滿簡單又兼具手工感的雙搖籃式車架是車架中的經典,而CB Four的車架和放置引擎的空間比例在相互搭配下,呈現出絕佳的設計美感。 ・採用無縫焊接工法的油箱是整體外觀零件的主角,表現出自然又漂亮的車身外觀。 ・使用讓人想到計時碼錶的指針式儀表,讓騎士在騎乘時也能沉浸在指針隨著速度移動的美感中。 ・一汽缸一排氣管的雙邊4出排氣管設計,簡單就能表現出車輛性能。   看了和CB Four的設計草圖放在一起的筆記內容後就能發現,講究氣冷式引擎的優點及目標,與追求舒適騎乘感的CB1100和CB Four的設計概念完全一致。   雖然CB1100最後並沒有搭載750cc的排氣量與雙邊4出排氣管,但是從2017年式的CB1100上採用了無縫焊接油箱的這點可以看出「美(美麗)、匠(專業)、樂(輕鬆)」的設計概念被完整的延續下來。   因此,雖然CB Four不能說是夢幻車款,但是以CB750 Four復刻版的涵義來看的話,就應該可以將它歸類成夢幻名車。   011-4▲HONDA在2007年東京摩托車展中展出的CB1100F概念車款。採用前後17吋輪框與右邊單出排氣管的運動風格;順帶一提,CB1100也在2017年式追加了前後採用17吋輪框的CB1100RS。   012▲2010年式美規CB1100。引擎採用以CB1300為基礎的氣冷式1140cc引擎,前後輪框則採用18吋,在設計概念上也從2007年的摩登概念改為古典風格。   013-2▲2017年式日規CB1100EX。CB1100EX除了配備無縫焊接的油箱之外,也採用了LED頭燈、新款排氣管、鋼絲幅條輪框等,在許多部分都進行升級。

關車型頁面

【HONDA】CB1100RS 【HONDA】CB1100 【HONDA】CB1100EX

關新聞頁面

【夢幻名車】夭折的二行程傳奇 KAWASAKI「SQUARE-FOUR 750」 【夢幻名車】時代的遺珠之憾 HONDA「VT250F TURBO」 【試乘報告】古典成熟韻味 HONDA「CB1100RS」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岡崎靜夏與HONDA「CB1000R」的初次邂逅

$
0
0
名称未設定-1   只要一提到目前正活躍於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J-GP3級別的車手的話,那馬上想到的就是這位年僅26歲的女性車手岡崎靜夏。   雖然靜夏站在魄力十足的CB1000R旁時的感覺稍微有點害怕,但當她俐落地跨坐上去之後,立刻就如魚得水的駕馭著CB1000R。   名称未設定-2-800x600▲岡崎靜夏是一位以愛車CBR250RR通勤代步的26歲「普通」女生,同時也是活躍在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J-GP3級別中的頂尖車手,現在更是朝著年度總排名前幾名的目標努力著!

越騎越變得積極

我的人生中除了摩托車外完全沒有其他娛樂,如果真要聊一些和摩托車無關的事情的話,那就是我前陣子非常難得的和朋友一起去打了保齡球,但成績實在是慘不忍睹…其實我在丟球的時候就有覺得自己的技術糟到不行,當下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好想要趕快結束啊!」   不過當我們玩到一半的時候,店內燈光突然大暗,並開始了「夜光全倒挑戰」的小遊戲,一起去的朋友也在一旁湊熱鬧地說:「小夏,一定要全倒喔〜」,結果沒想到最後我真的丟出全倒!感覺就像是在作夢一樣。 besyari   嗯,我果然是正式來的時候就會比較強呀!在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的時候也一樣,雖然預賽的成績不怎麼樣,但只要進了決賽,成績立刻就會衝到前面去,所以還是應該要在預賽的時候就要充滿幹勁…唉,結果最後還是變成在講摩托車的事情(笑)。   matagari   哎喲,那是因為今天是第一次騎新款CB1000R的日子呀〜原本我的腦袋中就都只裝著摩托車而已,現在又有一台這樣帥氣的車放在眼前,當然就更容易滿腦子都是摩托車呀!車身緊湊且簡潔的設計讓CB1000R看起來就是一輛很棒的摩托車,讓人不禁冒出「好想騎騎看」的念頭。   但是因為CB1000R的引擎是以CBR1000RR的引擎為基礎,而且今天路面也因為下雨而到處都溼答答的,所以我在開始騎乘之前其實稍微有點緊張。   雖然男性騎士大家都說「CB1000R很輕、移動起來很輕鬆喔!」,但我好歹也是個身高只有158公分的嬌小女生,當然沒辦法像小排氣量車款那樣「輕輕鬆鬆的」,但是在推著CB1000R前進時,油箱位置並不會妨礙到把手的操作,在這種重要的細節部分就做得非常好。   雖然CB1000R在外表上看起來就是充滿了大型摩托車款那種魄力十足的感覺,跨坐上去後也感覺把手離騎士稍微有點遠,但還是比我想像中的更緊湊。「嗯!應該沒問題」的想法讓我變得躍躍欲試,而這種積極的心情更是越騎越高漲!果然比起去打保齡球,還是來騎摩托車比較讚啊!

對女生超級有用的配備滿載!

不管怎麼說,CB1000R畢竟擁有145ps的最大馬力,再加上試乘這天的天氣剛好不佳、路面也處於潮濕的狀態,所以騎乘模式當然就直接設定成「Rain」模式。   雖然有點擔心第一次騎就直接挑戰「Rain」模式的決定好不好,但在騎乘上去後就發現這個選擇果然是對的!因為「Rain」模式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油門反應,所以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同時也不會因為油門反應被過度抑制而產生「雖然溫和一點比較好,但一點都沒有在前進!」這樣令人不滿的感覺。除了讓人在騎乘時能確切感受到145ps的威力外,卻也不會讓人覺得很恐怖,就這樣維持在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上。   run   因為路面潮濕所以一開始有點擔心,但多虧了「Rain」模式恰到好處地抑制了油門反應,所以馬上就讓我騎得非常放心,輕快又沉穩的操控性能也讓我很滿意。   除了騎乘模式外,還有一項讓騎乘變得更加輕鬆的裝備,那就是電子快排。因為CB1000R配備的電子快排不只能升檔,就連降檔都不用操作離合器,對騎士來說真的是超級方便,特別是降檔的作動絕對比我自己操作時的更精準,完全沒有卡卡停頓的感覺,而且引擎煞車也非常柔順,完全沒有任何缺點。   雖然跨坐上去的時候覺得「把手好像有點遠耶」,但是除了起步與停止以外都不需要操作離合器所以非常輕鬆,真是太讓人感動了。「不恐怖」或者「很輕鬆」,雖然一直在講這種話感覺好像和高性能的CB1000R有點不太搭,但是對個子嬌小的女生來說,這些真的非常重要喔!   lunch▲中場休息時間!在休息站品嚐了餐廳最有名的「富士山熔岩炸雞」,然後還在免費提供的足湯休息了一會。

享受「自己操控著轉彎」的這個騎車樂趣

吃完午餐順便在足湯泡了一會,讓身體變暖之後再出發,這次則要挑戰Sport模式。哇!這個馬力真是太驚人了!這樣的話一點都不會想要將油門全開,但就算沒有油門全開也不會有影響,因為操控起來相當輕快且安定感與接地感都很好。   前輪在感覺上離自己很近,騎乘起來的感覺也很簡潔,車子本身也不會不按照自己的意思作動,整體的表現非常穩定;雖然不會想要在潮濕的路面上騎得比較有攻擊性,但如果是要運動騎乘的話就很適合使用Sport模式。   highway   CB1000R的底盤裝置比較像是運動車款,所以在感覺上也比較剛毅一點,在高速公路變換車道或者是超車加速時也能夠非常敏銳地切換,不會讓人產生壓力。雖然擁有145ps最大馬力,但也是可以讓人很悠閒地騎乘,騎乘姿勢也是比較輕鬆的直立式,再加上電子快排裝置,讓我覺得騎乘CB1000R去長途旅行應該會很棒。   沒錯!在騎乘CB1000R時的感覺會越變越快樂,除了懸吊裝置的表現非常有剛性外,煞車裝置也能配合動力發揮出制動力,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不安。雖然在一開始非常擔心騎著這台運動街車車款的感覺,但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覺得「說不定CB1000R是一款最能讓人享受在騎乘上的車款」。   下雨就選Rain模式、街道騎乘就選Stanard模式,然後有機會在賽道上騎乘的話,絕對要選Sport模式來嘗試一下CB1000R的真正實力。   city▲與其說CB1000R是一輛標準的街車車款,倒不如說它讓我覺得非常有運動感,在街道上騎乘也很如魚得水,非常適合「喜歡摩托車、喜歡操控」的我,讓身高只有158公分的我卻一點都不會在意雙腳著地性的問題。   咦?結果最後還是都在聊摩托車的事情?嗯,還有什麼別的話題可以說的嗎?啊!那就來聊一聊最近去買東西的事好了,我之前在唐吉訶德買了獨輪車的說。   雖然上次玩獨輪車是在小學畢業以前,不過獨輪車應該可以在培養平衡感的同時鍛鍊到上半身,如果對參加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稍微有點幫助的話就太好了。啊!怎麼又回到摩托車的話題。   嗯,那麼換成聊現在想要的東西怎麼樣?我現在最想要的是滑板車!那種沒有腳踏也沒有煞車,要用腳蹬的滑板車大家有聽說過嗎?現在玩滑板車的小朋友不斷提升技術,結果變成騎滑板車磨膝好像是理所當然要會的,而且最近好像也開始流行起磨肘了。   這個絕對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訓練活動!比起高級品牌的摩托車,我現在更想要滑板車!要不然的話,越野摩托車也不錯…恩,大概就是這樣,我的腦袋裡果然只裝得下有關摩托車的事情…。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CB1000R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街道王者決定戰「CB1000R/MT-10」 【試乘報告】街頭焦點之爭「CB1000R/MT-10」 【試乘報告】新世代標竿 HONDA「CB1000R」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編輯長專欄】隨著摩托車進化而改變的過彎姿勢

