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Webike摩托新聞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基本規格篇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基本規格篇

 

在日本的普通重型摩托車擁有許多優點,不僅法定最高時速達到60km/h而且還不需要兩段式右轉。

 

HONDA也在這個級距中推出個性十足的13款各式摩托車款,筆者這次特地從中挑出5款(MONKEY 125、CB125R、CROSS CUB 110、MSX 125 GROM、PCX),實際在來回240km的一般道路上實際進行長途測試,為大家徹底分析不同之處;本篇就要為大家介紹將在這次專欄中登場的五輛摩托車的基本規格。

「普通重型摩托車」到底是什麼?

日本的交通法規規定50cc輕型摩托車(排氣量在50cc以下)與普通重型摩托車(50cc~125cc)最大差別就在於法定限速、是否可以雙人騎乘以及二段式右轉的有無,特別是在最高時速的部分,容易在車陣中行駛就是普通重型摩托車的優點之一。

 

此外,在自賠責任保險方面,輕型摩托車與普通重型摩托車都被劃分在「原動機付腳踏車」,因此保險費都是相同的。

 

50cc輕型摩托車 50cc~125cc普通重型摩托車
法定限速 30km/h 60km/h
雙人騎乘 ×
兩段式右轉 依照每個十字路口的規定 不需要
自賠責任保險 相同金額

普通重型摩托車連續14年增加銷售數量

普通重型摩托車的銷售量在1968年達到鼎盛期,在那年賣出468萬台後就一直持續下降,到了2000年更是下滑到只剩133萬台的約減少了7成左右。

 

然而在2001年時卻上漲了0.5%、並從2004年起連續14年都呈現增加的傾向,在2017年4月時更是達到173萬台。從都道府縣的行政劃分單位來看,神奈川、東京、大阪這三個地區的增加數量更是位居前三名,可以說現在日本國內最熱門的摩托車類型就是普通重型摩托車。

MONKEY 125:化身全球戰略車款重生的Fun Bike鼻祖

超過50年歷史的長銷車款MONKEY 50,後繼車款MONKEY 125終於在2018年7月問世。

 

新世代MONKEY 125以MSX125 (GROM)為基礎採用鋼管車架,並改良了單背脊式車架的車尾,後避震器也從中置單槍改成雙槍,前後12吋輪胎的扁平比也從MSX125 (GROM)的70%提高到80%。

 

雖然搭載的氣冷式SOHC 2汽門單缸引擎與MSX125 (GROM)相同,但藉由專屬設計的空氣濾清器搭配具有MONKEY 50特色的上繞式排氣管,有感增厚常用轉速範圍的馬力及扭力。

 

相關新聞頁面【試乘報告】車身放大樂趣也加倍 HONDA「MONKEY 125」

主要規格

MONKEY 125
全長×全寬×全高 (mm) 1710×755×1030mm
軸距 (mm) 1155mm
坐墊高度 (mm) 775mm
車體重量 (kg) 105kg
引擎型式 氣冷式四行程SOHC 2汽門單缸
總排氣量 (cc) 124cc
最高輸出馬力 (ps/rpm) 9.4ps/7000rpm
最大扭力 (kg-m/rpm) 1.1kg-m/5250rpm
油箱容量 (L) 5.6L
輪胎 120/80-12
130/80-12
日本建議售價(含稅) 396000日圓/ABS版43萬2000日圓

CB125R:NEO SPORT CAFE CB-R車系最小排氣量

CB-R車系以CB1000R為首推出了5種排氣量版本,其中CB300R、CB250R、CB150R、CB125R等四台都採用共同的底盤裝置。

 

CB125R的引擎採用水冷式SOHC 2汽門單缸引擎,最大馬力可達到13ps,是這次討論的五台中馬力最大的,車架是由高張力鋼管及鋼材所打造的鑽石車架搭配上非常粗的φ41mm倒立式前叉,並將ABS系統列為標準配備。

 

