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Webike摩托新聞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灣山葉】溫故知新「XSR700」新色上市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Yamaha「XSR700」即將在台以嶄新配色重溫經典賽車夢,並同步推出兩款專屬個性化套件,自即日起於全台YMS開始預購。   源於「Faster Sons」概念打造,以當代科技詮釋復古精神的「XSR700」,承襲1970年代Yamaha第一輛四行程車款「XS-1」的經典造型,搭配新世代CP2水冷雙缸引擎與輕量化車架,呈現毫不妥協的新古典情懷。   本次「XSR700」提供兩款新色供消費者選擇,分別是Radical White「白紅」以及Matte Silver「灰」。 源自1970年代Yamaha MotoGP賽車的經典配色, Radical White「白紅」以白色為底色,搭配大面積紅色線條,向Yamaha的悠久賽車歷史致敬。 Matte Silver「灰」則是以啞銀色烤漆,呈現金屬的原始質感與光澤。   為展現全新「XSR700」魅力,Yamaha同步推出「Fun Ride」(*註一) 以及「All Rounder」(*註二) 兩款個性化選配套件。 「Fun Ride」以機械感呈現為概念,使用大量金屬配件,將「XSR700」打造成質感與成熟的魅力之作;「All Rounder」則是更純粹的復古品味,透過皮革件的點綴,致敬舊時代的經典風華。   *註一 :「Fun Ride」套件包含:鋁質風鏡造型飾板、鋁製側蓋、雙人造型坐墊、前叉防塵套。 *註二 :「All Rounder」套件包含:復古側包(含支架)、單人坐墊(含後扶手)、短風鏡、把手護蓋、水箱護網。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2675,62676"]
商品名稱 「XSR700」
建議售價 (不含牌險、配件) 398,000 元
優惠期間 即日起 ~ 2020/6/30
購車優惠 購車即享1萬元購車金 或 全額貸36期零利率

於6月底前預購「XSR700」,再享專屬交車禮 :

活動對象 指定期間完成「XSR700」新色預購者
活動期間 即日起 ~ 2020/6/30
預購好禮 兩次免費機油保養 (YAMALUBE SPORTS)
 

資料來源「台灣山葉」

【台灣山葉】溫故知新「XSR700」新色上市
Webike編輯部


摩托車壇冷知識Vol.1 日本車廠的命名由來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有關注小老婆的網友們, 應該有注意到從2018年開始,我們多了一個新的單元叫做 "小老婆知識加"。所謂知識加, 就是希望幫大家 "增加" 機車相關知識而命名的, 而有加, 當然就會有減, 我們又多了一個幫大家 "減少" 知識的單元叫做 "小老婆知識減"................... (被毆飛)

 

這個單元主要是跟各位分享一些關於機車的小小知識, 本來真的要叫 "小老婆知識減" 的。後來同事建議叫 "小老婆冷知識" 比較好, 大家就這樣記吧

 

第一集要跟各位分享的內容是 "日系車廠名稱由來"

 

比如說, 為什麼本田會叫做本田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創辦人叫做 "本田宗一郎"

 

那為什麼山葉會叫做山葉呢? 難道是山葉宗一郎嗎 XD

 

川崎為什麼叫川崎呢....

 

請看我們的冷知識影片吧

 

原文出處:[小老婆冷知識] 第一集 日本車廠命名的由來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摩托車壇冷知識Vol.1 日本車廠的命名由來
Webike編輯部

最大馬力46ps?KAWASAKI「ZX-25R」賽道測試影片再一發!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KAWASAKI「Ninja ZX-25R」目前已經在紐西蘭公開了售價,因此本來想說接下來會輪到印尼這邊公布規格配備,但看樣子好像還要再稍等一會。

 

不過,KAWASAKI並沒有暫緩公開新車資訊的腳步,這次公開的是在印尼仙圖國際賽車場上的騎乘影片,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右手的操作」。

在仙圖國際賽車場上展現出長時間加速的騎乘影片

 

這次KAWASAKI公布的影片內容是新款Ninja ZX-25R的騎乘示範影片,拍攝舞台是位於印尼、同時也是亞洲摩托車錦標賽(ARRC)等賽事的比賽場地-仙圖國際賽車場。

 

這次得注意的是在直線賽道上「長時間」加速的畫面。將油門保持在打開的狀態下,一直加速到進入儀表板上的紅線區,然後再開始升檔,而且還要讓油門一直保持在全開的狀態。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Ninja ZX-25R的電子快排作動非常地順暢。

 

影片最後是將新款Ninja ZX-25R停在終點線上,而停在它旁邊的則是賽車改裝版的Ninja ZX-25R。這台車應該就是在上次之前公布的影片(請參考下列影片)中製作的那台車,並且還配備了YOSHIMURA的賽車排氣管等等配備。下次或許就能看到這台賽車改裝版Ninja ZX-25R在賽道上奔馳的英姿?

 

 

雖然在日本製造的改裝款使用的是BEET製排氣管,但這台車採用的卻是YOSHIMURA製排氣管,在DYNOJET動力計進行測試時,不斷飆升的排氣音令人陶醉不已。

 

雖然根據《Young Machine》之前的報導預測它的馬力數應該是落在46ps/15000rpm,但在裝上排氣管後又會有怎麼樣的表現呢?真讓人非常期待。

相關新聞頁面

KAWASAKI「ZX-25R」與YOSHIMURA合奏出狂爆聲浪!

印尼KAWASAKI繼之前改裝ZX-25R的改造影片後,接著公開了收錄排氣音浪的影片 …繼續閱讀

 

 

 

 

出4缸250cc就買!KAWASAKI「Ninja ZX-25R」正式亮相

相信大家都知道,4汽缸250cc引擎的復活消息已經傳聞數年,但每年得到的消息都令…繼續閱讀

 

 

 

 

第2部影片公開!Rea與Ninja ZX-25R賽道狂奔

印尼KAWASAKI接連不斷公布的宣傳影片最新版!這次公布的第二波宣傳影片 …繼續閱讀

 

 

 

 

碳纖黑武士!解析KAWASAKI「ZX-25R」賽道特化版

由於編輯部入手了之前在快報中為大家介紹過的Ninja ZX-25R賽道特化版的細節照片…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最大馬力46ps?KAWASAKI「ZX-25R」賽道測試影片再一發!
Webike編輯部

HONDA「Super Cub C125」日規璀璨黑登場!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採用了宛如Super Cub系列第一代車款「Super Cub C100(50cc)」的造型,並且搭載最新配備像是鋁合金輪框、前輪碟盤煞車等裝備,HONDA旗下的個人用通勤車款「Super Cub C125」現在將追加全新的黑色塗裝版本,屆時將以40萬7000日圓的價格在今年(2020)7月31日於日本開始販售。

珍珠仙鶲藍與珍珠軍灰色將會繼續販售,總共三種顏色

容易操控且油耗表現相當優異,搭載氣冷式四行程單缸引擎的Super Cub C125是一台延續Super Cub系列第一代車款「Super Cub C100」造型,而且還是Super Cub系列中破例追加高級質感的豪華版Super Cub。

 

Super Cub C125的燈具類全都採用LED燈,並且還配備了智慧晶片鑰匙,大量使用電鍍零件讓外觀充滿高級感的引擎,不只變得靜悄悄,換檔時的震動也變得更少,讓騎士能順暢地進行換檔。

 

這次追加的新色是「珍珠璀燦黑」。雖然《Young Machine》早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報導過它的模樣,但這台搭載後貨架等配備的日規版現在也終於正式公佈。在HONDA 2020年式車款中,MONKEY 125也推出了黑色塗裝版本,讓HONDA原本就相當豐富的普通重型機車款式現在又更加強化。

 

珍珠璀燦黑目前預定是在今年(2020)7月31日於日本推出販售,售價則是日本40萬7000日圓,現行款的藍色及灰色版本則會繼續販售,代表日規2020年式Super Cub C125將會推出三種顏色販售。

 

▲HONDA SUPER CUB C125[2020 model]珍珠璀燦黑 ※新色款

 

▲HONDA SUPER CUB C125[2020 model]珍珠仙鶲藍 ※現行款顏色

 

▲HONDA SUPER CUB C125[2020 model]珍珠軍灰色 ※現行款顏色

 

HONDA SUPER CUB C125[2020 model]主要規格■全長1915 全寬720 全高1000 軸距1245 坐墊高度780(各mm) 車重110kg(裝備重量)■氣冷式四行程單缸SOHC 2汽門 9.7ps/7500rpm 1.0kg-m/5000rpm 變速機四段 油箱容量3.7L■輪胎尺寸F=70/90-17 R=80/90-17 ●日本售價:40萬7000日圓 ●顏色:黑色、灰色、藍色 ●上市日期:黑色版本=2020年7月31日/其他顏色=販售中

 

1958年問世的Super Cub C100(參考)

相關新聞頁面

超迷你!HONDA「Super Cub」扭蛋模型第2彈

以不需組合就能完美重現出實車質感模型而聞名的青島文化教材社,將推出第二波採…繼續閱讀

 

 

 

 

用瓦楞紙做出HONDA「Super Cub C100」!

因為收到了「高中生用瓦楞紙箱做出了真實比例的Super Cub C100!」的消息,因此我…繼續閱讀

 

 

 

 

【女子試乘】岡崎靜夏與「Super Cub C125」優雅的一天

持續活躍在日本國內J-GP3級別賽事的女性車手岡崎靜夏,這次為大家試乘的是大家 …繼續閱讀

 

 

 


專利圖稿曝光!HONDA「Super Cub C125」雙A臂懸吊上身?