$
0
0
180830_19▲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不磨腳踏直接過彎

筆者在前陣子偶然獲得機會能騎乘新古典車款在賽道上奔馳,雖然較細長的輪胎及直背式的騎乘姿勢本來就不是為了賽道騎乘而生,但那種享受超高速巡航的感覺其實也很不錯。   不過,筆者也發現在過彎時的腳踏會一直摩擦到地面,雖然這是平常騎在一般道路上不太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在速度和地面抓地力都特別高的賽道上,車身在過彎時的負荷會變大讓懸吊裝置下沉,結果就是讓腳踏會直接摩擦到地面。   如果讓腳踏一直磨到地面的話,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會被磨掉,所以也逼得筆者要改變騎乘方式;順帶一提,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是裝在腳踏下面的棒狀物(也就是俗稱的「棒棒糖」),很多車款的這個部分都是使用螺絲固定,如果過度損耗的話就可以直接更換。   所以像平常一樣,筆者先嘗試在過彎時將腰部挪到內側的「內傾側掛」方式,但由於新古典車款本來就不是競賽用車款,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做出動作,反而在筆者移動重心的瞬間產生了讓轉彎傾角變得更深的反效果。   筆者為了找出原因而不斷地測試,最後發現不要將腰部往內移、膝蓋也不要打開,只將上半身往內側靠,也就是只要「內傾」就能不摩擦到腳踏的迅速轉彎,同時也可以讓轉彎的速度大幅上升,讓人可以非常享受在賽道騎乘上。   180830_15▲就算是騎乘新古典車款,只要在騎乘方式和姿勢上下功夫,同樣也能享受在賽道上騎乘的樂趣。

近年來MotoGP的騎乘姿勢也轉變成內傾

內傾能讓轉彎傾角變小而且還能增強迴旋力,相對於內傾側掛是以腰部為中心移動重心,內傾則是藉由騎士的上半身連頭一起向內側靠,以發揮更好的重心移動效果。   筆者到目前為止所說的概念,應該有很多讀者一看就能馬上了解吧!在觀看MotoGP時,應該可以發現包括Marquez和Rossi等車手現在都不採用內傾側掛而是採用內傾的姿勢過彎,這是因為參賽車與輪胎的性能明顯提升再加上電子控制系統的進化,所以可以在不挪動腰部位置、膝蓋不張開的情況下,轉彎傾角也能變得很深。   180830_17▲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最近MotoGP參賽車的轉彎傾角據說可以超過65度,這已經可以說是沒辦法分辨到底是傾斜車身還是摔車了(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從這些以物理學上根本不可能再傾斜的摩托車中搾出更多的迴旋力,所以車手才會採用內傾的過彎姿勢。   順帶一提,在參賽車採用二行程500cc引擎的1990年代,車手將頭部固定在儀表板附近,藉由腰部大幅度移動到內側的正統派內傾側掛(也可以說是過時)過彎姿勢才是主流,但這是因為當時不論是參賽車還是輪胎的性能都還只是在發展中,更不要說根本還沒出現的電子控制系統,所以車手們才會這樣做。   也就是說,內傾側掛是因為車手自己經常需要控制住不安定的參賽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騎乘姿勢。   180830_18▲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從車手後面看過去像是彎成「ㄑ」字型的背影,然後騎乘姿勢也比較挺直的時代,像是Kevin Schwantz與Michael Doohan等昔日傳奇車手的身影真是讓人超級懷念。

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的騎乘姿勢是?

換個話題,大家其實也常可以在日本的電視劇中看到內傾的騎乘姿勢,那就是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   警察在執行一般巡邏勤務時當然都會坐得非常筆挺,但在像是警車運動會上的計時賽中,他們過彎時的姿勢沒有例外地一律都是內傾,將肩膀像是要撞過去一樣地將上半身大幅度向內傾斜的特別姿勢,也就是所謂的「白摩托車姿勢」。   180830_16▲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會藉著內傾姿勢來同時兼顧安全性與迴旋力   會有這種「白摩托車姿勢」的原因是因為依照運動會的規定,包含腳踏等車身零件只要接觸到地面的話都會嚴重扣分,而這個規定則是為了讓這些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們在不管任何狀況時,都能安全且確實的完成任務。   這些騎著配備一般輪胎且車身又大又重的白摩托車的警察們,不管是雨天還是未鋪設路段都得出動,可說是道路騎乘的專家,也就是說為了安全駕駛,他們沒辦法採用內傾側掛的騎乘方式過彎,或者說是絕對不能這麼做。   雖然有點不著邊際,但騎乘姿勢具有其必然性,所以才需要配合摩托車的狀況做出相對應的騎乘姿勢,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內傾,只要能有效地活用內傾,想必就能實現安全又快樂的騎乘體驗。  

「Webike摩托快訊」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岡崎靜夏與HONDA「CB1000R」的初次邂逅

$
0
0
名称未設定-1   只要一提到目前正活躍於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J-GP3級別的車手的話,那馬上想到的就是這位年僅26歲的女性車手岡崎靜夏。   雖然靜夏站在魄力十足的CB1000R旁時的感覺稍微有點害怕,但當她俐落地跨坐上去之後,立刻就如魚得水的駕馭著CB1000R。   名称未設定-2-800x600▲岡崎靜夏是一位以愛車CBR250RR通勤代步的26歲「普通」女生,同時也是活躍在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J-GP3級別中的頂尖車手,現在更是朝著年度總排名前幾名的目標努力著!

越騎越變得積極

我的人生中除了摩托車外完全沒有其他娛樂,如果真要聊一些和摩托車無關的事情的話,那就是我前陣子非常難得的和朋友一起去打了保齡球,但成績實在是慘不忍睹…其實我在丟球的時候就有覺得自己的技術糟到不行,當下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好想要趕快結束啊!」   不過當我們玩到一半的時候,店內燈光突然大暗,並開始了「夜光全倒挑戰」的小遊戲,一起去的朋友也在一旁湊熱鬧地說:「小夏,一定要全倒喔〜」,結果沒想到最後我真的丟出全倒!感覺就像是在作夢一樣。 besyari   嗯,我果然是正式來的時候就會比較強呀!在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的時候也一樣,雖然預賽的成績不怎麼樣,但只要進了決賽,成績立刻就會衝到前面去,所以還是應該要在預賽的時候就要充滿幹勁…唉,結果最後還是變成在講摩托車的事情(笑)。   matagari   哎喲,那是因為今天是第一次騎新款CB1000R的日子呀〜原本我的腦袋中就都只裝著摩托車而已,現在又有一台這樣帥氣的車放在眼前,當然就更容易滿腦子都是摩托車呀!車身緊湊且簡潔的設計讓CB1000R看起來就是一輛很棒的摩托車,讓人不禁冒出「好想騎騎看」的念頭。   但是因為CB1000R的引擎是以CBR1000RR的引擎為基礎,而且今天路面也因為下雨而到處都溼答答的,所以我在開始騎乘之前其實稍微有點緊張。   雖然男性騎士大家都說「CB1000R很輕、移動起來很輕鬆喔!」,但我好歹也是個身高只有158公分的嬌小女生,當然沒辦法像小排氣量車款那樣「輕輕鬆鬆的」,但是在推著CB1000R前進時,油箱位置並不會妨礙到把手的操作,在這種重要的細節部分就做得非常好。   雖然CB1000R在外表上看起來就是充滿了大型摩托車款那種魄力十足的感覺,跨坐上去後也感覺把手離騎士稍微有點遠,但還是比我想像中的更緊湊。「嗯!應該沒問題」的想法讓我變得躍躍欲試,而這種積極的心情更是越騎越高漲!果然比起去打保齡球,還是來騎摩托車比較讚啊!

對女生超級有用的配備滿載!

不管怎麼說,CB1000R畢竟擁有145ps的最大馬力,再加上試乘這天的天氣剛好不佳、路面也處於潮濕的狀態,所以騎乘模式當然就直接設定成「Rain」模式。   雖然有點擔心第一次騎就直接挑戰「Rain」模式的決定好不好,但在騎乘上去後就發現這個選擇果然是對的!因為「Rain」模式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油門反應,所以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同時也不會因為油門反應被過度抑制而產生「雖然溫和一點比較好,但一點都沒有在前進!」這樣令人不滿的感覺。除了讓人在騎乘時能確切感受到145ps的威力外,卻也不會讓人覺得很恐怖,就這樣維持在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上。   run   因為路面潮濕所以一開始有點擔心,但多虧了「Rain」模式恰到好處地抑制了油門反應,所以馬上就讓我騎得非常放心,輕快又沉穩的操控性能也讓我很滿意。   除了騎乘模式外,還有一項讓騎乘變得更加輕鬆的裝備,那就是電子快排。因為CB1000R配備的電子快排不只能升檔,就連降檔都不用操作離合器,對騎士來說真的是超級方便,特別是降檔的作動絕對比我自己操作時的更精準,完全沒有卡卡停頓的感覺,而且引擎煞車也非常柔順,完全沒有任何缺點。   雖然跨坐上去的時候覺得「把手好像有點遠耶」,但是除了起步與停止以外都不需要操作離合器所以非常輕鬆,真是太讓人感動了。「不恐怖」或者「很輕鬆」,雖然一直在講這種話感覺好像和高性能的CB1000R有點不太搭,但是對個子嬌小的女生來說,這些真的非常重要喔!   lunch▲中場休息時間!在休息站品嚐了餐廳最有名的「富士山熔岩炸雞」,然後還在免費提供的足湯休息了一會。