相關新聞頁面【試乘報告】新世代家族小將 HONDA「CB125R」

主要規格

CB125R
全長×全寬×全高(mm) 2040×820×1055mm
座高(mm) 815mm
車重(kg) 127kg
引擎形式 水冷式4行程SOHC 2汽門單缸
總排氣量(cc) 124
最大馬力(ps/rpm) 13ps/10000rpm
最大扭力(kg-m/rpm) 1.0㎏-m/8000rpm
油箱容量(L) 10L
輪胎尺寸 110/70R17
150/60R17
日本建議售價(含稅) 448200日圓

CROSS CUB 110:改版後增加後座腳踏讓雙人騎乘成為可能

於2013年初次問世、2018年3月進行第一次改版,並在車名最後加上「110」的CROSS CUB,搭載排氣量只有109cc的氣冷式SOHC 2汽門單缸引擎,因此最大馬力也只有8.0ps,因為採用沒有拉桿的自動離心式離合器,所以只要擁有AT小型限定駕照就能駕駛。

 

CROSS CUB 110的底盤裝置則是選擇17吋鋼絲幅條輪框、前後煞車裝置都是鼓式煞車。此外,雖然這次改版新增加了後座腳踏讓CROSS CUB 110也能夠雙人騎乘,不過因為標準配備並沒有後座坐墊,所以這次測試時換成了Kijima的雙人坐墊。

 

相關新聞頁面【試乘報告】放肆撒野! HONDA「CROSS CUB 110」

主要規格

CROSS CUB 110
全長×全寬×全高 (mm) 1935×795×1090mm
軸距 (mm) 1230mm
坐墊高度 (mm) 784mm
車體重量 (kg) 106kg
引擎型式 氣冷式四行程SOHC 2汽門單缸
總排氣量 (cc) 109cc
最高輸出馬力 (ps/rpm) 8ps/7500rpm
最大扭力 (kg-m/rpm) 0.87kg-m/5500rpm
油箱容量 (L) 4.3L
輪胎 80/90-17
780/90-17
日本建議售價 334800日圓 (含稅)

MSX125(GROM):既能活躍在賽道上也能吸引資深騎士

初次問世於2013年,並在2016年改版變成現在造型的MSX125 (GROM),不僅帶起一波小輪徑檔車熱潮,滿坑滿谷的改裝零件更是讓MSX125 (GROM)成為年輕族群喜愛的熱門車款之一。

 

採用排氣量124cc的氣冷式SOHC 2汽門單缸引擎搭配四段變速箱與鋼管背脊式車架,並且以φ31mm的倒立式前叉與中置單槍後避震的組合帶來兼顧外觀及靈活的操控性能,前後煞車也都使用碟盤煞車。

 

主要規格

MSX125 (GROM)
全長×全寬×全高 (mm) 1755×730×1000mm
軸距 (mm) 1200mm
坐墊高度 (mm) 760mm
車體重量 (kg) 104kg
引擎型式 氣冷式四行程SOHC 2汽門單缸
總排氣量 (cc) 124cc
最高輸出馬力 (ps/rpm) 9.8ps/7000rpm
最大扭力 (kg-m/rpm) 1.1kg-m/5250rpm
油箱容量 (L) 5.7L
輪胎 120/70-12
130/70-12
日本建議售價(含稅) 351000日圓

PCX:重新設計車架並採用智慧晶片鑰匙

2010年問世的PCX也在去年(2018) 4月進行全面改版,除了重新設計車架之外, 14吋的前後輪也比之前更寬。

 

「eSP」這顆水冷式SOHC 2汽門單缸引擎兼具優異油耗性能以及強而有力的馬力輸出特色,12ps的馬力也讓PCX在這次的亂鬥中成為馬力僅次於CB125R的車款。

 

2018年式的PCX搭載許多方便的配備像是怠速熄火系統、前後連動的連動煞車系統、智慧晶片鑰匙、附屬插座等,果然不虧是高級版的普通重型摩托車。

 

相關新聞頁面【試乘報告】生活好幫手 HONDA「PCX 125」

主要規格

PCX 125
全長×全寬×全高 (mm) 1925×745×1105mm
軸距 (mm) 1315mm
坐墊高度 (mm) 764mm
車體重量 (kg) 130kg
引擎型式 水冷式四行程SOHC 2汽門單缸
總排氣量 (cc) 124cc
最高輸出馬力 (ps/rpm) 12ps/8500rpm
最大扭力 (kg-m/rpm) 1.2kg-m/5000rpm
油箱容量 (L) 8L
輪胎 100/80-14
120/70-14
日本建議售價 342360日圓