HONDA近日被海外媒體挖出一項非常有趣的新專利圖,從專利圖上可以看到,HONDA…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HONDA「Super Cub C125」日規璀璨黑登場!
Webike編輯部

【台鈴機車】隨心駕馭引領潮流「Swish 125」酷炫登場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全新旗艦再進化 潮流繽紛我最型

全新Swish 125歷經二年的洗禮,此次推出全新混搭配色,共有亮眼藍銀、耀動紅黑與內斂灰白,淬鍊出極致動感美學,將跑車元素完美融入車身線條,並搭載多項獨家科技功能與便利配備,動力來源採用源自日本SUZUKI最新的SEP(SUZUKI ECO PERFORMANCE)高效能環保引擎,擁有51.1km/L超低油耗*與絕佳動力,Swish 125將成為你通勤遠行的最佳好夥伴。

重車級科技採用 便利滿分酷炫致極

Swish 125的酷炫外型,融入SUZUKI當家的重車設計,極具速度感的線條,更加凸顯整體的動感跑格,此外亦導入多項重車級配備,包括雙油門線,透過回油與加油二條各自獨立運作的油門線,不僅提供更細膩的操駕感外,更能降低油門線斷裂時爆衝或無法加油的風險;SUZUKI EASY START一鍵啟動系統,讓你不用一直按著煞車拉桿與啟動鍵,輕輕一點即可自動發動;高亮度LED頭尾燈搭配全時點燈設計,不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都更加絢麗,安全性與辨識度亦大幅提升。

多項便利配備集於一身 時尚有型又好用

除了外型專美於前,內在也不容忽視!Swish 125因應台灣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搭載多項便利配備;LCD全液晶儀表板,完整的行車資訊讓您隨時掌握,高亮度的設計,不論是在陽光下,或是黑夜裡,都可輕鬆辨識;前置防水USB充電孔,讓您隨時隨地都能為手機,或是電子裝置補充滿滿電力;寬大的置腳空間搭配防滑顆粒,讓您可安穩置腳,即使是濕滑的雨天也服服貼貼;超大容量置物箱,可輕易放入一頂全罩式安全帽*外,亦可同時收納您的隨身小物,出外旅遊免煩惱。

全新配色亮麗出擊 購車優惠實施中

歡慶新色上市,超前購車就送超值優惠,即日起購買Swish 125,現金購車享5,000元購車金,汰舊換新再加碼折扣2,000元,分期享0利率讓您輕鬆購車,此外再送您丟車賠車險,讓您買得快樂,騎得心安理得,無後顧之憂。

 

台鈴工業自民國63年9月正式創立以來,一直以提供國人高品質、高格調的產品作為基本方針,四十餘年來,在堅持此一信念與穩健耕耘之下,普遍獲得社會大眾的良好口碑,今SUZUKI株式會社為適應世界潮流的挑戰,而以小,少,輕,美的企業理念運用在全球SUZUKI體系和台灣的台鈴機車來共同創造經營優勢和競爭力,而台鈴工業的品質政策,是對於產品要不斷的革新、追求完美,符合顧客需求,使顧客在購買或使用時能獲得滿足感及安心感,同時也在公司上下一心追求「顧客滿意度第一」的落實行動中,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

 

*註1:51.1km/L超低油耗為能源效率標示之測試值,實際油耗依個人騎乘習慣與路況有所不同。

*註2:全罩式安全帽可能因帽體不同,置入與否有所差異,需實際測試為準。

 

[gallery columns="1" size="full" ids="63477,63479,63480"]

 

資料提供「台鈴機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台鈴機車】隨心駕馭引領潮流「Swish 125」酷炫登場
Webike編輯部

【DIY小教室】小心過熱!不可忽視的節溫器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水冷引擎的冷卻系統中的節溫器根據水溫開啟和關閉,以提供冷卻系統工作啟動。節溫器故障是閥門主要部件引發,該閥門能否打開或關閉是故障的成因,如果閥門不打開會導致水溫過熱,但如果閥門不關閉則可能導致水溫太冷。

 

雖然很難憑外觀零件判斷是否故障,但如果了解它的作用的話,將有助於預防故障發生。

節溫器是水箱精冷卻引擎的關鍵

Kawasaki GPZ900R的節溫器位於引擎架下方,頂蓋由三個螺栓固定,拆下頂蓋的水管後,拆下螺栓並打開蓋以查看節溫器的頂部。

 

水冷式引擎的基本冷卻原理,是通過引擎運轉驅動水冷系統將氣缸蓋和氣缸中產生的熱量導入水箱精中,最後流通到水箱散熱。

 

該循環系統其中有一個重要部件是節溫器,作用是調節水溫和溫度,並根據水箱精的溫度打開和關閉。譬如冷車啟動後,此時引擎是處於低溫狀態,通過節溫器介入工作,提前將氣缸和燃燒室周圍的溫度升高,從而有助於穩定冷車工作狀態。

 

所以冷車狀態,節溫器閥將會關閉,使得引水箱精不流向水箱,引擎隨著水溫升高有助霧化&混合工作,從而提高引擎冷車時穩定性(節溫器閥上有小孔,允許小量水箱精循環)。

 

隨著引擎工作產生的熱量逐漸上升,水箱精同時達到一定溫度時,節溫器的閥門隨之打開,使得水箱流向水箱,從而為引擎散熱。

 

因此,節溫器是控制的水冷引擎的重要部件。

節溫器故障的影響差別很大

開啟溫度標識壓印在節溫器上,如圖示水溫達到82度時節溫器閥門會完全開啟,此時引擎內部的水箱精會流向水箱,並通過隨著行車時撞向水箱的風和水箱風扇冷卻引擎;反之,如果外部溫度低導致水溫偏低,它會自動關閉防止引擎過冷。

 

典型的節溫器會隨著密封在裡面的蠟因水溫的變化而膨脹和收縮而自動打開和關閉,而打開和關閉的溫度通常會在節溫器有相應的標識。如果不按標識溫度開閉,會出現什麼問題?

 

節溫器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由於閥門不打開導致過熱,如果節溫器不打開水箱精就無法進入水箱,因此燃燒室和氣缸周圍的區域將只是水溫升高,導致過熱。

 

在裝有水溫錶的摩托車,水溫錶指針指向高溫但水箱不熱時,就得懷疑節溫器沒有打開。另一方面,如果閥門卡在打開位置,水箱精即使在冷車情况下也會在水箱中循環,導致引擎無法有效預熱。

 

例如,與引擎本身溫度成比例升高的引擎機油,一般在60℃或更高的範圍內。如果水溫過低、油溫過低粘度過高時,將無法使引擎內部機械進行潤滑,效能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如果氣缸溫度保持較低,活塞將不會均勻膨脹,間隙過大會導致活塞跳動,活塞環負荷工作。

 

如果節溫器保持關閉引發過熱是故障問題,但另一方面,如果節溫器保持打開導致引擎過冷也是故障問題之一。在冬季室外溫度較低時,過冷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因此水溫錶指針一直指向低溫或者低溫指示燈亮起時,就需要檢查是否是節溫器故障所引起。

在水盆中加入熱水測量節溫器的實際開啟溫度

當拆裝節溫器蓋時,與殼體配合O形圈和墊圈會磨損,不要使用舊的密封圈。特別是對於像GPZ900R這樣的型號,如果蓋子從一個角度傾斜來蓋住它,安裝時請注意O型密封圈。

冷卻通道中的空氣隨著引擎溫度升高而膨脹,從而阻塞水箱精的流.動。將排空軟管連接到節溫器蓋上的排氣螺栓上,啟動引擎並排出空氣。當軟管中沒有氣泡時,空氣排除就完成了。

 

節溫器安裝在從引擎機體到水箱頂部的軟管中。在很多情况下,確切安裝位置因引擎型號而異。就Kawasaki GPZ900R為例,它的節溫器位於氣缸蓋頂部的正下方主機架。當你打開上下分開的箱子,取出節溫器時,閥門開啟工作溫度會標在閥門體上。

 

簡單檢查是否異常,我們在室內常溫情況拆下時節溫器,可以通過觀察它來判斷低溫下是否常閉。如果檢查閥門打開狀況,可以放置水盆中加入熱水看看它是否真的在指定的開啟溫度下開啟。把節溫器和溫度計放在水盆,檢查閥門的開關作動是否與水溫上升有關。如果閥門在達到設定溫度時沒有打開,則節溫器有故障,應更換新的節溫器。

 

水溫升高的冷卻系統將處於高壓下,因此打開節溫器殼體時,需要清潔表面上的任何異物,並使用新的墊片(取決於型號)。

 

與水箱精和水箱蓋相比,節溫器很難檢查到故障,所以充分瞭解節溫器的作用模式,當在出現相關問題時,就能快速且冷靜地處理。

相關新聞頁面

【DIY小教室】正確保養連桿才是懸吊扎實的基礎!

傳動鏈條能將引擎動力傳達到後輪,是一種早在腳踏車出現以來就一直使用至今傳達…繼續閱讀

 

 

 

 

【DIY小教室】自己動手更換機油濾芯!

不論是小50、速可達還是大型重型機車,有內胎的鋼絲輪框或是採用鑄造輪框的車款…繼續閱讀

 

 

 

 

【DIY小學堂】定時清潔煞車卡鉗很重要!