享受「自己操控著轉彎」的這個騎車樂趣

吃完午餐順便在足湯泡了一會,讓身體變暖之後再出發,這次則要挑戰Sport模式。哇!這個馬力真是太驚人了!這樣的話一點都不會想要將油門全開,但就算沒有油門全開也不會有影響,因為操控起來相當輕快且安定感與接地感都很好。   前輪在感覺上離自己很近,騎乘起來的感覺也很簡潔,車子本身也不會不按照自己的意思作動,整體的表現非常穩定;雖然不會想要在潮濕的路面上騎得比較有攻擊性,但如果是要運動騎乘的話就很適合使用Sport模式。   highway   CB1000R的底盤裝置比較像是運動車款,所以在感覺上也比較剛毅一點,在高速公路變換車道或者是超車加速時也能夠非常敏銳地切換,不會讓人產生壓力。雖然擁有145ps最大馬力,但也是可以讓人很悠閒地騎乘,騎乘姿勢也是比較輕鬆的直立式,再加上電子快排裝置,讓我覺得騎乘CB1000R去長途旅行應該會很棒。   沒錯!在騎乘CB1000R時的感覺會越變越快樂,除了懸吊裝置的表現非常有剛性外,煞車裝置也能配合動力發揮出制動力,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不安。雖然在一開始非常擔心騎著這台運動街車車款的感覺,但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覺得「說不定CB1000R是一款最能讓人享受在騎乘上的車款」。   下雨就選Rain模式、街道騎乘就選Stanard模式,然後有機會在賽道上騎乘的話,絕對要選Sport模式來嘗試一下CB1000R的真正實力。   city▲與其說CB1000R是一輛標準的街車車款,倒不如說它讓我覺得非常有運動感,在街道上騎乘也很如魚得水,非常適合「喜歡摩托車、喜歡操控」的我,讓身高只有158公分的我卻一點都不會在意雙腳著地性的問題。   咦?結果最後還是都在聊摩托車的事情?嗯,還有什麼別的話題可以說的嗎?啊!那就來聊一聊最近去買東西的事好了,我之前在唐吉訶德買了獨輪車的說。   雖然上次玩獨輪車是在小學畢業以前,不過獨輪車應該可以在培養平衡感的同時鍛鍊到上半身,如果對參加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稍微有點幫助的話就太好了。啊!怎麼又回到摩托車的話題。   嗯,那麼換成聊現在想要的東西怎麼樣?我現在最想要的是滑板車!那種沒有腳踏也沒有煞車,要用腳蹬的滑板車大家有聽說過嗎?現在玩滑板車的小朋友不斷提升技術,結果變成騎滑板車磨膝好像是理所當然要會的,而且最近好像也開始流行起磨肘了。   這個絕對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訓練活動!比起高級品牌的摩托車,我現在更想要滑板車!要不然的話,越野摩托車也不錯…恩,大概就是這樣,我的腦袋裡果然只裝得下有關摩托車的事情…。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CB1000R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街道王者決定戰「CB1000R/MT-10」 【試乘報告】街頭焦點之爭「CB1000R/MT-10」 【試乘報告】新世代標竿 HONDA「CB1000R」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編輯長專欄】隨著摩托車進化而改變的過彎姿勢

$
0
0
180830_19▲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不磨腳踏直接過彎

筆者在前陣子偶然獲得機會能騎乘新古典車款在賽道上奔馳,雖然較細長的輪胎及直背式的騎乘姿勢本來就不是為了賽道騎乘而生,但那種享受超高速巡航的感覺其實也很不錯。   不過,筆者也發現在過彎時的腳踏會一直摩擦到地面,雖然這是平常騎在一般道路上不太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在速度和地面抓地力都特別高的賽道上,車身在過彎時的負荷會變大讓懸吊裝置下沉,結果就是讓腳踏會直接摩擦到地面。   如果讓腳踏一直磨到地面的話,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會被磨掉,所以也逼得筆者要改變騎乘方式;順帶一提,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是裝在腳踏下面的棒狀物(也就是俗稱的「棒棒糖」),很多車款的這個部分都是使用螺絲固定,如果過度損耗的話就可以直接更換。   所以像平常一樣,筆者先嘗試在過彎時將腰部挪到內側的「內傾側掛」方式,但由於新古典車款本來就不是競賽用車款,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做出動作,反而在筆者移動重心的瞬間產生了讓轉彎傾角變得更深的反效果。   筆者為了找出原因而不斷地測試,最後發現不要將腰部往內移、膝蓋也不要打開,只將上半身往內側靠,也就是只要「內傾」就能不摩擦到腳踏的迅速轉彎,同時也可以讓轉彎的速度大幅上升,讓人可以非常享受在賽道騎乘上。   180830_15▲就算是騎乘新古典車款,只要在騎乘方式和姿勢上下功夫,同樣也能享受在賽道上騎乘的樂趣。

近年來MotoGP的騎乘姿勢也轉變成內傾

內傾能讓轉彎傾角變小而且還能增強迴旋力,相對於內傾側掛是以腰部為中心移動重心,內傾則是藉由騎士的上半身連頭一起向內側靠,以發揮更好的重心移動效果。   筆者到目前為止所說的概念,應該有很多讀者一看就能馬上了解吧!在觀看MotoGP時,應該可以發現包括Marquez和Rossi等車手現在都不採用內傾側掛而是採用內傾的姿勢過彎,這是因為參賽車與輪胎的性能明顯提升再加上電子控制系統的進化,所以可以在不挪動腰部位置、膝蓋不張開的情況下,轉彎傾角也能變得很深。   180830_17▲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最近MotoGP參賽車的轉彎傾角據說可以超過65度,這已經可以說是沒辦法分辨到底是傾斜車身還是摔車了(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從這些以物理學上根本不可能再傾斜的摩托車中搾出更多的迴旋力,所以車手才會採用內傾的過彎姿勢。   順帶一提,在參賽車採用二行程500cc引擎的1990年代,車手將頭部固定在儀表板附近,藉由腰部大幅度移動到內側的正統派內傾側掛(也可以說是過時)過彎姿勢才是主流,但這是因為當時不論是參賽車還是輪胎的性能都還只是在發展中,更不要說根本還沒出現的電子控制系統,所以車手們才會這樣做。   也就是說,內傾側掛是因為車手自己經常需要控制住不安定的參賽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騎乘姿勢。   180830_18▲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從車手後面看過去像是彎成「ㄑ」字型的背影,然後騎乘姿勢也比較挺直的時代,像是Kevin Schwantz與Michael Doohan等昔日傳奇車手的身影真是讓人超級懷念。

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的騎乘姿勢是?

換個話題,大家其實也常可以在日本的電視劇中看到內傾的騎乘姿勢,那就是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   警察在執行一般巡邏勤務時當然都會坐得非常筆挺,但在像是警車運動會上的計時賽中,他們過彎時的姿勢沒有例外地一律都是內傾,將肩膀像是要撞過去一樣地將上半身大幅度向內傾斜的特別姿勢,也就是所謂的「白摩托車姿勢」。   180830_16▲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會藉著內傾姿勢來同時兼顧安全性與迴旋力   會有這種「白摩托車姿勢」的原因是因為依照運動會的規定,包含腳踏等車身零件只要接觸到地面的話都會嚴重扣分,而這個規定則是為了讓這些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們在不管任何狀況時,都能安全且確實的完成任務。   這些騎著配備一般輪胎且車身又大又重的白摩托車的警察們,不管是雨天還是未鋪設路段都得出動,可說是道路騎乘的專家,也就是說為了安全駕駛,他們沒辦法採用內傾側掛的騎乘方式過彎,或者說是絕對不能這麼做。   雖然有點不著邊際,但騎乘姿勢具有其必然性,所以才需要配合摩托車的狀況做出相對應的騎乘姿勢,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內傾,只要能有效地活用內傾,想必就能實現安全又快樂的騎乘體驗。  

「Webike摩托快訊」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他山之石/日本正評估導入歐美地區的夏令時間

$
0
0
180827_01

歐美國家採用的「夏令時間」制度合乎常理

最近日本為了導入夏令時間來作為東京奧運避暑對策的提議成爲了熱門話題,而筆者也從以前就一直覺得應該採用夏令時間。筆者以歐洲地區為主的採訪工作已經持續了20多年,有的時候甚至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國外度過,因此也已經非常習慣夏令時間,而且筆者也覺得正是因為有了夏令時間這個制度,才使得歐洲當地的生活更符合人類的生理時鐘。   雖然位在歐洲東邊的義大利與西邊的西班牙相差了約一個半小時左右,但都能讓人一整年都保持著同樣的生活節奏,可以在太陽升起後開始一整天的活動。舉個例子,日本在夏天早上8點時的太陽根本就是歐洲快中午的艷陽,一大早的陽光就已經刺眼到妨礙睡眠,而日出時間也快和永晝的北歐一樣早。   所以,如果在夏天時的活動時間全部都提前一個小時的話,就算是騎車出門旅行,在回家時也還有太陽,可以不用擔心天黑騎車的危險,在現在最熱的中午過後也能夠好好地休息;筆者在歐洲的公路與賽道進行試乘時,也確切感受到夏令時間的好處。   180827_03

歐洲也有許多人反對夏令時間

其實在歐洲地區也是有許多人反對這個制度,最近也好像針對這個問題作了問卷調查,雖然調查結果尚未公佈,可是應該有不少人覺得在夏令時間開始前調整1個小時、結束後又要調回一個小時的這件事上感到麻煩,但大部分人的意見在感覺上都是支持夏令時間的。   順帶一提,歐美地區現在的冬季時間與夏季時間的切換是在每年3月與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以前夏季時間比現在更短),而北美地區的夏季時間則是要比歐洲再多上1-2個星期。   180827_02   此外,MotoGP和WSBK的最終站賽事也偶爾會出現在星期六的賽事是夏令時間,但是到星期天的正賽時就變成冬令時間的狀況。筆者在歐洲參加試乘會時偶爾也會遇到這種夏令與冬令時間切換的情況,而對身為日本人的筆者來說,一直擔心會在切換時出現混亂,但實際上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狀況。   現在日本的談話性節目在討論是否導入夏令時間的話題時,各分野的專業人士大部分都是抱持反對意見,擔心在時間切換的時候會產生混亂。雖然在採用新制度時,日本人容易被一絲不苟與愛擔心的民族性所影響,但正因為日本人的性格小心謹慎,所以反而才更不會出現問題才對。