 

HONDA五台極受歡迎的小排氣量車種無差別亂鬥首先從介紹基本規格開始,之後我們將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試乘比較,那麼就敬請期待囉!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MONKEY 125

【HONDA】CROSS CUB

【HONDA】MSX125(GROM)

【HONDA】PCX125

相關新聞頁面

筆者在第一次實際看到MONKEY 125時只覺得「好大…?」,很難用其他言語…繼續閱讀

 

 

 

 

CB125R是新世代CB系列中,唯一搭載SOHC單缸引擎並採用和CB250R相同的…繼續閱讀

 

 

 

 

HONDA在去年(2018)進行小改款的CROSS CUB 110,不論是外型還是樂…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基本規格篇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增壓狂嚎來襲!KAWASAKI「Z H2」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試乘報告】增壓狂嚎來襲!KAWASAKI「Z H2」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代表KAWASAKI新一代「Z」的「Z H2」,是一台搭載998cc機械增壓並列四缸引擎的街車車款。

 

搭配編織車架及最新電子控制裝置,當加入KAWASAKI美學時,究竟會變成一台什麼樣的車款呢?以下就為大家送上由西班牙媒體SOLOMOTO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試乘會上的試乘報告。

最頂級的街車款-Z H2完全就是Z的帝王

如果將電子控制裝置設定到SPORT模式的話,就能展現出「Z H2」寬容的性格,讓騎士不用害怕地盡情享受200ps馬力。

 

Z H2絕對是最頂級的車款,根本沒有任何一台車能夠像它一樣。雖然Ducati、KTM及MV AGUSTA都分別推出旗艦級街車車款,但這些車款中只有Ducati與MV AGUSTA的馬力有超過200ps。2020年完全可以說是超級街車之年。但市面上卻沒有一台車達到KAWASAKI的Z H2這樣的程度。

 

Z H2並不是一台按照傳統美學所打造出來的車款。以數值來看,它也不是最強而有力的街車車款。不過,機械增壓引擎及編織車架的確為它帶來其他車款所沒有的騎乘及操控感受。

 

▲以黑色為基調的車身顏色搭配上車架、輪框的線條顏色來襯托。

 

在我們眼前出現的Z H2正是一台Z的帝王。機械增壓引擎專用的渦輪,更是讓這台車成為帝王的關鍵。拿掉整流罩後,一點都不打算隱藏自身野心的這台車就是Z H2。來到拉斯維加斯的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了解這台集結KAWASAKI技術的全新車款開始。

 

儘管這麼說,但本文最主要的目的畢竟是想要為大家送上首度亮相的Z H2的試乘報告,因此我們並不打算深入探究它的技術面。

 

簡單提一下Z H2配備的重點,電子配備齊全(循跡控制系統、4種騎乘模式、轉向煞車輔助系統、全彩TFT螢幕、連接智慧型手機的系統、巡航控制系統、對應進、退檔的電子快排)、全新的Pirelli DIABLO ROSSO III、每12000km進行一次檢查的頻率等,剩下的就請參考照片及規格配備表!

 

▲頭燈上方搶眼的川字LOGO可是只有H2系列才能使用的特權。

前往拉斯維加斯!

為了讓今天首次看到Z H2的我們能夠充分了解這一台車,KAWASAKI的工作人員特地準備了3種不同的騎乘場面。首先,第一個場地是在拉斯維加斯的拉斯維加斯賽車場(Las Vegas Motor Speedway)。

 

這個賽車場上準備了專為今天所設計,擁有不同特色的12個彎道、全長3.9km的賽道。設定成一般長距離道路騎乘的路線,藉此來測試一下敏捷性、馬力特性、煞車性能及操控安定性等等。

 

首先要記得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台街車帝王並不是專為賽道騎乘所打造的摩托車。但是,我們在試乘後馬上就忘了這件事情。