碟式煞車是目前主流摩托車的標準配備,原理是藉由操作拉桿擠壓煞車油推動活塞傳…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 「Webike magazine」
「Webike 台灣」編輯部編譯

【DIY小教室】小心過熱!不可忽視的節溫器
Webike編輯部

來自壽司之鄉的品牌-OVER RACING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相信有許多騎士都非常瞭解OVER RACING品牌的排氣管。但是您知道OVER RACING不僅只有有個性化的排氣管嗎? 它同時有許多其他產品,如各種齒輪、後移腳踏、防護裝置、後搖臂輪組等許多改裝件。     創建於1982年7月的OVER RACING 排氣管製造商,18歲的(佐藤健正)Kenmasato Sato說,他想要用四行程摩托車比賽,於是他離開了家鄉熊本,並加入了HONDA的鈴鹿工廠。之後,佐藤考慮到“能夠以更高的水平學習摩托車的製作”,決定登上森崎工程大門,經過反覆試驗後,發展成如今我們知道的OVER RACING品牌。  

公司訊息

公司名 OVER RACING有限公司
業務內容 摩托車改裝零件的生產和銷售,例如排氣管、腳踏、後搖臂及車架等
街道地址 日本三重縣鈴鹿市國分町Ishimaru 7678-5
聯繫信息 電話:059-379-0037傳真:059-378-4253
成立時間 1982年7月
相關公司 株式會社Over Joy 有限公司Motojoi
  我們熟知的OVER RACING品牌產品,主要的有排氣管、後移腳踏套件、後搖臂及後齒盤等。 [gallery columns="2" size="full" ids="63566,63567,63589,63590"]  
OVER RACING For Honda CBR500 RFX OVER RACING For Kawazaki NINJA 400 OVER RACING For Yamaha YZF R3
OVER RACING For Yamaha Xmax OVER RACING For Yamaha Tmax OVER RACING For Honda Rebel 300
OVER RACING For CBR 250 RR OVER RACING For Suzuki Katana OVER RACING For Kawazaki Z900 RS
OVER RACING For Honda Monkey OVER RACING For Aprilia
顯然OVER RACING生產的產品適用於不同的品牌、車型、款式,同時不同的產品也可以服務於更多騎士,例如 排氣管,後搖臂,腳踏後移套件,齒盤等,大家都期待OVER RACING提供更多的優質產品。
OVER RACING 排氣管 OVER RACING 三角台 OVER RACING 後搖臂 OVER RACING 脚踏後移組

或點此購買所有OVER RACING產品 >> OVER RACING Webike台灣 <<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來自壽司之鄉的品牌-OVER RACING
Webike編輯部

【編輯長專欄】中古車怎麼挑?「T-MAX530 / X-ADV」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這次安排試乘比較的是兩款人氣極高的速可達,他們就是T-MAX 530和X-ADV!

 

本特輯除了介紹車輛本身的基本規格配備外,也將透過影片比較各車款的特徵、在迷你賽道上的騎乘感及試乘狀況等;這次要為大家送上的是「高人氣速可達對決」。

試乘車輛①HONDA X-ADV

X-ADV作為“城市探險”主題的概念車款,在2015年秋季的米蘭車展上首次亮相,接著大約一年後發布了市售版本的X-ADV,其規格幾乎與車展車款相同,因此大受歡迎,主要由HONDA位於義大利的研發部門負責規劃及設計、熊本製造公司負責研發。

 

X-ADV的車架和後搖臂經過特殊設計,因此配備了檔車常用的鏈條驅動,卻因為搭載了NC750系列的引擎並配備了DCT雙離合變速箱,因此騎士不用拉離合器換檔就能騎乘,還能透過按鈕切換選擇三種騎乘模式。

 

當然作為跨界越野車款,X-ADV在外觀上也充滿了越野風格專屬的零配件。首先車頭設計讓人聯想到老大哥Africa Twin,上翹式排氣管和引擎下護板、護弓等裝備,讓整車看起來越野感十足。

 

於2016年首次亮相後的2018年式進行首次了小改款,不僅多了兩段式可調及關閉的「HSTC」扭力控制系統,還增加了一個類似於Africa Twin的G MODE越野動力功能。

試乘車輛②YAMAHA T-MAX 530

本次測試的T-MAX 530是產品壽命偏短的第5代車型 (2017年式),但依舊能讓人想起以“速可達大師”為概念開發的T-MAX車系。

 

第5代T-MAX530採用YAMAHA首款電子油門YCC-T,並且可以選擇街道騎乘的T-MODE和馬力強勁輸出的S-MODE及D-MODE,甚至在潮濕道路上騎乘時能介入控制車身的TCS循跡控制系統,就連傳動皮帶和前後皮帶輪也都是全新設計。

 

車身部分,車架重量相比上一代有所增加、搖臂長度也增加了40mm,通過將其與新設計的後避震相結合,可以提高過彎穩定性。

 

外觀也經過了重新設計,傾斜的頭燈及車頭看上去更醒目。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收納空間。以前,在這之前只能容納一頂全罩式安全帽+隨身物品,但2017年式可以同時容納兩頂四分之三安全帽。

 

版本則有SX版與DX版兩種,DX版本額外配備加熱握把和騎士加熱座椅、定速巡航、電動可調風鏡等設備,而SX版的車重是215kg,相比DX版本輕了3kg。

 

相關新聞頁面

紅牌上陣矚目登場!YAMAHA「TMAX560」

YAMAHA主打運動性能的速可達車款終於改款!採用運動風十足的外觀及加大排氣...繼續閱讀

 

 

 

 

【試乘報告】新舊款YAMAHA「TMAX」激走對決!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台車從一開始起步時的加速感就出現明顯不同,想像的大幅度轉彎傾角..繼續閱讀

 

 

 

冒險的強力後盾 HONDA「X-ADV」升級登場

為了提高方便性及實用性,HONDA於日前推出了配備再升級的冒險車款「X-ADV」..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 Bike Life Lab supported by バイク王」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編輯長專欄】中古車怎麼挑?「T-MAX530 / X-ADV」
Webike編輯部


藏不住的戰鬥氣息!HONDA「CBR750RR」誕生機率?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這張HONDA CBR750RR的電腦CG模擬圖,是由印尼設計師Deh Hasi將CBR1000RR和CBR250RR兩車款結合後所繪製,是一輛具有全新又獨特的超級運動車款。

 

▲傾斜的車頭與兇猛頭燈線條搭配細長的車尾設計,此電腦CG模擬圖是以CBR1000RR和CBR250RR的頭燈為基礎組合設計而出。

 

▲在動力方面,CBR750RR將搭載排氣量750cc DOHC並列4缸引擎,搭配電子快排、動力模式可調等電控系統。

 

▲車頭有著像CBR250RR的導流罩線條,讓車頭造型呈現出絕佳的運動氣息並帶有加大的進氣口,有效強化車身的空氣動力設計。

 

▲CBR750RR的底盤裝置當然是採用前倒立式前叉搭配中置單槍後避震,前雙碟盤煞車、後單碟盤煞車當然也都標配ABS系統。

 

 

雖然上述有關CBR750RR的消息,目前都還只是印尼設計師的紙上談兵,但若HONDA真有打算投入生產的話,就將為日本廠牌幾乎放棄的750cc級距超級運動車款,投入一顆足以掀起車壇波瀾的寶石。

相關車型頁面

WGP王者讚不絕口!HONDA「CBR1000RR-R」國際試乘會

HONDA早在今年(2020)1月底,就在卡達的羅賽爾賽車場(Losail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辦了國際試乘會 …繼續閱讀

 

 

 

【丸山浩專欄】賽道極限試駕「CBR1000RR-R SP」!

極速測試、0-1000m加速測試、賽道單圈及後輪輸輸出馬力測試…在日規正式發表前,《Young Machine》就 …繼續閱讀

 

 

 

4檔直上299km/h!「CBR1000RR-R」賽道測試影片公開

日本自動車研究所(Jap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JARI)有一條高速賽道以及一條綜合測試賽道 …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Webike越南」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藏不住的戰鬥氣息!HONDA「CBR750RR」誕生機率?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越野入門首選!「KLX230/CRF250L/SEROW 250FE」Vol.1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今年絕對要騎上林道!想要重新挑戰越野騎乘!」有這種想法的越野新手以及重新回歸越野騎乘的「回鍋騎士」,還有那些想要換車或者是再買一台新車的騎士們!這次就由越野車雜誌《GoRIDE》為大家送上徹底介紹KAWASAKI KLX230、HONDA CRF250L、YAMAHA SEROW 250 Final Edition等日本國產越野車的車款比較。

這次試乘的是以下三台車!

首先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次試乘的三台越野車「KAWASAKI KLX230」、「HONDA CRF250L」、「YAMAHA SEROW 250 Final Edition」(以下分別以KLX、CRF、SEROW來表示)。

KAWASAKI KLX230:KAWASAKI睽違三年之久的新款越野車

為滿足美國市場Fun Ride車款要求以及東南亞市場排氣量想要比125cc更大的需求,因而推出的全球戰略車款,就是在2019年全新販售的KLX230。為了能受騎士信賴並方便維修,這顆配合廢氣排放標準重新設計過的引擎特別選用了氣冷式引擎。

 

坐墊高度885mm,對亞洲人來說雖然有點高,但全新設計的車架也成功讓整台車變得更加簡潔俐落,是一台為了能輕鬆應付沙地騎乘特別打造出的全新越野車款。

 

▲【KAWASAKI KLX230】■全長2105 全寬835 全高1165 樞軸1380 坐墊高度885(各mm) 車重134kg ■氣冷式四行程單缸SOHC 2汽門 232cc 19ps/7600rpm 1.9kg-m/6100rpm 變速機6段 油箱容量7.4L ■輪胎尺寸F=2.75-21 45P R=4.10-18 59P ●顏色:萊姆綠/黑檀黑 ●日本售價:49萬5000日圓

HONDA CRF250L:透過改版提升了越野性能

CRF250L以「日常生活中方便使用,在週末假日能享受騎乘樂趣,最適合騎士的好夥伴」的車款在2012年首度亮相,靠著在新興國家標榜「負擔得起的價位」,先進國家則是強調「容易入手的價格」的定位,CRF250L以一台讓人享受騎乘樂趣的全球戰略車款問世。

 

擁有讓騎士享受林道兜風騎乘的越野性能,並且在研發時注重道路騎乘而研發出的這台車,在2017年時透過小改版來提升馬力,懸吊裝置也改成了偏向越野騎乘的設計,增加了它作為越野車的平衡性。