夏令與冬令時間的切換讓夏天與冬天的時間差一個小時

不過,日本東京奧運執行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是夏令時間只有在7月和8月執行,而且時間甚至還要提早2個小時,真是荒謬到極點,完全是一群不知人間煙火的人在紙上談兵。   因為時間如果差到2個小時的話,反而會造成生活步調大亂,也會讓調快1個小時還能運作的各個系統出現問題,而且在好不容易習慣時差後又要回到原來的時間,根本就是在活受罪。   如果在日本東京奧運結束後也打算維持夏令時間的制度的話,那麼就更應該配合國際施行的標準才對。  

「Webike名家專欄」和歌山利宏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他山之石/日本正評估導入歐美地區的夏令時間

$
0
0
180827_01

歐美國家採用的「夏令時間」制度合乎常理

最近日本為了導入夏令時間來作為東京奧運避暑對策的提議成爲了熱門話題,而筆者也從以前就一直覺得應該採用夏令時間。筆者以歐洲地區為主的採訪工作已經持續了20多年,有的時候甚至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國外度過,因此也已經非常習慣夏令時間,而且筆者也覺得正是因為有了夏令時間這個制度,才使得歐洲當地的生活更符合人類的生理時鐘。   雖然位在歐洲東邊的義大利與西邊的西班牙相差了約一個半小時左右,但都能讓人一整年都保持著同樣的生活節奏,可以在太陽升起後開始一整天的活動。舉個例子,日本在夏天早上8點時的太陽根本就是歐洲快中午的艷陽,一大早的陽光就已經刺眼到妨礙睡眠,而日出時間也快和永晝的北歐一樣早。   所以,如果在夏天時的活動時間全部都提前一個小時的話,就算是騎車出門旅行,在回家時也還有太陽,可以不用擔心天黑騎車的危險,在現在最熱的中午過後也能夠好好地休息;筆者在歐洲的公路與賽道進行試乘時,也確切感受到夏令時間的好處。   180827_03

歐洲也有許多人反對夏令時間

其實在歐洲地區也是有許多人反對這個制度,最近也好像針對這個問題作了問卷調查,雖然調查結果尚未公佈,可是應該有不少人覺得在夏令時間開始前調整1個小時、結束後又要調回一個小時的這件事上感到麻煩,但大部分人的意見在感覺上都是支持夏令時間的。   順帶一提,歐美地區現在的冬季時間與夏季時間的切換是在每年3月與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以前夏季時間比現在更短),而北美地區的夏季時間則是要比歐洲再多上1-2個星期。   180827_02   此外,MotoGP和WSBK的最終站賽事也偶爾會出現在星期六的賽事是夏令時間,但是到星期天的正賽時就變成冬令時間的狀況。筆者在歐洲參加試乘會時偶爾也會遇到這種夏令與冬令時間切換的情況,而對身為日本人的筆者來說,一直擔心會在切換時出現混亂,但實際上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狀況。   現在日本的談話性節目在討論是否導入夏令時間的話題時,各分野的專業人士大部分都是抱持反對意見,擔心在時間切換的時候會產生混亂。雖然在採用新制度時,日本人容易被一絲不苟與愛擔心的民族性所影響,但正因為日本人的性格小心謹慎,所以反而才更不會出現問題才對。

夏令與冬令時間的切換讓夏天與冬天的時間差一個小時

不過,日本東京奧運執行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是夏令時間只有在7月和8月執行,而且時間甚至還要提早2個小時,真是荒謬到極點,完全是一群不知人間煙火的人在紙上談兵。   因為時間如果差到2個小時的話,反而會造成生活步調大亂,也會讓調快1個小時還能運作的各個系統出現問題,而且在好不容易習慣時差後又要回到原來的時間,根本就是在活受罪。   如果在日本東京奧運結束後也打算維持夏令時間的制度的話,那麼就更應該配合國際施行的標準才對。  

「Webike名家專欄」和歌山利宏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通過ARRC賽事考驗 JDS避震器締造佳績

$
0
0
29997986238_dd323c46ab_k   「ARRC」,也就是ASIA ROAD RACING CHAMPIONSHIP(亞洲摩托車錦標賽)的縮寫,在台灣的車友們可能較不熟悉,但此賽事自1996年開始至今已經發展了22年,一直致力於將亞洲地區的摩托車冠軍聚集起來,多年的發展也使得冠軍車手與日俱增。   今年(2018)賽季,亞洲摩托車錦標賽共有三個組別,分別是: Super Sports 600cc組別 Asia Production 250cc組別 Underbone 150cc組別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的最大目標就是提供給這些國家級的車手們能邁向下一級別與世界級摩托車賽事的踏腳石。   已經成功進入世界舞台的車手有:SUZUKI MotoGP車手 Chris Vermeulen、前Moto2車手 Ratthapark Wilairot及Azlan Shah Kamaruzaman,被稱為印尼奇蹟的 Doni Tata Pradita、馬來西亞前GP車手 Shahrol Yuzy還有前Moto3車手 Hiroki Ono。   而目前正在世界舞台上征戰的ARRC車手則包括Hafizh Syahrin(MotoGP)、Khairul Idham Pawi(Moto2)、Nakarin Athirapuvapat(Moto3)、Kaito Toba(Moto3)、Hikari Okubo(WSSP600)和Kazuki Masaki(Moto3)。   來自台灣的懸吊品牌-JDS已經在ARRC賽事中耕耘了3個年頭,同時也是眾多台灣品牌中第一個登上ARRC賽事的懸吊品牌。   34702222_1911559975530238_642856660322222080_n   在Underbone 150cc級別賽事中使用的車輛為彎樑式車架的車種,在8月5日、6日於印度舉行的ARRC第四站的Underbone 150cc組別賽事Race 1及Race 2的冠、亞、季軍皆使用JDS的避震器;此組別總共有17輛車參賽,當中就有8輛車是使用來自台灣的懸吊品牌"JDS"。   38600204_1850386915028824_8396372970158686208_n

RACE 1 賽事成績

29977392438_9f2afc279b_k   2018_rd04_ub150_r1  

RACE 2 賽事成績

29997915948_0feff41c34_k   2018_rd04_ub150_r2   能夠在這種高強度賽事中獲得超過一半的參賽車輛使用,就代表了JDS避震器能夠為眾車手帶來最優異的避震效果,並以其吸震效果與穩定性讓車手們能在賽事中百分之百的發揮騎乘技術。   28892395247_a3b9852174_k   43150125454_2178377fdf_k   其中印度站的雙料冠軍車手在經過三站賽事的洗禮後,對JDS避震器的性能更加熟悉,而就在與JDS的技師討論調整方式後,更令其在成績上有明顯的大躍進。   28892394987_adc4a81a3d_k   至於JDS在品牌創立之前,就曾獲得世界頂級懸吊大廠-WP的青睞,並為其代工製造供給KTM車輛所使用的防甩頭。

JDS x ARRC 形象影片

ARRC車手使用JDS避震器訪談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jdssystem/videos/1846804442005792/ https://www.facebook.com/jdssystem/videos/1814561765230060/

ARRC賽事照片集錦

38693279_2131569283723994_6066339193305432064_n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33087,33086,33085,33084,33080,33082"]   38692669_324214568140141_6900525458274648064_n

JDS相關商品頁面

https://www.webike.tw/br/t3615  

資料提供「JDS 杰大實業有限公司」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通過ARRC賽事考驗 JDS避震器締造佳績

$
0
0
29997986238_dd323c46ab_k   「ARRC」,也就是ASIA ROAD RACING CHAMPIONSHIP(亞洲摩托車錦標賽)的縮寫,在台灣的車友們可能較不熟悉,但此賽事自1996年開始至今已經發展了22年,一直致力於將亞洲地區的摩托車冠軍聚集起來,多年的發展也使得冠軍車手與日俱增。   今年(2018)賽季,亞洲摩托車錦標賽共有三個組別,分別是: Super Sports 600cc組別 Asia Production 250cc組別 Underbone 150cc組別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的最大目標就是提供給這些國家級的車手們能邁向下一級別與世界級摩托車賽事的踏腳石。   已經成功進入世界舞台的車手有:SUZUKI MotoGP車手 Chris Vermeulen、前Moto2車手 Ratthapark Wilairot及Azlan Shah Kamaruzaman,被稱為印尼奇蹟的 Doni Tata Pradita、馬來西亞前GP車手 Shahrol Yuzy還有前Moto3車手 Hiroki Ono。   而目前正在世界舞台上征戰的ARRC車手則包括Hafizh Syahrin(MotoGP)、Khairul Idham Pawi(Moto2)、Nakarin Athirapuvapat(Moto3)、Kaito Toba(Moto3)、Hikari Okubo(WSSP600)和Kazuki Masaki(Moto3)。   來自台灣的懸吊品牌-JDS已經在ARRC賽事中耕耘了3個年頭,同時也是眾多台灣品牌中第一個登上ARRC賽事的懸吊品牌。   34702222_1911559975530238_642856660322222080_n   在Underbone 150cc級別賽事中使用的車輛為彎樑式車架的車種,在8月5日、6日於印度舉行的ARRC第四站的Underbone 150cc組別賽事Race 1及Race 2的冠、亞、季軍皆使用JDS的避震器;此組別總共有17輛車參賽,當中就有8輛車是使用來自台灣的懸吊品牌"JDS"。   38600204_1850386915028824_8396372970158686208_n

RACE 1 賽事成績

29977392438_9f2afc279b_k   2018_rd04_ub150_r1  

RACE 2 賽事成績

29997915948_0feff41c34_k   2018_rd04_ub150_r2   能夠在這種高強度賽事中獲得超過一半的參賽車輛使用,就代表了JDS避震器能夠為眾車手帶來最優異的避震效果,並以其吸震效果與穩定性讓車手們能在賽事中百分之百的發揮騎乘技術。   28892395247_a3b9852174_k   43150125454_2178377fdf_k   其中印度站的雙料冠軍車手在經過三站賽事的洗禮後,對JDS避震器的性能更加熟悉,而就在與JDS的技師討論調整方式後,更令其在成績上有明顯的大躍進。   28892394987_adc4a81a3d_k   至於JDS在品牌創立之前,就曾獲得世界頂級懸吊大廠-WP的青睞,並為其代工製造供給KTM車輛所使用的防甩頭。

JDS x ARRC 形象影片

ARRC車手使用JDS避震器訪談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jdssystem/videos/1846804442005792/ https://www.facebook.com/jdssystem/videos/1814561765230060/

ARRC賽事照片集錦

38693279_2131569283723994_6066339193305432064_n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33087,33086,33085,33084,33080,33082"]   38692669_324214568140141_6900525458274648064_n

JDS相關商品頁面

https://www.webike.tw/br/t3615  

資料提供「JDS 杰大實業有限公司」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賀曾利隆專欄】70歲環日本一周之旅(序)

$
0
0
912ccdc9fed907bf2a269532d730cd0c

高齡70歲的雄心壯志

如同在之前的連載文章中所提到的,筆者從「30歲環日本一周」(1978年)開始,陸續挑戰了「40歲環日本一周」(1989年)、「50歲環日本一周」(1999年)、「60歲環日本一周」(2008年)等,幾乎是每10年就挑戰環日本一周,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四次繞行日本一周的壯舉。   其他像是「環日本小島一周」(2001年~2002年)、「環日本溫泉一周」(2006年~2007年)、「環日本林道一周」(2010年)等,筆者在過去也曾以特定主題環了三次日本。   而這次筆者將藉著步入70歲的這個契機,開始「70歲環日本一周」的新挑戰。這次的挑戰將分成「東日本篇」與「西日本篇」等2個部分,「東日本篇」將從9月1日到10月10日為期40天,「西日本篇」則是從11月1日到12月10日為期40天,預計共80天的行程。   就跟筆者的座右銘「生涯旅人」一樣,屆時筆者將以「70歲環日本一周」當作另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邁入70歲後仍會繼續摩托車之旅。

征服更多的山嶺、溫泉、海角的旅行

734f333c15bdfcf698493e52ae3d7cbf▲在「60歲環日本一周」中經過的四國三坂嶺舊道   環日本一周的主要路線是整個日本列島的海岸線,筆者想以實際騎乘的路徑畫出日本地圖,因此可能有好幾條路線會重複騎乘,之後才騎到內陸地區。   在筆者完成過的摩托車之旅中包含兩大主題,分別是山嶺與溫泉。截至2017年1月1日為止,筆者已經征服了1689座山嶺、1927座溫泉(以一座溫泉等於一個溫泉地的方式計算),而這次的環日本一周筆者也打算征服更多座山嶺、去泡更多的溫泉,而且也打算騎到更多的海角去。   筆者「環日本一周」的起點是「30歲環日本一周」,雖然距今已經是40年前的事了,但筆者打算在這次的「70歲環日本一周」挑戰時走和當年相同的路線,藉此好好地看看在這40年來日本的變化。   0f563986c393d2ab364b17d4af06910b▲於「30歲環日本一周」時在SUZUKI總公司前的留影。   而這次的「70歲環日本一周」所要騎乘的摩托車款是SUZUKI的V-Strom 250,筆者在日本東京摩托車展中對這台車一見鍾情,當下就立刻決定要騎著V-Strom 250環日本一周,因為這可是一輛會勾起暗藏在騎士心中那挑戰精神的冒險旅行車款呢!   346278366b198076bc7b6323e04b2a0d▲在日本東京摩托車展的SUZUKI展區中,筆者和V-Strom 250有了場命中註定的相遇。   因此,未來還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筆者的摩托車之旅,如果在日本各地有看到筆者身影的話,請大家不用猶豫來和我打聲招呼吧!

關新聞頁面

【編輯長專欄】輕型冒險車款新戰力 SUZUKI「V-Strom 250」 粗曠的都市冒險風格 SUZUKI「V-Strom 250」  

「Webike名家專欄」賀曾利隆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賀曾利隆專欄】70歲環日本一周之旅(序)

$
0
0
912ccdc9fed907bf2a269532d730cd0c

高齡70歲的雄心壯志

如同在之前的連載文章中所提到的,筆者從「30歲環日本一周」(1978年)開始,陸續挑戰了「40歲環日本一周」(1989年)、「50歲環日本一周」(1999年)、「60歲環日本一周」(2008年)等,幾乎是每10年就挑戰環日本一周,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四次繞行日本一周的壯舉。   其他像是「環日本小島一周」(2001年~2002年)、「環日本溫泉一周」(2006年~2007年)、「環日本林道一周」(2010年)等,筆者在過去也曾以特定主題環了三次日本。   而這次筆者將藉著步入70歲的這個契機,開始「70歲環日本一周」的新挑戰。這次的挑戰將分成「東日本篇」與「西日本篇」等2個部分,「東日本篇」將從9月1日到10月10日為期40天,「西日本篇」則是從11月1日到12月10日為期40天,預計共80天的行程。   就跟筆者的座右銘「生涯旅人」一樣,屆時筆者將以「70歲環日本一周」當作另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邁入70歲後仍會繼續摩托車之旅。

征服更多的山嶺、溫泉、海角的旅行

734f333c15bdfcf698493e52ae3d7cbf▲在「60歲環日本一周」中經過的四國三坂嶺舊道   環日本一周的主要路線是整個日本列島的海岸線,筆者想以實際騎乘的路徑畫出日本地圖,因此可能有好幾條路線會重複騎乘,之後才騎到內陸地區。   在筆者完成過的摩托車之旅中包含兩大主題,分別是山嶺與溫泉。截至2017年1月1日為止,筆者已經征服了1689座山嶺、1927座溫泉(以一座溫泉等於一個溫泉地的方式計算),而這次的環日本一周筆者也打算征服更多座山嶺、去泡更多的溫泉,而且也打算騎到更多的海角去。   筆者「環日本一周」的起點是「30歲環日本一周」,雖然距今已經是40年前的事了,但筆者打算在這次的「70歲環日本一周」挑戰時走和當年相同的路線,藉此好好地看看在這40年來日本的變化。   0f563986c393d2ab364b17d4af06910b▲於「30歲環日本一周」時在SUZUKI總公司前的留影。   而這次的「70歲環日本一周」所要騎乘的摩托車款是SUZUKI的V-Strom 250,筆者在日本東京摩托車展中對這台車一見鍾情,當下就立刻決定要騎著V-Strom 250環日本一周,因為這可是一輛會勾起暗藏在騎士心中那挑戰精神的冒險旅行車款呢!   346278366b198076bc7b6323e04b2a0d▲在日本東京摩托車展的SUZUKI展區中,筆者和V-Strom 250有了場命中註定的相遇。   因此,未來還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筆者的摩托車之旅,如果在日本各地有看到筆者身影的話,請大家不用猶豫來和我打聲招呼吧!

關新聞頁面

【編輯長專欄】輕型冒險車款新戰力 SUZUKI「V-Strom 250」 粗曠的都市冒險風格 SUZUKI「V-Strom 250」  

「Webike名家專欄」賀曾利隆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超級運動車款先驅 HONDA「BENLY CB92」

$
0
0
001-36   HONDA在今年(2018)7月16日於日本茂木賽道上舉辦了HONDA博物館(Honda Collection Hall)開館20週年的紀念活動。   由於這次是20週年紀念,所以HONDA特別舉辦了市售車款的表演活動,包括從HONDA草創初期到現在所推出的代表性車款等,總共推出了34輛摩托車及29輛汽車的實際行走活動。  
相關新聞頁面 最初的四行程引擎 HONDA 1952年式「Model E」

日本製超級運動車款先驅

本次要為大家介紹的BENLY CB92和搭載排氣量246cc二行程引擎的YAMAHA DS-1一樣都是在1959年於日本首度販售,所以BENLY CB92也被稱為是「超級運動車款」的先驅,更是首款冠上「CB」之名的車款。   在同一年舉辦的「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於淺間高原舉行)中,由北野元選手騎乘在1958年7月販售的BENLY C90贏得了冠軍,而這輛BENLY C90就是BENLY CB92的改良基礎。BENLY C90是在125cc級別中首度搭載SOHC並列雙缸引擎的車款,在當時其他日本廠牌二行程引擎的平均輸出馬力只有6.7ps的狀況下,HONDA成功打造出125cc級別中最強11.5ps/9500rpm的輸出馬力。   此外,HONDA也在1954年宣布將從1959年開始挑戰曼島TT賽事,而在這樣的狀況下,HONDA以1958年在淺間高原舉行的賽事為目標,研發出針對125cc級別賽事的車款,目標是打造出同時具備高壓縮比、高轉速、高輸出馬力的引擎。   雖然BENLY CB92的正時鏈條和BENLY C90一樣設置在汽缸左邊,但為了要能承受更高速的騎乘,因此將曲軸的固定點改成3個,同時也為了降低摩擦阻力還將活塞連桿輕量化並採用較細的曲軸插銷等,讓BENLY CB92能以最大馬力15ps/10500rpm與最高時速可達130km/h而自豪,並成功實現一公升的排氣量超過100ps馬力的高性能。   BENLY CB92除了有電動啟動並搭載3段可調的雙槍後避震器外,也更改了油箱形狀讓騎士能做更激烈的操駕,且BENLY CB92雖配備了在道路騎乘時必須的頭、尾燈等安全配件,但在參加比賽時也可以輕鬆的拆除電動啟動裝置等道路騎乘時的必要配件。   002-38▲於1959年推出的BENLY CB92是首款以CB之名推出的運動車款鼻祖,以BENLY C90為基礎提高整體性能,並在於日本淺間高原舉行的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中大為活躍。順帶一提,BENLY CB92所搭載的是一具氣冷式四行程OHC並列雙缸引擎,排氣量為124.67cc,可發揮15ps/10500rpm的最大馬力,車重則為110㎏。   003-32▲BENLY CB92的基礎車款是在1958年7月推出的BENLY C90,同時BENLY C90也是在當時極受歡迎的Dream C70的兄弟車款,在設計方面也沿襲了以方型為基調的神社佛閣風格,開發初衷就是以在125cc的車款中擁有最頂級的動力性能為目標,所以採用了在當時極為罕見的並列雙缸引擎;BENLY C90的引擎排氣量為124.7cc,最大馬力則是11.5ps/9500rpm。