 

▲【HONDA CRF250L】■全長2195[2175] 全寬815 全高1195[1150] 軸距1445[1430] 坐墊高度875[830](各mm) 車重144[143]kg ■氣冷式四行程單缸DOHC 4汽門 249cc 24ps/8500rpm 2.3kg-m/6750rpm 變速機6段 油箱容量7.8L ■輪胎尺寸F=3.00-21 51P R=120/80-18M/C 62P ●顏色:極限紅/黑色 ●日本售價:50萬7100日圓 ※[ ]內的數據是Type LD的尺寸規格

YAMAHA SEROW 250 Final Edition:35年長銷車款的最終版

在仿賽車款全盛期的1985年首度亮相,由於當時大家喜歡的是耐力越野的仿賽車款,所以SEROW 225完全不受歡迎。不過,這台車卻因為較低的坐墊高度,只有810mm的坐墊成功獲得了優異的雙腳著地性,再加上它從極低速起就容易操控的扭力特性,因此能提供讓騎士以兩顆輪胎加上雙腳,就能享受到闖入深山中的「登山越野」樂趣。

 

雖然SEROW 250在2015年時全面改版,但是它那容易操控的特性完全沒有改變,因此SEROW 250自然就成為了熱賣35年的長銷車款,可惜由於無法配合新的廢氣排放標準,因此最後只能迎接推出最終版後停產走入歷史的結局。

 

▲【YAMAHA SEROW 250 FINAL EDITION】■全長2100 全寬830 全高1160 軸距1360 坐墊高度830(各mm) 車重133kg ■氣冷式四行程單缸SOHC 2汽門 249cc 20ps/7500rpm 2.1kg-m/6000rpm 變速機6段 油箱容量9.3L ■輪胎尺寸F=2.75-21 45P R=120/80-18M/C 62P ●顏色:白色/綠色、白色/紅色 ●日本售價:58萬8500日圓

 

【本次評分的標準】這次評分將不會從想要多買一台車的觀點切入,而是從想要買台新車或是想要換車的騎士的角度來進行評分。三名評審將在市區街道、林道及沙地上實際試騎,並以試乘結果為基礎針對各個項目,以滿分五分來打分數(部分評分項目為三人的綜合評價)。

 

小川浩康的評分標準是針對一台林道兜風車款在越野與非越野騎乘時的舒適性,谷田貝洋曉除了對道路騎乘性能進行評分外,也會針對越野性能是否能橫越各種騎乘環境,深入到林道深處來進行評分,至於小泉裕子則是除了重視公道性能之外,還會從越野車新手角度來打分數,像是這台車會不會讓人產生想要林道騎乘的意願等等。

 

▲(左)【暱稱是Oga P的小川浩康】越野車雜誌《GARRRR》的前編輯長、《GoRIDE》的現任編輯長,雖然擁有耐力越野車(Enduro)、技術摩托車(Trial)及場地越野車(Motocross)的經驗,但全部都不拿手的五十歲越野騎士,愛車是車齡15年的XR250。身高172.5cm、體重63kg。

 

(中)【暱稱Yataguwa的谷田貝洋曉】曾經擔任讀者群主打初學者的摩托車雜誌編輯長,現在則是現在最紅的自由撰稿人。熱愛越野騎乘,喜歡到甚至會騎著公道車款到林道沙地上去,愛車則是WR250R以及FREERIDE250R。身高172cm、體重75kg。

 

(右)【以副編輯長Koi稱呼為大家所熟悉的小泉裕子】越野車雜誌《GARRRR》的前編輯、《GoRIDE》的現任副編輯長,是一位喜歡在旅程終點吹響直笛的林道旅行騎士,也是越野騎乘資歷2年的越野車新手代表。愛車則是Husqvarna FE250,身高156cm。

CHECK-1:雙腳著地性

谷田貝洋曉、小泉裕子、小川浩康對SEROW都給出了滿分的分數,除了因為坐墊高度相當低只有830mm以外,三人也給出了相同的意見,「因為車體相當修長,所以也對雙腳著地性有所幫助」。接下來成績依序為KLX、CRF。雖然KLX的坐墊高度較高,但是⋯⋯

 

小泉裕子:比起KLX,CRF坐上去的時候下陷比較多,所以兩隻腳比較容易到地面。但是CRF的重心好像比較高一點?所以車體感覺比較重一些,因此綜合起來,KLX的分數就比CRF好一點。

 

谷田貝洋曉:雙腳著地性最好的絕對是SEROW,不過KLX以及CRF這兩台車比較容易採取越野車那種自然的騎乘姿勢。KLX的車體感覺上非常精簡,所以表現也相當不錯。

 

小川浩康:雖然以雙腳著地性來說是SEROW比較好,但是它的騎乘姿勢會讓膝蓋比較難受一點。

 

 

KLX230:坐墊高度885m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72c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56cm

 

CRF250L:坐墊高度875m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72c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56cm

 

SEROW 250 Final Edition:坐墊高度830m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72cm

 

▲照片中的騎士身高156cm

CHECK-2:雙載的容易程度

在雙載容易程度上,則是車體大小比其他兩台車還要大上一號的CRF勝出,其次以車體大小的順序分別為KLX、SEROW。小泉裕子的意見「SEROW因為有後座扶手所以容易維持坐車的姿勢,不像KLX那樣難受」,這個原因讓這兩台車分出了高下。

 

不過,三台車的高度都是後面比較低一點,所以騎乘感一點都不算好,三人真實的感想都是「希望雙載只限於緊急狀態時的移動就好」。

 

▲以KLX230示範雙人騎乘

 

▲以CRF250L示範雙人騎乘

 

▲以SEROW 250 Final Edition示範雙人騎乘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輕騎上陣!HONDA「CRF150L」

步入日本令和時代後才創刊的越野摩托車雜誌《GoRIDE》,這次特地邀請正活躍在全…繼續閱讀

 

 

 

 

35年長銷終成絕響 YAMAHA「SEROW 250 Final Edition」

YAMAHA將於1985年初代SEROW 225問世的35年後,也就是在2020年1月15日推出SE…繼續閱讀

 

 

 

 

【小林直樹專欄】站著還是坐著?越野騎乘該如何入門?

步入日本令和時代後才創刊的越野摩托車雜誌《GoRIDE》,這次特地邀請正活躍在全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越野入門首選!「KLX230/CRF250L/SEROW 250FE」Vol.1
Webike編輯部

【PGO】「最美智慧電車 紫屬於你!」預告片

$
0
0

【丸山浩專欄】教你如何遠離摔車噩夢! 概論篇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riding-technic-01-1

 

筆者第一次擔任測試車手是在1988年,從那時起到目前為止的30幾年來,為各媒體在道路上測試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摩托車款,但是卻從來不曾摔車過。

 

為了解析丸山浩「30年來不曾在公路騎乘時摔車」這個奇蹟的秘密,本次專欄的第一回就要來為大家說明,丸山浩式的騎乘技巧是如何辦到「絕對不會摔車」這件事。

 

riding-technic-02年紀越大越精力旺盛的丸山浩,平常都是為大家展露在賽道及運動騎乘時的「帥氣」模樣。但這次我們不談這一部分,這次將會為大家徹底介紹想要以極低速行駛卻又不會摔車的方法,雖然看起來一點都不帥氣,但卻是非常實用的技巧。

 

 

 

 

 

   

抱持「絕對不會摔車」意念的人就能不摔車

騎摩托車的人一般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會摔車的傢伙、另一種就是不會摔車的傢伙。

 

對於不曾摔過車的我來說,我一直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為什麼大家那麼容易就摔車了?想要避免摔車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嗎?或者是需要什麼努力練習才能學會的特殊技巧?

 

嗯,並沒有這種東西,需要具備的只是一些很基本、不管是誰都會的東西,所以只要能夠確實做到,應該就能避免在以極低速行駛時發生摔車的意外,避免摔車不需要什麼特別難的招式,需要的只是強烈的意志以及不要忘記一開始騎乘摩托車的目的,然後徹底保持冷靜!

 

不過,既然這麼簡單容易就能辦到,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會摔倒呢?

 

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大家一開始就放棄了,也就是被「摩托車=會摔倒的東西」的刻板印象所誤導,所以如果摩托車突然出現搖晃的狀況,就會直接讓摩托車倒下去;一旦感覺搖搖欲墜就會馬上放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不管花上再多的時間,依舊永遠無法拋棄「會摔車的騎士」的魔咒。

 

「我絕對不要摔車」,必須打從內心堅持這個想法,大家要想著「我不是為了要摔車才騎摩托車的,摔倒了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如果傷到摩托車以及自己的身體,就會沒辦法實現原本騎乘摩托車時想要達成的目的-以我個人來說的話,就是想要來場小旅行,同時還會造成經濟與時間上的浪費,一點都不值得高興。

不要輸給「想表現的自己」,以不要摔倒為第一優先

會摔車的騎士大部分除了認為「摩托車=會摔倒的東西」之外,通常都會很想要表現自己,總是太過於想要表現出自己騎得非常帥氣、非常順暢的一面。

 

炫耀、自尊、虛榮心、誇示等等,只要一騎上摩托車就會想太多然後得意忘形,導致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動作,也會故意提高難度來挑戰,甚至非常享受這種行為,所以最後就會導致摔車。

 

如果覺得不安就伸出腳踩在地面上,如果坐在摩托車上不好移動的話,那就下來用推的,在轉彎時也沒有必要一定要追求最小弧度的轉彎與最大的車身傾角。

 

雖然筆者身為專業車手,但是我從來不會想要以超低速的騎乘方式來裝帥,只要覺得有任何危險,我就會伸出兩腳踩著地面然後下車用走的,因為我覺得不要摔車才比較帥氣;絕對不能因為摔車而影響到車輛的測試工作,因為我騎摩托車奔馳的目的,並沒有存在「摔車」這兩個字。

 

各位讀者或許可能不是專業車手,但是我相信應該沒有人騎摩托車的理由是想要體驗一下摔車的感覺。

 

「不想要摔車、不要摔倒」,如果您的信念能夠變得更強一點,等到絕對不會動搖時,您應該也能夠變成一位不會摔車的騎士。

 

riding-technic-03

※丸山浩式技巧的心得

1.以輕鬆又確實的方法為優先,盡量採用保持自己體力的騎乘方式
2.不講究速度或帥氣程度,採取強化「不會摔車」的超樸實騎乘方式
3.不必堅持遵從駕訓班的騎乘技巧,使用加入自我習慣的騎乘方式

 

 

 

 

riding-technic-04

【想要挑戰極限的話就在封閉道路上】會摔車就是因為不小心超過了極限,所以必須先弄清楚摩托車這種騎乘工具它的極限到底在哪,如果真的想要挑戰極限,我比較推薦大家在封閉道路上進行測試,因為在就算摔車也不會發生意外的地方確認摩托車的極限在哪,對提升騎乘技術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徹底剖析起步和停車的「惡魔三秒」!