最初以「CB」為名的BENLY CB92實際騎乘影片

相關新聞頁面

最初的四行程引擎 HONDA 1952年式「Model E」 輝煌王朝的起點 HONDA 1947年式「Model A」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超級運動車款先驅 HONDA「BENLY CB92」

$
0
0
001-36   HONDA在今年(2018)7月16日於日本茂木賽道上舉辦了HONDA博物館(Honda Collection Hall)開館20週年的紀念活動。   由於這次是20週年紀念,所以HONDA特別舉辦了市售車款的表演活動,包括從HONDA草創初期到現在所推出的代表性車款等,總共推出了34輛摩托車及29輛汽車的實際行走活動。  
相關新聞頁面 最初的四行程引擎 HONDA 1952年式「Model E」

日本製超級運動車款先驅

本次要為大家介紹的BENLY CB92和搭載排氣量246cc二行程引擎的YAMAHA DS-1一樣都是在1959年於日本首度販售,所以BENLY CB92也被稱為是「超級運動車款」的先驅,更是首款冠上「CB」之名的車款。   在同一年舉辦的「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於淺間高原舉行)中,由北野元選手騎乘在1958年7月販售的BENLY C90贏得了冠軍,而這輛BENLY C90就是BENLY CB92的改良基礎。BENLY C90是在125cc級別中首度搭載SOHC並列雙缸引擎的車款,在當時其他日本廠牌二行程引擎的平均輸出馬力只有6.7ps的狀況下,HONDA成功打造出125cc級別中最強11.5ps/9500rpm的輸出馬力。   此外,HONDA也在1954年宣布將從1959年開始挑戰曼島TT賽事,而在這樣的狀況下,HONDA以1958年在淺間高原舉行的賽事為目標,研發出針對125cc級別賽事的車款,目標是打造出同時具備高壓縮比、高轉速、高輸出馬力的引擎。   雖然BENLY CB92的正時鏈條和BENLY C90一樣設置在汽缸左邊,但為了要能承受更高速的騎乘,因此將曲軸的固定點改成3個,同時也為了降低摩擦阻力還將活塞連桿輕量化並採用較細的曲軸插銷等,讓BENLY CB92能以最大馬力15ps/10500rpm與最高時速可達130km/h而自豪,並成功實現一公升的排氣量超過100ps馬力的高性能。   BENLY CB92除了有電動啟動並搭載3段可調的雙槍後避震器外,也更改了油箱形狀讓騎士能做更激烈的操駕,且BENLY CB92雖配備了在道路騎乘時必須的頭、尾燈等安全配件,但在參加比賽時也可以輕鬆的拆除電動啟動裝置等道路騎乘時的必要配件。   002-38▲於1959年推出的BENLY CB92是首款以CB之名推出的運動車款鼻祖,以BENLY C90為基礎提高整體性能,並在於日本淺間高原舉行的全日本摩托車錦標賽中大為活躍。順帶一提,BENLY CB92所搭載的是一具氣冷式四行程OHC並列雙缸引擎,排氣量為124.67cc,可發揮15ps/10500rpm的最大馬力,車重則為110㎏。   003-32▲BENLY CB92的基礎車款是在1958年7月推出的BENLY C90,同時BENLY C90也是在當時極受歡迎的Dream C70的兄弟車款,在設計方面也沿襲了以方型為基調的神社佛閣風格,開發初衷就是以在125cc的車款中擁有最頂級的動力性能為目標,所以採用了在當時極為罕見的並列雙缸引擎;BENLY C90的引擎排氣量為124.7cc,最大馬力則是11.5ps/9500rpm。

最初以「CB」為名的BENLY CB92實際騎乘影片

相關新聞頁面

最初的四行程引擎 HONDA 1952年式「Model E」 輝煌王朝的起點 HONDA 1947年式「Model A」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2018MotoGP聖馬利諾站 Dovizioso穩定表現入手第3勝

$
0
0
41322349_10157157944785769_3050569404669493248_o▲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原定於台灣時間8月26日舉行的MotoGP英國站可說是狀況連連,先是因為氣候因素將GP級別的正賽提前至台灣時間的下午6點半開跑,豈知到了正賽當天的天氣與賽道路面積水使開賽時間一路延後,最終為了車手們的安全而取消本賽季在Silverstone Circuit賽道的所有級別賽事,也讓車迷們必須多等待2周才能看到MotoGP的精采賽況。   回顧去年,在Misano World Circuit Marco Simoncelli賽道上是由Marquez在溼地苦戰中奪下分站勝利,Petrucci與Dovizioso則分別拿下第2、3名;由於今年的英國站被迫取消,因此在奧地利站取勝的Lorenzo有辦法延續氣勢在本站取得連勝、抑或是Marquez會再次拉大積分的領先優勢呢?   排位賽方面,Lorenzo不但再次取得桿位,同時也打破自己在2016年創下的單圈紀錄,延續了在英國站拿下桿位的氣勢;第2位起跑的則是Miller、頭排最後一個位置則是由Vinales取得;第2排排頭則是Dovizioso,Marquez則因為轉倒摔車的影響讓最後成績只能從第5位起跑,Rossi則要從第7位開始向前追趕。   _ds03235.jpg.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揮別英國站的暴雨天氣,單圈4.2公里、總計27圈的聖馬利諾正賽在艷陽高照的天候下開賽,燈滅起跑後由Lorenzo拔得頭籌搶先入彎,第3位起跑的Vinales則連續被Dovizioso、Marquez超前而落後到第5位。   dsc_0569.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具進攻性的Marquez於第2圈就在近身肉搏中稍微碰撞Miller並成功超越,也讓自己處於前有Dovizioso阻擋後有Miller追擊的狀況;可惜Miller在第4圈失誤轉倒,同時也粉碎了能在本站站上頒獎台的機會。   dsc_5166.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第6圈,Dovizioso在直線上對隊友Lorenzo開刀並成功超越,在本站賽事首次領跑。   _dsc0664.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暫居第5位的Crutchlow於第8圈毫無懸念的解決掉Rins上到第4,同時第7位起跑的Rossi也被Pedrosa超越稍微落後至第8位。   _tin3737.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第14圈,由Dovizioso、Lorenzo與Marquez組成的領先集團發生排位變化,在第3位狙擊已久的Marquez趁著Lorenzo在彎中失誤跑開而輕鬆寫意的超越並上到第2位。   dsc_538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Lorenzo與Marquez的短兵對決於第17圈再起,兩人位置雖有多次互換,但最後仍由Marquez跑在前頭。   dsc_835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不讓Marquez跑在前頭太久,Lorenzo在第19圈尾聲成功攻擊Marquez回到第2位,卻在正以為本站頒獎台將以Dovizioso、Lorenzo、Marquez的排序結束時的第26圈,Lorenzo卻Low side摔出賽道,雖然他立刻重振旗鼓的回到賽道,可惜最後僅能以第17名作收。   dsc_087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本站最終由從第6圈開始就穩定領跑在前的Dovizioso以總時間42分05.426秒奪下分站勝利。   _dsc0722.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多有攻防的第2名則是由Marquez拿下,總時間42分8.248秒;第3名衝線的則是Crutchlow,總時間42分12.695秒;以總時間42分20.113秒拿下第4名的則是Rins;第5名則是讓與第1名差距16.016秒的Vinales收下,第6至10名分別是Pedrosa、Rossi、Iannone、Bautista、Zarco。   未完賽車手則有Bradl、P.Espargaro、Simeon。

聖馬利諾GP分站成績

名次 編號 車手 車隊 總時間
1 4 Andrea Dovizioso Ducati Team 42分05.426秒
2 93 Marc Marquez Repsol Honda Team 慢2.822秒
3 35 Cal Crutchlow LCR Honda 慢7.269秒
4 42 Alex Rins TEAM SUZUKI ECSTAR 慢14.687秒
5 25 Maverick Vinales MOVISTAR YAMAHA MotoGP 慢16.016秒
6 26 Dani Pedrosa Repsol Honda Team 慢17.408秒
7 46 Valentino Rossi Movistar Yamaha MotoGP 慢19.086秒
8 29 Andrea Iannone TEAM SUZUKI ECSTAR 慢21.804秒
9 19 Alvaro Bautista Angel Nieto Team 慢23.919秒
10 5 Johann Zarco Monster Yamaha Tech 3 慢27.559秒
11 9 Danilo Petrucci Alma Pramac Racing 慢30.698秒
12 21 Franco Morbidelli EG 0,0 Marc VDS 慢32.941秒
13 30 中上 貴晶 LCR Honda 慢33.461秒
14 41 Aleix Espargaro APRILIA RACING TEAM GRESINI 慢35.686秒
15 51 Michele Pirro Ducati Team 慢35.812秒
 

「Webike台灣」編輯部-JIMMY 撰稿報導

2018 MotoGP 冠軍大預測

28583967_2037311699619429_1573163563_o https://www.webike.tw/benefit/event/motogp/2018