接下來,在進入實踐篇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告訴大家。

 

關於筆者本人「30年來不曾在公路騎乘時摔車」的傳說是真的,這個數字連我自己都非常得意。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作為測試車手,通常都是「今天要在這個地方騎這台車喔!」、「明天要去那裡測試那台車喔!」在不同的地點及場所騎乘各式各樣的摩托車是我們的工作,所以想要達成「30年來無摔車」的紀錄其實相當困難。

 

但是我仍能沒有發生過半次摔車的事件,原因就是我在起步與停車時的「惡魔三秒」內發揮超高的集中力。因為摩托車是種在低速時非常不安定的騎乘工具,再加上每次狀態的變化,從停止狀態→起步或是起步→停車,都會讓摩托車變得更加不穩定。

 

筆者之所以能創造出30年來無摔車的紀錄就是從這「3秒」開始。其實這些只是非常基本的事情,但如果只是一直注意行進間的行車動態反而疏忽了起步及停車,就會很容易發生意外進而導致摔車。

 

 

riding-technic-05

【摩托車也適用的航空界定律「惡魔11分鐘」】航空事故通常集中在起飛時的3分鐘以及降落時的8分鐘,合計11分鐘。因為這些時候各種操作及和塔台的聯絡等飛機駕駛員的工作項目增加的關係,使得人為疏忽的機率攀升。這11分鐘又被稱為「惡魔的11分鐘」,是最讓人緊張的時候,而這和摩托車起步停止的「惡魔三秒」可以說是共通的概念。

 

相關新聞頁面

【丸山浩專欄】教你如何遠離摔車噩夢! 取車篇

在抱持興奮的心情跨上車並發動引擎前先等一下!在正式發動引擎之前有些事...繼續閱讀

 

 

 

【丸山浩專欄】教你如何遠離摔車噩夢! 起步篇

如果真要說的話,其實「引擎熄火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想要避...繼續閱讀

 

 

 

【丸山浩專欄】教你如何遠離摔車噩夢! 迴轉篇

現在一提到U字型迴轉,大家通常就會聯想到「華麗的騎乘技巧」、「極低速騎乘最...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丸山浩專欄】教你如何遠離摔車噩夢! 概論篇
Webike編輯部

LEGO推出DUCATI「Panigale V4R」積木模型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杜卡迪Panigale V4R樂高技術

 

Ducati以及樂高LEGO集團推出了史上第一台Ducati Panigale V4R的積木模型,整台車以Ducati代表性的紅色零件為主,總共由646個積木所組成,能夠在機械工程學、娛樂性及製造技術等方面提供大人與小孩一種刺激的遊玩體驗。

 

這組積木模型最經典的則是針對全新樂高模型而研發出的2速齒輪、實際上可以旋轉的V4引擎及忠於原版設計的前後避震器,透過這款模型重現出摩托車錦標賽的世界,想必應該能讓不少人品嚐到Ducati廠隊車手的感覺。

 

Ducati Panigale V4R R LEGO Technic全長322cm、高16cm、寬8cm,在LEGO(R)Technic的歷史中,可是第一款加上了可以模擬各種速度、騎乘技巧的變速箱的賽車模型。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還包括了前輪、後輪設計精巧的碟盤煞車及能夠傳遞真實移動的轉向裝置及懸吊裝置,排氣裝置、擋風鏡、儀表板等配備也都完美重現了原版摩托車的設計,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款模型還使用了所有Ducati車迷最喜愛的紅色。

 

▲後搖臂、後避震及鍊條皆為可動設計。

 

相關新聞頁面

HARLEY-DAVIDSON與LEGO合作推出「Fat boy」積木模型

Harley-Davidson與LEGO共同研發出創意大師系列(LEGO Creator Expert)的「Fat Bo…繼續閱讀

 

 

 

 

當代美學起點 DUCATI「Panigale V4 916」25周年特仕版

這款Panigale V4限定版以1994年問世後隨即震撼全世界的Ducati 「916」的25週年紀念為藍本…繼續閱讀

 

 

 

如虎添「翼」! DUCATI 2019年式「Panigale V4R」誕生

以Panigale V4S(以下稱V4S )為基礎進行改良的Panigale V4R(以下稱V4R),說是DUCAT…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LEGO推出DUCATI「Panigale V4R」積木模型
Webike編輯部

精品聯名再顯奢華!Vespa「946 Christian Dior」特仕版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Vepsa在義大利算是“國民”車款,不僅男人喜歡,很多女人也愛,它獨特的外殼與線條,就像任何來自義大利的精品充滿時髦的因子,也曾出現在許多經典電影中,例如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期》。

 

 

Dior 與Vespa同樣都創立於1946年,過了70多年之後,它們在各自產業依舊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這一次雙方合作的車款《Vespa 94​​6 Christian Dior》,以Vespa於2012年發布的946車款為基礎,由Dior女裝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所設計,整台車皆在義大利製造!

 

 

第一眼看到這款聯名Vespa,是不是就是驚豔的感覺?整體外型與的流暢線條,是對兩個品牌的悠久歷史的致敬,而製造過程中所需的手工與技術,都依循高級定制工坊相同的水準。就像Dior的每一件時髦單品,需要仰賴高度的創意與工藝。

 

 

這安全帽實在是讓人心癢,在外型上呼應Dior經典的馬鞍設計,這輛Vespa的座墊換成了有著1967年由Marc Bohan所設計的Olique圖騰的皮革,考量到掀蓋、儲物空間需求,這個皮革可是為該車款量身定制的款式,此外,品牌也順勢推出Olique花紋的安全帽,讓喜愛兩個品牌的朋友們手好癢啊!

 

 

這款車型預計在2021年春季推出,不過,相信已經有很多Diro迷與Vespa迷開始透過各種管道扯頭髮爭搶了吧,如果搶不到,你也得趕緊去考駕照,這樣才能同時擁有這樣的奢侈品!

 

 

 

 

 

關於售價方面,由於已經有過與Emporio Armani的合作先例,再加上限量身分,這款與Dior合作的946價格肯定會比標準版還要高貴不少,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新聞頁面

風尚移動美學 Vespa「Primavera」50周年特仕版

Piaggio集團在日前宣布除了將推出新年式的Primavera及Sprint外,也將陸續販售「Primavera Yacht Club」限量特仕版…繼續閱讀

 

 

 

傳奇重現 Vespa「Sei Giorni」限量推出
Piaggio集團宣布將推出限量僅66台,在Vespa史上堪稱最具充沛動力且性能再進化的特別限量款「Sei Gior…繼續閱讀

 

 

 

 

我就是經典 Vespa 2019年式「Primavera/Sprint」登場

Piaggio Group在5月7日於日本推出了配備升級的「Primavera 50」以及將Primavera 150的運動風格發揮至極致 …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牛魔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精品聯名再顯奢華!Vespa「946 Christian Dior」特仕版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稱頭的街頭霸主 KAWASAKI「Z H2」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KAWASAKI Z H2】細節&試乘報告

從去年(2019)東京摩托車展公開以來已經過了半年。KAWASAKI在今年(2020)4月4日推出的Z系列最新旗艦款Z H2,是一台如同車名「H2」一樣,搭載了機械增壓引擎的NK街車。   在可以說是街頭悍將車款戰國時代的現在,採用Z系列傳統的「Sugomi」設計加上H2系列機械增壓引擎的Z H2,甚至可以說是預告這個級別即將迎來全新時代的一台車。   而且更讓人驚訝的還是它的售價。雖然在日本的建議售價是1,892,000日圓,並不是一個容易下手的價格,但如果把它換算成是一馬力9,460日圓的話,絕對可以說它的CP超高。在這之前還處於「1馬力1萬日圓」的世界,但是這台車卻讓人可以利用更低多價格來享受到200匹馬力的驚人威力。   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從問世之前就話題不斷的Z H2的細節與裝備,並為大家送上試乘報告!