2018MotoGP聖馬利諾站 Dovizioso穩定表現入手第3勝

$
0
0
41322349_10157157944785769_3050569404669493248_o▲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原定於台灣時間8月26日舉行的MotoGP英國站可說是狀況連連,先是因為氣候因素將GP級別的正賽提前至台灣時間的下午6點半開跑,豈知到了正賽當天的天氣與賽道路面積水使開賽時間一路延後,最終為了車手們的安全而取消本賽季在Silverstone Circuit賽道的所有級別賽事,也讓車迷們必須多等待2周才能看到MotoGP的精采賽況。   回顧去年,在Misano World Circuit Marco Simoncelli賽道上是由Marquez在溼地苦戰中奪下分站勝利,Petrucci與Dovizioso則分別拿下第2、3名;由於今年的英國站被迫取消,因此在奧地利站取勝的Lorenzo有辦法延續氣勢在本站取得連勝、抑或是Marquez會再次拉大積分的領先優勢呢?   排位賽方面,Lorenzo不但再次取得桿位,同時也打破自己在2016年創下的單圈紀錄,延續了在英國站拿下桿位的氣勢;第2位起跑的則是Miller、頭排最後一個位置則是由Vinales取得;第2排排頭則是Dovizioso,Marquez則因為轉倒摔車的影響讓最後成績只能從第5位起跑,Rossi則要從第7位開始向前追趕。   _ds03235.jpg.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揮別英國站的暴雨天氣,單圈4.2公里、總計27圈的聖馬利諾正賽在艷陽高照的天候下開賽,燈滅起跑後由Lorenzo拔得頭籌搶先入彎,第3位起跑的Vinales則連續被Dovizioso、Marquez超前而落後到第5位。   dsc_0569.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具進攻性的Marquez於第2圈就在近身肉搏中稍微碰撞Miller並成功超越,也讓自己處於前有Dovizioso阻擋後有Miller追擊的狀況;可惜Miller在第4圈失誤轉倒,同時也粉碎了能在本站站上頒獎台的機會。   dsc_5166.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第6圈,Dovizioso在直線上對隊友Lorenzo開刀並成功超越,在本站賽事首次領跑。   _dsc0664.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暫居第5位的Crutchlow於第8圈毫無懸念的解決掉Rins上到第4,同時第7位起跑的Rossi也被Pedrosa超越稍微落後至第8位。   _tin3737.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第14圈,由Dovizioso、Lorenzo與Marquez組成的領先集團發生排位變化,在第3位狙擊已久的Marquez趁著Lorenzo在彎中失誤跑開而輕鬆寫意的超越並上到第2位。   dsc_538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Lorenzo與Marquez的短兵對決於第17圈再起,兩人位置雖有多次互換,但最後仍由Marquez跑在前頭。   dsc_835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不讓Marquez跑在前頭太久,Lorenzo在第19圈尾聲成功攻擊Marquez回到第2位,卻在正以為本站頒獎台將以Dovizioso、Lorenzo、Marquez的排序結束時的第26圈,Lorenzo卻Low side摔出賽道,雖然他立刻重振旗鼓的回到賽道,可惜最後僅能以第17名作收。   dsc_0873.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本站最終由從第6圈開始就穩定領跑在前的Dovizioso以總時間42分05.426秒奪下分站勝利。   _dsc0722.gallery_full_top_lg▲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多有攻防的第2名則是由Marquez拿下,總時間42分8.248秒;第3名衝線的則是Crutchlow,總時間42分12.695秒;以總時間42分20.113秒拿下第4名的則是Rins;第5名則是讓與第1名差距16.016秒的Vinales收下,第6至10名分別是Pedrosa、Rossi、Iannone、Bautista、Zarco。   未完賽車手則有Bradl、P.Espargaro、Simeon。

聖馬利諾GP分站成績

名次 編號 車手 車隊 總時間
1 4 Andrea Dovizioso Ducati Team 42分05.426秒
2 93 Marc Marquez Repsol Honda Team 慢2.822秒
3 35 Cal Crutchlow LCR Honda 慢7.269秒
4 42 Alex Rins TEAM SUZUKI ECSTAR 慢14.687秒
5 25 Maverick Vinales MOVISTAR YAMAHA MotoGP 慢16.016秒
6 26 Dani Pedrosa Repsol Honda Team 慢17.408秒
7 46 Valentino Rossi Movistar Yamaha MotoGP 慢19.086秒
8 29 Andrea Iannone TEAM SUZUKI ECSTAR 慢21.804秒
9 19 Alvaro Bautista Angel Nieto Team 慢23.919秒
10 5 Johann Zarco Monster Yamaha Tech 3 慢27.559秒
11 9 Danilo Petrucci Alma Pramac Racing 慢30.698秒
12 21 Franco Morbidelli EG 0,0 Marc VDS 慢32.941秒
13 30 中上 貴晶 LCR Honda 慢33.461秒
14 41 Aleix Espargaro APRILIA RACING TEAM GRESINI 慢35.686秒
15 51 Michele Pirro Ducati Team 慢35.812秒
 

「Webike台灣」編輯部-JIMMY 撰稿報導

2018 MotoGP 冠軍大預測

28583967_2037311699619429_1573163563_o https://www.webike.tw/benefit/event/motogp/2018

輕量級距狼煙四起! KAWASAKI「Ninja 125/Z125」現蹤

$
0
0
008-3   KAWASAKI在日前公開了於去年(2017)義大利米蘭國際車展中預告未來將推出的Ninja 125與Z125的預告影片,本次的影片標題是「The Toughest Choice(極為困難的選擇)」,雖然實車在影片中的模樣只有一閃而過,但已經可以判斷出以下資訊。

真正運動車款的入門車型

KAWASAKI在去年(2017)的米蘭國際車展中公布將於今年(2018)下半年針對歐洲市場推出2款排氣量為125cc的車款,而現在距離推出時間已經近在眼前。   雖然詳細情況尚未明朗,但在記者會上KAWASAKI曾提到「這次將推出搭載整流罩的Ninja與街車車款的Z,是針對第一次騎乘摩托車的騎士的入門級運動車款」,KAWASAKI希望藉由這次推出125cc小排氣量的車款來吸引更多消費者騎乘KAWASAKI的大排氣量車款。   根據消息來源指出,借鏡於SUZUKI的GSX-R150在亞洲地區大受歡迎,因此KAWASAKI大概會針對東南亞地區推出Ninja 150與Z150,在日本等因為牌照分級制度不同的地區則會推出125cc。   更甚者,目前聲勢正旺的SUZUKI也預計將推出新款的輕量級距車款,應該會是以GSX-S125/150為基礎,並採用像「SV650X」一樣的圓形LED頭燈,將其改良成在目前最具人氣的英倫古典風格。   不只SUZUKI,就連HONDA的CB125R/150R也是一樣,目前在市場上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許多125/150cc的運動車款,如果這個類型的車款繼續增加的話,未來應該也能讓更多騎士發覺騎乘摩托車的樂趣。   012▲上方照片為預告影片的截圖,反射於安全帽鏡片上的車款是在去年(2017)米蘭國際車展中公布的車款概念圖,相互比較下可以發現與下方的Ninja 250SL(右)與Z250SL(左)外型極為相同。

從預告影片中確認採用鋼管編織車架

KAWASAKI預告的Ninja 125與Z125當時公開的形象圖被認為是以Ninja 250SL與Z250SL為基礎,而從日前公布的預告影片中也可以很明確地看到拍到了車架,也就是說新款Ninja 125與Z125應該是採用和Ninja 250SL同樣的車架結構,但搭載不同排氣量的引擎。   雖然現在還不確定新款Ninja 125與Z125是採用新的引擎還是沿用現行款的引擎,但藉由這種壓低成本的研發手法,應該可以對售價方面有所期待;此外,新款在外型設計上將會呈現出怎麼樣的感覺也讓人非常地興奮。   009-1▲上面是從預告影片中擷取的畫面截圖,下面則是Ninja 250SL的左側。從腳踏安裝的位置與整流罩的連接方式及車架上半部等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010▲上面是從預告影片中擷取的畫面截圖,下面則是Z250SL的左側。鋼管編織車架的角度及後座腳踏的安裝位置都一致,就連Z125的車側整流罩看起來也好像和Z250SL一樣。   013 ▲以現行款Z車系的外觀為基礎再使用電腦CG模擬而成Z125。順帶一提,目前正在販售的Z125 PRO是在泰國生產,而且是採用12吋前後輪的「FUN BIKE」,與新款的Z125完全不一樣。照片中的Z125是將擁有銳利雙眼頭燈造型的現行款Z改成125cc車款的電腦CG模擬圖。

以GSX-S125/150為基礎改成圓形頭燈的英倫古典風!

目前全球正掀起一股英倫古典風,HONDA早早地就投入並推出CB125/150R也是因爲這個原因,而SUZUKI也在去年(2017)的摩托車展中展出了以GSX-S為基礎的英倫古典風改裝車款。   而在今年(2018)3月的間諜照中也可確認出引擎和車身都沿襲了GSX-S125/150的配置,並採用圓形LED頭燈與專屬的副車架來呈現出英倫古典風格。   雖然筆者預測這台車款應該會是BANDIT 125/150,但在8月上旬舉辦的GIIAS 2018(Gaikindo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Auto Show,印尼國際車展)中所展示的卻不是英倫古典風車款,而是有著尖尖頭燈的標準街車車型。   014のコピー▲使用電腦CG模擬的SUZUKI BANDIT 125/150。筆者預想的BANDIT 125/150是一款能提供給騎士愉快的騎乘感且設計低調的小排氣量英倫古典風格車款,把手則採用不會太低的設計讓騎乘姿勢更為放鬆,而圓形頭燈看起來也很適合SV650X風格的儀表板風鏡。   015のコピー▲實際在8月的印尼車展中公布的BANDIT 150,雖然從車名上看起來應該是比較時髦的車款,但BANDIT卻重新裝上了腳踩啟動踏桿等,看起來應該是屬於比較重視實用性的車款。

相關車型頁面

【KAWASAKI】 Z125 Pro 【SUZUKI】GSX-R150 【SUZUKI】GSX-S150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超人氣不需贅述 SUZUKI「日規 GSX-R125」 【試乘報告】小車身大樂趣 KAWASAKI「Z125 PRO」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WGP500王者御用! Mick Doohan「CB1000R」改裝款