SUGOMI&Minimalist

【全長/全寬/全高】 2,085mm/810mm/1,130mm 【車體重量】 240kg   Z H2的設計概念是「SUGOMI & Minimalist」。「SUGOMI」指的是Z系列共通的那種設計,像是低低的頭燈、渾厚的油箱與引擎,還有到往上翹的車尾為止那種令人聯想到「伏在地的猛獸」的車體曲線。   車體左側甚至還設置了機械增壓引擎專用的通風口,展現出了Z系列其他車款所沒有的強烈存在感。正如同「Minimalist」這個單詞一樣,功能配件全部都沒有加上任何裝飾,配合設計讓整台車變得更加簡潔俐落。   帶著獨特存在感的綠色編織車架雖然乍看之下好像與H2一模一樣,但是實際上卻是Z H2專屬設計的編織車架。搖臂也不是選用單搖臂,而是採用了反饋Ninja ZX-10RR技術的配備。透過這些改變,讓Z H2同時兼顧了支撐高馬力引擎的高剛性以及產生輕快操縱性能的柔韌彈性。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72,63873,63868,63847,63870,63869"]

雙腳著地性

Z H2那830mm的坐墊高度與超級運動車款可以說是不分上下,但是身高173cm的工作人員坐上去之後,雙腳腳跟卻只有稍微懸空而已。     由於身高155cm的工作人員雙腳直直放下來的地方剛好就是腳踏的位置,所以在避開腳踏位置之後,就會變成雙腳腳尖勉強可以碰到地面的姿勢。再加上Z H2本身也不輕,所以保持這個裝態撐起整台車已經是極限。   從騎士把腳放到腳踏上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讓膝蓋與大腿內側緊貼油箱的話,在夾住油箱之前膝蓋就會先碰到車架。雖然說改變騎乘位置的話就能夾住油箱,但是如果是以最自然的姿勢的話,就會變成夾到車架,感覺上可能就不太容易用大腿夾住車體。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46,63845,63844,63843"]

實際試乘的結果

由於難得有機會可以試乘Z H2,因此這次我們特別在市區街道、高速公路以及山路等等各種場面下試乘看看。   比想像中還要適合街道騎乘?! 實際上這次試乘時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或許就是在街道騎乘的部分。     在推著車身移動以及第一次跨坐到車上時雖然會覺得240kg果然一點都不輕,但支撐車身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會讓人覺得難受。在剛開始騎乘時雖然筆者心裡對200匹馬力以及機械增壓引擎有點膽怯,不過當筆者將騎乘模式設定到「ROAD」開始起跑後卻意外發現,這台車在起步之後離合器連接表現非常地溫和,在低轉速狀態下也不會不靈敏,騎起來非常地順暢。   即使是在街道上也能將檔位提升到6檔,時速60km/h的轉速為2,500rpm,感覺上瞬間就能從車陣中超過去。而且只要打開油門的話,也能穩穩地進行加速。這個狀況基本上適用於所有騎乘場面,如果想要騎得比較有速度變化的話,也只要將檔位維持在3~4檔就能很好的享受騎乘。   Z H2不只引擎操控起來非常容易而已,還透過採用輔助滑動式離合器的油壓式離合器以及電子控制的油門讓所有操縱都變得非常輕巧,大大地減輕騎士的負擔。     雖然在狹窄的地方以及停停走走時會出現那種騎乘大台車的疲勞,但是這點只要是大型摩托車都是一樣的。Z H2沒有「馬力太大難以操縱」、「低轉速時不靈敏」等等的問題,反而是讓騎士在騎乘的時候感到馬力游刃有餘,而且在低轉速時的表現也不會讓人產生不滿。   在高速公路上巡航性能出色!但騎起來卻一點都不覺得舒服⋯⋯ 在看完以低轉速為主的市區街道的表現之後,現在將場景一變,換到高速行駛的高速公路上。畢竟Z H2的速度能到120km/h,因此自然會讓人期待它在高速公路時能看到超越街道騎乘時的轉速數字出現。     雖然筆者故意在交流道進入到主線車道時以1檔的速度加速,但是這個時候Z H2卻展現出它機械增壓引擎的真正本領!從轉速6,000rpm時一口氣提升的轉速以及讓身體彷彿要從車體上滑落下去的猛烈加速,雖然維持在1檔卻能讓時速瞬間達到100km/h,出乎意料體驗到的這個加速,讓筆者在戴著安全帽時就忍不出脫口而出「這也太不妙了!」這句話來。   這裡說的「不妙」指的是如果接下來認真飆起來的話到底會是什麼情形的恐怖心,還有如果繼續以更高轉速和增壓騎乘的話,可能會因為爽過頭讓駕照被吊銷的不妙。     雖然在街道騎乘時,只要停止打開油門就會出現機械增壓引擎特有的那種產生增壓的機械葉輪旋轉的聲音,但是在高轉速狀態下,透過增壓一口氣送進的空氣則會產生極大的進氣音以及加速,一再提醒騎士注意到自己現在騎的車款使用的正是機械增壓引擎。   當然,Z H2不只是馬力充沛而已,打到6檔也只要將轉速維持在4,000rpm的狀態下就能以時速100km/h的速度進行巡航,並不需要一直維持加速。而且它還配備了巡航控制系統,這在長距離騎乘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備。     不過,可能是因為Z H2是街頭悍將車款的關係,所以自然也無法避免會出現身體受到風壓干擾的問題,雖然以它的馬力以及功能在高速公路進行巡航時一點問題都不會有,但是騎士卻不免會在行進間感到不舒服。   雖然並不會不擅長山路騎乘,但是卻需要特別小心 以上簡單確認了一下Z H2在低速與高速時的騎乘表現,這次則是將評分重點移到過彎上來。     Z H2本身在過彎傾斜車身時非常地順暢,並不會出現不容易轉彎的問題,騎士也能穩穩地支撐著車體。雖然連續過彎時,會在回正車身時感受到與Z H2車重相符的重量感,但是這些都還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比起進入彎道時的表現,反而是回正車身時的狀態更讓人在意。就算是在傾斜車體時,只要油門打開,機械增壓引擎就能開始加速。在連續過彎時這點卻反而使得摩托車變得不靈敏,騎起來卡卡的,這種騎士本意以外的加速讓騎乘變得驚險連連,反而需要騎士一直小心注意。     這期間有好幾次都是透過六軸慣性測量裝置(IMU)帶來的循跡控制系統解圍,而且也讓人感受到所有電子控制裝置都是操縱Z H2不可或缺的配備。

體驗到200匹超高馬力的引擎

與Ninja H2一樣搭載機械增壓引擎的Z H2,能發發揮出200ps的超高馬力。  引擎因為是使用水冷式DOHC 4汽門並列四缸998cc引擎,所以透過KAWASAKI獨門的平衡型機械增壓引擎以及控制機械增壓引擎的電子控制配備,讓騎士在不管任何轉速範圍下都能獲得強而有力的加速感。     順帶一提,這顆機械增壓引擎並不是只由KAWASAKI的摩托車部門所研發,而是透過KAWASAKI旗下的航太科技、能源環境等等各部門以及技術研發本部共同研發而成。因此它絕對可以說是「川崎重工」的技術結晶!     甚至為了讓騎士可以更好地享受機械增壓引擎獨有的作動音以及進氣音,KAWASAKI還特別調整改良了聲音。   排氣管也配合EURO5廢氣排放標準,將結構改良到最佳狀態。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50,63849"]

自由自在操縱高馬力的電子控制裝置

雖然不自覺總是被機械增壓引擎以及200匹馬力吸引住,但是Z H2所搭載的電子控制配備也相當豐富。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下Z H2搭載的各種電子控制裝置。   ・轉向管理功能(KAWASAKI Cornering Management Function,KCMF)  活用六軸慣性測量裝置(IMU),KAWASAKI獨家的車體管理系統的總稱。透過這個系統能更精準的操控各種電子控制裝備。   ・智能防鎖死煞車系統(KAWASAKI Intelligent anti-lock Brake System,KIBS)   除了前後輪的速度差之外,還能分析煞車卡鉗的油壓以及ECU的資訊,比起一般的ABS系統更能細緻地進行控制。   ・起步彈射模式(Kawasaki Launch Control Mode,KLCM)   透過起步時控制引擎馬力發揮出最有效率的起步、加速表現的功能。主要是用於比賽起跑時的功能,以在安全的封閉道路上使用為前提,因此這次並沒有機會實際測試。   ・循跡控制系統(Kawasaki TRaction Control,KTRC)   現在已經完全通用於摩托車業界,用來避免輪胎空轉的系統。主要是在過彎回正車身等等狀況下,後輪喪失抓地力時會作動。除了避免輪胎空轉之外,還能透過IMU來控制車體姿勢。   ・馬力模式   可以從全馬力、中馬力、低馬力等三種模式來設定引擎的馬力輸出特性。中馬力模式大約是全馬力模式的75%,低馬力模式則是限制了50%的馬力輸出。   ・騎乘模式   馬力模式加上循跡控制系統所組成的模式。能從SPORT、ROAD、RAIN以及任意挑選自己喜好搭配的Rider模式等四種模式中進行選擇。   ・電子快排(Kawasaki Quick Shifter,KQS)   處理升檔與降檔的電子快排。從轉速2,500rpm以上開始作動,因此在街道中騎乘時不需要操控離合器也能換檔。   ・電子巡航控制系統   透過把手左邊開關設定任一速度之後,不需要操控油門就能維持一定速度的優良配備。特別是在高速公路進行長距離巡航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備。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63,63871"]

「Sugomi」設計的燈具類

Z H2的車頭刻印著只有搭載機械增壓引擎車款才能使用的「川字標誌」。燈具類全部都使用了LED燈,除了頭燈以及呈現出英文字母「Z」的尾燈設計之外,Z H2與其他Z系列車款一樣都採用了「Sugomi」設計。   【頭燈】 ▲「川字標誌」正是KAWASAKI旗艦車款的代表象徵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75,63876"]   【尾燈】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53,63854"]