$
0
0
001   於8月31日至9月2日在德國舉辦的第13屆「Glemseck 101」是一場改裝摩托車與1/8英哩(約200m)直線加速賽的慶典活動。   一開始只是英倫古典風格車款愛好者的聚會活動,但一路好評的持續並擴大舉辦到現在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摩托車活動;而在今年活動中的一大焦點就是自1994年起至1998年間完成WGP五連霸偉業的Mick Doohan也騎乘了CB1000R改裝款來共襄盛舉。

使用Ohlins與Brembo來武裝的底盤裝置

Freddie Spencer在去年(2017)以CBR1000RR SP改裝款參加Glemseck Sprint International Race掀起了話題,而今年他也再度以驚喜嘉賓的身份登場。此外,HONDA在上個月底於歐洲發表了CB1000R的改裝款「Glemseck CB1000R」,並確定這台車將由從1994至1998年連續在WGP500拿下連霸的王者-Mick Doohan騎乘並參加1/8英哩的直線加速賽。   從外表上可以看出這台改裝款的後搖臂是採用將原廠搖臂接在一起的方式延長,同時也維持原廠的單搖臂設定,前後懸吊則使用舊款CBR1000RR SP標準配備的Ohlins製倒立式前叉與單槍後避震,搭配上Brembo製煞車卡鉗,配色方面則是採用和在2016年11月米蘭國際車展中展出的概念車款CB1100TR相似的三色版本,整體來說相當出色顯眼。   這輛CB1000R改裝款的排氣管則使用AKRAPOVIC製的全段排氣管,並在排氣管尾段的管身印上了Glemseck 101的活動標誌,到底騎乘這台車的Mick Doohan將發揮出怎樣的騎乘表現呢?   002▲以「NEO SPORT CAFE」概念為基礎進行改造的Glemseck CB1000R改裝款。   003▲雖然想要將單搖臂延長非常困難,但HONDA卻成功打造出來。   004▲外裝配件的主要焦點在於塗裝配色,並在油箱、排氣管、輪框等部位都有這次「Glemseck 101」的活動標誌。   005▲在2016年米蘭國際車展中展出的CB1100TR概念車款,近年流行的三色塗裝也忠實地融入在其中。CB1100TR是以美國的沙地滑胎風格為設計概念並融入在歐洲極受歡迎的街車風格,呈現出和越野車款截然不同的外型。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CB1000R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街道王者決定戰「CB1000R/MT-10」 前MotoGP世界冠軍與CBR1000RR SP的1/8英哩直線加速挑戰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輕量級距狼煙四起! KAWASAKI「Ninja 125/Z125」現蹤

$
0
0
008-3   KAWASAKI在日前公開了於去年(2017)義大利米蘭國際車展中預告未來將推出的Ninja 125與Z125的預告影片,本次的影片標題是「The Toughest Choice(極為困難的選擇)」,雖然實車在影片中的模樣只有一閃而過,但已經可以判斷出以下資訊。

真正運動車款的入門車型

KAWASAKI在去年(2017)的米蘭國際車展中公布將於今年(2018)下半年針對歐洲市場推出2款排氣量為125cc的車款,而現在距離推出時間已經近在眼前。   雖然詳細情況尚未明朗,但在記者會上KAWASAKI曾提到「這次將推出搭載整流罩的Ninja與街車車款的Z,是針對第一次騎乘摩托車的騎士的入門級運動車款」,KAWASAKI希望藉由這次推出125cc小排氣量的車款來吸引更多消費者騎乘KAWASAKI的大排氣量車款。   根據消息來源指出,借鏡於SUZUKI的GSX-R150在亞洲地區大受歡迎,因此KAWASAKI大概會針對東南亞地區推出Ninja 150與Z150,在日本等因為牌照分級制度不同的地區則會推出125cc。   更甚者,目前聲勢正旺的SUZUKI也預計將推出新款的輕量級距車款,應該會是以GSX-S125/150為基礎,並採用像「SV650X」一樣的圓形LED頭燈,將其改良成在目前最具人氣的英倫古典風格。   不只SUZUKI,就連HONDA的CB125R/150R也是一樣,目前在市場上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許多125/150cc的運動車款,如果這個類型的車款繼續增加的話,未來應該也能讓更多騎士發覺騎乘摩托車的樂趣。   012▲上方照片為預告影片的截圖,反射於安全帽鏡片上的車款是在去年(2017)米蘭國際車展中公布的車款概念圖,相互比較下可以發現與下方的Ninja 250SL(右)與Z250SL(左)外型極為相同。

從預告影片中確認採用鋼管編織車架

KAWASAKI預告的Ninja 125與Z125當時公開的形象圖被認為是以Ninja 250SL與Z250SL為基礎,而從日前公布的預告影片中也可以很明確地看到拍到了車架,也就是說新款Ninja 125與Z125應該是採用和Ninja 250SL同樣的車架結構,但搭載不同排氣量的引擎。   雖然現在還不確定新款Ninja 125與Z125是採用新的引擎還是沿用現行款的引擎,但藉由這種壓低成本的研發手法,應該可以對售價方面有所期待;此外,新款在外型設計上將會呈現出怎麼樣的感覺也讓人非常地興奮。   009-1▲上面是從預告影片中擷取的畫面截圖,下面則是Ninja 250SL的左側。從腳踏安裝的位置與整流罩的連接方式及車架上半部等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010▲上面是從預告影片中擷取的畫面截圖,下面則是Z250SL的左側。鋼管編織車架的角度及後座腳踏的安裝位置都一致,就連Z125的車側整流罩看起來也好像和Z250SL一樣。   013 ▲以現行款Z車系的外觀為基礎再使用電腦CG模擬而成Z125。順帶一提,目前正在販售的Z125 PRO是在泰國生產,而且是採用12吋前後輪的「FUN BIKE」,與新款的Z125完全不一樣。照片中的Z125是將擁有銳利雙眼頭燈造型的現行款Z改成125cc車款的電腦CG模擬圖。

以GSX-S125/150為基礎改成圓形頭燈的英倫古典風!

目前全球正掀起一股英倫古典風,HONDA早早地就投入並推出CB125/150R也是因爲這個原因,而SUZUKI也在去年(2017)的摩托車展中展出了以GSX-S為基礎的英倫古典風改裝車款。   而在今年(2018)3月的間諜照中也可確認出引擎和車身都沿襲了GSX-S125/150的配置,並採用圓形LED頭燈與專屬的副車架來呈現出英倫古典風格。   雖然筆者預測這台車款應該會是BANDIT 125/150,但在8月上旬舉辦的GIIAS 2018(Gaikindo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Auto Show,印尼國際車展)中所展示的卻不是英倫古典風車款,而是有著尖尖頭燈的標準街車車型。   014のコピー▲使用電腦CG模擬的SUZUKI BANDIT 125/150。筆者預想的BANDIT 125/150是一款能提供給騎士愉快的騎乘感且設計低調的小排氣量英倫古典風格車款,把手則採用不會太低的設計讓騎乘姿勢更為放鬆,而圓形頭燈看起來也很適合SV650X風格的儀表板風鏡。   015のコピー▲實際在8月的印尼車展中公布的BANDIT 150,雖然從車名上看起來應該是比較時髦的車款,但BANDIT卻重新裝上了腳踩啟動踏桿等,看起來應該是屬於比較重視實用性的車款。

相關車型頁面

【KAWASAKI】 Z125 Pro 【SUZUKI】GSX-R150 【SUZUKI】GSX-S150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超人氣不需贅述 SUZUKI「日規 GSX-R125」 【試乘報告】小車身大樂趣 KAWASAKI「Z125 PRO」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WGP500王者御用! Mick Doohan「CB1000R」改裝款

$
0
0
001   於8月31日至9月2日在德國舉辦的第13屆「Glemseck 101」是一場改裝摩托車與1/8英哩(約200m)直線加速賽的慶典活動。   一開始只是英倫古典風格車款愛好者的聚會活動,但一路好評的持續並擴大舉辦到現在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摩托車活動;而在今年活動中的一大焦點就是自1994年起至1998年間完成WGP五連霸偉業的Mick Doohan也騎乘了CB1000R改裝款來共襄盛舉。

使用Ohlins與Brembo來武裝的底盤裝置

Freddie Spencer在去年(2017)以CBR1000RR SP改裝款參加Glemseck Sprint International Race掀起了話題,而今年他也再度以驚喜嘉賓的身份登場。此外,HONDA在上個月底於歐洲發表了CB1000R的改裝款「Glemseck CB1000R」,並確定這台車將由從1994至1998年連續在WGP500拿下連霸的王者-Mick Doohan騎乘並參加1/8英哩的直線加速賽。   從外表上可以看出這台改裝款的後搖臂是採用將原廠搖臂接在一起的方式延長,同時也維持原廠的單搖臂設定,前後懸吊則使用舊款CBR1000RR SP標準配備的Ohlins製倒立式前叉與單槍後避震,搭配上Brembo製煞車卡鉗,配色方面則是採用和在2016年11月米蘭國際車展中展出的概念車款CB1100TR相似的三色版本,整體來說相當出色顯眼。   這輛CB1000R改裝款的排氣管則使用AKRAPOVIC製的全段排氣管,並在排氣管尾段的管身印上了Glemseck 101的活動標誌,到底騎乘這台車的Mick Doohan將發揮出怎樣的騎乘表現呢?   002▲以「NEO SPORT CAFE」概念為基礎進行改造的Glemseck CB1000R改裝款。   003▲雖然想要將單搖臂延長非常困難,但HONDA卻成功打造出來。   004▲外裝配件的主要焦點在於塗裝配色,並在油箱、排氣管、輪框等部位都有這次「Glemseck 101」的活動標誌。   005▲在2016年米蘭國際車展中展出的CB1100TR概念車款,近年流行的三色塗裝也忠實地融入在其中。CB1100TR是以美國的沙地滑胎風格為設計概念並融入在歐洲極受歡迎的街車風格,呈現出和越野車款截然不同的外型。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CB1000R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街道王者決定戰「CB1000R/MT-10」 前MotoGP世界冠軍與CBR1000RR SP的1/8英哩直線加速挑戰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09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