新款TFT儀表板

最新的全數位TFT儀表板提供兩種顯示方式。圖像顯示模式除了能表示出車體所承受的加速G以及即時呈現轉彎傾角之外,還能讓騎士用眼睛確認機械增壓引擎的增壓狀況。   儀表板的顯示功能如下所列: 時速表、轉速表、換檔指示器、升檔指示器、總里程、雙里程表、油量表、續航可能距離、瞬間/平均油耗、室外溫度、水溫計、時間、節能行駛指示燈、IMU慣性測量儀感知器、KIBS指示燈、增壓、增壓溫度等等,能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資訊。   甚至還能透過下載專屬的手機APP程式「RIDEOLOGY THE APP」讓摩托車連接上智慧型手機。除了能透過智慧型手機設定各種模式之外,還能確認自己的騎乘紀錄,絕對是騎士在紀錄兜風旅行時的好幫手。   ▲更加重視運動騎乘的模式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66,63867"]

位置恰到好處的把手

把手高度不會太低,以街頭悍將車款來說,上半身的前傾程度也不會太過頭。     各種電子控制以及儀表板的顯示基本上是透過把手左邊開關來操控,螢幕設定則是透過右邊把手打開選單畫面。油門則是採用電子控制的電子油門。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62,63861"] 左右兩邊的煞車主缸,雖然H2是採用Brembo製的煞車卡鉗,但Z H2則是換成了NISSIN製的輻射卡鉗。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77,63878"] 把手附近有一個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把手桿上沒有空間可以用來安裝手機架。由於儀表板設置在把手固定座上方,然後儀表板左右兩邊則是煞車油壺,因此在設計上完全沒有留下任何空間可以安裝手機架。

支撐輕快騎乘的底盤裝置

【煞車裝置】 前輪煞車採用了直徑320mm的雙碟盤煞車以及Brembo製M4.32一體式煞車卡鉗,後輪卡鉗則是採用NISSIN製配件。由於H2的煞車配備了直徑330mm、厚度5.5mm的煞車碟盤以及Brembo製「Stylema」煞車卡鉗,因此Z H2無法避免給人一種配備等級下滑的感覺。   但是由於Z H2配備了KIBS系統,因此在日常騎乘中並不會讓人因此對煞車性能感到不滿。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80,63848"] 【懸吊裝置】 前輪搭載了SHOWA製的SFF-BP,左前叉能調整阻尼,右前叉則是可以調整預載。後避震器一樣也是使用了可以調整阻尼、預載的SHOWA製避震器。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65,63864"]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81,63882"]

份量感十足的油箱設計

油箱容量容量:19L   分量感十足的油箱容量有19L算是比較多的,因為這次試乘有比較多機會讓油門作動,所以實際油耗大約是14km/L。     如果主要是用於兜風旅行或者是街道騎乘的話,油耗應該還能撐更久一點,巡航距離應該會落在300km左右。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58,63857"]

移植自超級運動車款的坐墊

坐墊形狀與超級運動車款使用相同的設計,前面比較窄但是後面比較寬。因為坐墊前面比較狹窄,因此以它的坐墊高度以及寬度來說,雙腳著地性算是比較好的。     後座坐墊下方則是收納了標準配備的ETC2.0(僅限日規)。 [gallery columns="2" size="medium" ids="63855,63856"]

最重要的販售價格!

日本建議參考售價(含消費稅10%) 1,892,000日圓

總結

大家覺得Z系列最新的旗艦車款「Z H2」表現如何呢?   雖然上面已經介紹過Z H2的規格、配備以及騎乘表現,但是筆者還是得再說一次,Z H2的「CP最好」。雖然一再重複這件事情聽起來可能有點囉唆,但是200匹馬力、機械增壓引擎再加上最尖端的電子控制配備,售價卻不到200萬日圓,絕對是買到賺到。   以現在最尖端的超級運動車款來說,就算是日本國產摩托車也都要200萬日圓以上。就筆者個人來說,Z H2絕對可以進入筆者目前騎過的所有摩托車中的前幾名。   不過,這次試乘時唯一感覺到的缺點則是「這台車的最佳舞台到底在哪裡?」。     充分發揮出機械增壓引擎以及電子控制配備的騎乘場面寥寥可數,如果在一般道路上爽快的操起引擎的話,下場絕對是跟自己的駕照說拜拜。騎車兜風旅行的話,只要考慮到裝載性及空氣阻力就會讓人只想要當天往返。   雖然山路騎乘的表現比想像中好上許多,但是跟H2相比,Z H2底盤裝置的等級也的確是下降許多。由於它龐大笨重的車體,所以只要騎一陣子就一定會讓人在意起底盤裝置。儘管如此,Z H2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實際騎乘看看就不會發現的樂趣。   「不怎麼去賽車場騎車,但是又想要享受馬力充沛的車款」、「就是想要引人注目」、「想要跟別人炫耀自己的摩托車馬力有200匹」、「想要說看看『我的車可是有機械增壓引擎』這句話」等等,想找一台可以實現大家各種自我滿足的車款的話,Z H2絕對會是最適合的一台!

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增壓狂嚎來襲!KAWASAKI「Z H2」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代表KAWASAKI新一代「Z」的「Z H2」,是一台搭載998cc機械增壓 …繼續閱讀       買到賺到?KAWASAKI「Z H2」日本售價超值上市! 街車造型加上機械增壓這種前所未見的搭配組合,KAWASAKI「Z」的最頂級車款終於登…繼續閱讀         【試乘報告】首發!歐洲媒體對「Z H2」的評價是?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代表KAWASAKI新一代「Z」的「Z H2」,是一台搭載998cc機械增壓…繼續閱讀         【和歌山專欄】KAWASAKI「H2」編織車架大揭秘! 摩托車的操控性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除了懸吊裝置、車體尺寸、車體剛性、騎乘姿…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Webike編輯部」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稱頭的街頭霸主 KAWASAKI「Z H2」
Webike編輯部


【PGO】最寵 foodpanda 外送夥伴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優惠購車內容:
1)現金購車送購車金1000元,再送保養一次。
2)分期購車送購車金1000元,享15期0利率
優惠對象:foodpanda外送夥伴(限本人)

 

#現金分期購車皆贈送安駕保障(5萬火險+10萬體傷/20萬身故)
#購車贈安全帽一頂(顏色以門市為主)
#讓foodpanda外送夥伴歡樂騎乘啟程❤️

 

資料來源 「PGO」

【PGO】最寵 foodpanda 外送夥伴
Webike編輯部

【DIY小教室】季節變化機油也需要更換黏度?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分別是春、夏、秋和冬季,雖然隨著全球暖化等問題,現今四季交替的變化相比以前更加模糊不清,但夏季和冬季之間的溫度差異仍非常明顯,以至於對摩托車和騎士來說都是略有不爽的季節。

 

根據使用環境溫度的不同,使用的機油黏度也有所差異,因此這次我們將探討不同季節用什麼機油。
您四季都使用同一規格的機油嗎?

為什麼要在夏季和冬季之間更換機油

 

根據機油品牌與號數的不同,添加物與黏度也隨之變化,但冷卻時油會變硬、熱的時候潤滑性較好則是不變的通則。

 

相信大家常常看到機油外包裝有著“10W-40”和“20W-50”這樣的標記,這是為了表示所謂黏度的記載,也叫做SAE規格。

 

最近,無論是低溫還是高溫等,全年都能使用的多級機油已成為主流,但考慮到最近的夏季格外炎熱還是要注意,對愛車選擇合適的高溫機油的明智對策。

如何理解【-】符號

那麼按SAE標準的10W-40為例來比喻的話,把【-】符號隔開,左邊是低溫環境下的對應指數、右邊則是對應高溫的指數,低溫指數與引擎外部氣溫相關,但高溫指數卻與外部氣溫無關,而是以油溫達100℃時的動態黏度來表示。

如何選擇夏季機油

 

機油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金屬摩擦並防止氣壓從氣缸和活塞之間的間隙洩漏。

 

夏季取決於外部溫度,而引擎外部的溫度可能會格外炎熱,因此選擇不易揮發的機油很重要,因此在選擇機油時,請注意SAE標準中連字號(-)右側的數值。

 

該值越高,在高溫下可以保持的油膜越好,因此推薦給那些想在高溫下保護引擎的人,如果引擎內部溫度過高並超過機油能承受的最高值時則將會加速機油的變質作用。

 

油質劣化跡象

  • 加速性能降低
  • 油耗增高

 

隨著機油劣化會出現加速延遲和油耗增高的跡象,如果置之不理的話,伴隨著油膜減少會造成引擎不正常磨損,最糟糕的情況就式引擎縮缸。

 

高溫指數圖

流動黏度(100℃) 黏度(高溫)
5.6〜9.3 20
9.3〜12.5 30
12.5〜16.3 40
16.3〜21.9 50
21.9〜26.1 60

如何選擇冬季機油


相反的,在選擇冬季機油時請注意SAE標準的連字號(-)左則數值。這比較容易一些,因為您可以根據使用環境溫度進行判斷,但是重點根據摩托車啟動期間的溫度進行判斷。

 

譬如北海道的冬天,清晨和日間也會有10℃的差異,因此適當黏度的機油也會發生變化。

Ps:冬季的北海道還有人騎摩托車嗎...?

低溫指數圖

外部溫度 黏度(低溫)
-35 0W
-30 5W
-25 10W
-20 15W
-15 20W
-10 25W

讓我們找到最適合的機油

透過以上文章已經告訴您,夏季和冬季應該選擇不同機油。但是,比較各品牌機油性能雖然很有趣但是也很辛苦,所以我們建議您延伸閱讀以下文章,讓您更輕鬆快速的找到最合適的機油。

 

【DIY小學堂】機油黏度如何選擇?

英文字母W代表「Winter(冬天)」,前面數字表示著機油在低溫下的黏度…繼續閱讀

相關新聞頁面

【DIY小教室】換機油的標準作業流程

根據引擎形式不同選擇品牌與不同黏度的機油,能讓引擎的噪音更安靜、動力感增強。…繼續閱讀

 

 

 

 

【DIY小學堂】動動手更換機油濾心

如果機油濾芯變髒導致過濾效果變低的話,不只是機油流量會減少…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DIY小教室】季節變化機油也需要更換黏度?
Webike編輯部

一改Royal Enfield刻板印象「Himalayan Tracker」改裝款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這次Royal Enfield的改裝,是由一位來自印尼、名叫Julian Palapa的建築師所操刀,他的靈感來自70年代的Tracker摩托車風格。

 

實際上,車迷朋友對以70年代復古風格為主題的Royal Enfield相關改裝案例已經是很熟悉的,但特別的是做為本次改裝對象的Himalayan車款。接下來就讓我們們聊聊,作為建築師的朱利安-帕拉帕(Julian Palapa)是如何將Himalayan改造成Tracker樣式吧!

 

這個改裝計畫得到了印尼Royal Enfield公司的直接支持,並參加了PT Distributor Motor Indonesia(DMI)組織的改裝大賽。受困於本職的工作因素,Julian最初還是猶豫不決,但幸運的是,他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這次挑戰。

 

▲運用建築師的專業知識,設計上專注在結構、功能和美觀這三個重要的要素。但當他把車上所有外殼卸出時,他發現引擎的尺寸比他計算的要大一些。於是Julian决定採用USD SFF Showa避震來組合,降低高度和尺寸。

 

就連前煞車也換成了雙煞車設定,前煞車卡鉗選用比原廠更大口徑的Nissin對四輻射卡鉗,後煞車卡鉗換成了Brembo單向雙活塞卡鉗,後避震也換成了Ohlins和更大的搖臂。輪胎使用的是Shinko E805。

 

同時,車頭部分採用了5英寸的Daymaker式頭燈,油箱和座椅部分則是全新設計,最終這台Himalayan改裝款與原廠相比高度降低40mm、短了80mm。

 

 

而至於車身配色,Julian進行了一次公開的投票,結果確定了所選的烤漆是金色、黑色和銀色。談到自己的創作時,Julian說「02View不是為了比賽而做,也不是為了顯示誰的高人一等,只是單純透過建築師角度來表現自我。」

 

相關新聞頁面

老派冒險風 Royal Enfield「HIMALAYAN」

Royal Enfield之前在2019年的米蘭國際摩托車展(EICMA)中,展出了全新車款Bullet...繼續閱讀

 

 

 

 

比SCRAMBLER還高貴!DUCATI「MIG-RR」

你能想像這輛電動自行車是出自DUCATI之手嗎?實際上,它確實是DUCATI如假包換…繼續閱讀

 

 

 

 

【試乘報告】和風古典與義式情懷「XSR700/SCRAMBLER MACH 2.0」

現在正流行的新古典車款中,最受歡迎的類型就是「輕量且容易操控的車款」,因此筆 …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Webike印尼」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一改Royal Enfield刻板印象「Himalayan Tracker」改裝款
Webike編輯部

FIM EWC/為Christophe Guyot送上美好祝福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GMT94 Yamaha車隊經理克裏斯托弗-蓋伊(Christophe Guyot)昨天(周三)在巴黎附近的卡羅爾賽道進行訓練時。他在一次車禍中受了重傷。我們歐洲體育賽事的所有人都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GMT94 Yamaha車隊在2004、2014和2016-2017賽季分別獲得FIM EWC冠軍,目前正在參加FIM 超級運動世界錦標賽。除此之外,車隊的創造者和經理克裏斯托弗·居伊特(Christophe Guyot)繼續為年輕車手舉辦訓練班。

 

在巴黎地區的Carole賽道上的其中一個彎道,Christophe Guyot撞車了。儘管肺部被刺穿,Christophe還是忍著疼痛告訴了我們事故發生的過程。「我盡我所能地避開了一個剛剛在我面前摔倒的年輕車手。幸運的是他沒有受傷,但我卻和他的摩托車相撞,重重地撞上了。結果,我的幾根肋骨、腳踝及鎖骨骨折,肺部被刺穿,這才是最讓我頭疼的地方。」

 

我們祝福克里斯托夫-吉奥特(Christophe Guyot)能早日康復。

EWC系列專欄

FIM EWC/2019-2020賽季最新賽程公布FIMEWC_CalendarApril20_W

由於史無前例的全球健康危機, 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的主辦單位Eurosport Events為 …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Bolliger Team Switzerland的No.8BolligerFathSon

數字8是Bolliger Team Switzerland的幸運數字,這家公司持續25年來為FIM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KAWASAKI的No.23Ewc,8,h,Suzuka,2019,Race_N 11 TEAM SRC KAWASAKI France,Jeremy GUARNONI,Erwan NIGON,David CHECA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 Trickstar在去年(2018-2019)賽季奪得FIM EWC的年度桂…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SERT的No.15Bol d'Or 1980

數字15,對Suzuki Endurance Racing Team (SERT)而言是他們贏得FIM EWC世界軍的次…繼續閱讀

 

 

 

Maco_Bol19-1024x466

FIM EWC/擁有更大野心的Maco Racing Team

由歐洲YAMAHA官方支援的斯洛伐克車隊Maco Racing,在24 Heures Motos上推出新…繼續閱讀

 

 

 

RAC41-1024x466FIM EWC/Gregory Fastre轉隊加入RAC 41

Gregory Fastre曾在2012、2013年分別與Penz13、Motors Events一起贏得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FIM EWC/Broc Parkes轉隊加入Wojcik Racing TeamBrocParkes

Wojcik Racing Team在2019-2020世界耐力錦標賽的Bol d’Or開幕戰中取得優異成績後…繼續閱讀

 

 

 

FIM EWC/回顧史上令人難忘的雪邦8耐Sepang19_PodiumYART2-1024x489

YART Yamaha的義大利車手NiccolòCanepa對雪邦8小時耐力賽的記憶猶新。「當我越過…繼續閱讀

 

 

 

FIM EWC 雪邦8耐/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以第6名完賽78756794_2707396115972856_2725313773316341760_o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在排位賽可圈可點的表現,讓他們成功進入到Top 10 Trial的單圈…繼續閱讀

 

 

 

FIM EWC/Webike攜手EWC成為世界耐力錦標賽官方贊助商!1Q

來自日本最大的摩托車零配件購物網站Webike,正式成為FIM世界耐力錦標賽(EWC)的官方合…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官方網站」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FIM EWC/為Christophe Guyot送上美好祝福
Webike編輯部

FIM EWC/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NO LIMITS MOTOR的No.44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這支獨立的義大利車隊從2000年初開始參加FIM EWC的比賽。他們的黃黑相間的SUZUKI賽車從壹開始就印上了44號:這是車隊經理莫雷諾-科德魯皮(Moreno Codeluppi)向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致敬的標誌。

 

No Limits Motor 車隊從最早參加FIM EWC的賽季開始就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的黃黑相間的SUZUKI賽車--44號,是經常進入前十名的車型。自從2010年轉戰Superstock級別以來,由莫雷諾-科德魯皮管理的車隊經常登上該級別的領獎臺--包括他們最近壹次壯舉,即在2018年Bol d'Or比賽中獲得第三名。

 

No Limits Motor 車隊的賽車號碼--44號,這要歸因於車隊經理對電影角色的熱情。Codeluppi說:“我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飾演的裝備著44 Magnum手槍的“骯臟”探長哈裏·卡拉漢(Harry Callaghan)的鐵桿粉絲。 “ 44號是我開始賽車時的幸運數字。我與No Limits Motor車隊保持著相同的數字。現在,這三樣東西:黃色,黑色和44號,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標誌。”

EWC系列專欄

FIM EWC/2019-2020賽季最新賽程公布FIMEWC_CalendarApril20_W

由於史無前例的全球健康危機, 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的主辦單位Eurosport Events為 …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Bolliger Team Switzerland的No.8BolligerFathSon

數字8是Bolliger Team Switzerland的幸運數字,這家公司持續25年來為FIM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KAWASAKI的No.23Ewc,8,h,Suzuka,2019,Race_N 11 TEAM SRC KAWASAKI France,Jeremy GUARNONI,Erwan NIGON,David CHECA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 Trickstar在去年(2018-2019)賽季奪得FIM EWC的年度桂…繼續閱讀

 

 

 

 

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SERT的No.15Bol d'Or 1980

數字15,對Suzuki Endurance Racing Team (SERT)而言是他們贏得FIM EWC世界軍的次…繼續閱讀

 

 

 

Maco_Bol19-1024x466

FIM EWC/擁有更大野心的Maco Racing Team

由歐洲YAMAHA官方支援的斯洛伐克車隊Maco Racing,在24 Heures Motos上推出新…繼續閱讀

 

 

 

RAC41-1024x466FIM EWC/Gregory Fastre轉隊加入RAC 41

Gregory Fastre曾在2012、2013年分別與Penz13、Motors Events一起贏得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FIM EWC/Broc Parkes轉隊加入Wojcik Racing TeamBrocParkes

Wojcik Racing Team在2019-2020世界耐力錦標賽的Bol d’Or開幕戰中取得優異成績後…繼續閱讀

 

 

 

FIM EWC/回顧史上令人難忘的雪邦8耐Sepang19_PodiumYART2-1024x489

YART Yamaha的義大利車手NiccolòCanepa對雪邦8小時耐力賽的記憶猶新。「當我越過…繼續閱讀

 

 

 

FIM EWC 雪邦8耐/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以第6名完賽78756794_2707396115972856_2725313773316341760_o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在排位賽可圈可點的表現,讓他們成功進入到Top 10 Trial的單圈…繼續閱讀

 

 

 

FIM EWC/Webike攜手EWC成為世界耐力錦標賽官方贊助商!1Q

來自日本最大的摩托車零配件購物網站Webike,正式成為FIM世界耐力錦標賽(EWC)的官方合…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官方網站」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FIM EWC/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NO LIMITS MOTOR的No.44
Webike編輯部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