 

在最開始的第一圈,可能是受到時差影響的關係,我們猛催油門的感覺上好像沒有明天一樣,而這台Z H2卻也完美展現出超乎我們期待的安定性能。

 

Z H2的引擎不只出色還非常刺激,可能是因為排氣聲意外安靜的緣故,洩壓閥的聲音不管在何時都能夠順利傳到耳邊。

 

這顆998cc機械增壓引擎在中轉速範圍時的反應非常驚人,以1檔加速拉高轉速到最後時的衝擊力道,反而讓前輪接觸地面變得非常辛苦。

 

▲讓人享受到200ps馬力的騎乘快感,換句話說就是非常好操控。

 

騎乘模式有4種(SPORT、ROAD、RAIN、USER),即使是在最激烈的SPORT模式下,依舊能夠讓騎士享受到200ps馬力的騎乘快感,因為摩托車一直都是處在被控制的狀態下。

 

接下來將話題換到底盤裝置。由於鋼管編織車架及雙搖臂(其他的H2系列是採用單搖臂)提供了足夠剛性,所以在加速這台馬力十足的車款時,並不會出現變形的狀況。

 

懸吊裝置也充分發揮了該有功效,不只SHOWA製的大活塞倒立式前叉非常適合Z H2,就連後輪的SHOWA製避震器也都非常適合這台車。雖然在公路騎乘時多少會感覺有點過硬,但這個全可調的懸吊裝置並不需要另外花費時間來進行調整。

 

煞車時會跟著調整的ABS系統的作動也非常完美、制動力也非常強。但是,由於Z H2的車重有239kg,所以如果想要像Ninja ZX-10那樣敏銳地減速然後轉彎的話,絕對會變成空想一場。

在舉辦NASCAR的橢圓型賽道上挑戰內側傾斜!

在賽道上跑完最後一圈後,我們就移動到同樣在拉斯維加斯賽車場(Las Vegas Motor Speedway)內的橢圓型賽道。橢圓型賽道上20度傾斜的彎道長約2.4km,路線非常的誇張,即使是直線都有9度~12度的傾斜。不過,正確來說也不能說它是直線的,畢竟這是一個橢圓形賽道。

 

在彎道出口會因為受離心力影響而頻頻靠近外側牆壁,因此如果騎士無法巧妙控制油門的話,可能就會直接撞上去。不過,人的一生畢竟就只有一次而已,什麼事情都需要經驗。

 

轉動油門,這才是讓Z H2能夠以5檔達到265km/h巡航的唯一方法,因為以6檔進入橢圓形賽道的彎道部分並不是一個聰明選擇。在時速265km/h的世界裡,一切都會發生的非常迅速。同樣的行進速度,就算在賽道上能夠知道如何針對車款舉動做出反應,但在這裡畢竟還是離水泥牆太過接近。

 

▲也會舉辦NASCAR的拉斯維加斯賽車場(Las Vegas Motor Speedway)就在奈利斯空軍基地(Nellis Air Force Base)附近。在NASCAR的賽事中,速度甚至能夠達到200英里(320km/h)。

 

雖然以結果來說,我們真正的感受就是「脖子快肌肉拉傷」,但能夠享受到至今從未有過的油門全開快感,還是讓人覺得非常激動。這次裝在摩托車上的Pirelli輪胎,也讓人對它能夠承受住如此驚人負擔感到佩服不已。畢竟這次的測試不管是對摩托車還是對輪胎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大的考驗。

 

隔一天,我們則是被帶到了一條會經過「火谷州立公園」非常壯觀的路線。沒錯,就是因為我們遵守速限騎乘的關係,因此才能夠欣賞到如此美麗壯觀的景色。Z H2在這種騎乘場面下就對騎士非常友善,不只非常舒適且容易操控,在變換方向時也非常靈敏,而最大功臣就是讓扭力簡單產生的引擎。

 

我們就這樣在拉斯維加斯近郊的道路上,試騎了一陣子後才回到賽車場上,然後再將這台特殊的摩托車交還給KAWASAKI的工作人員。雖然其他摩托車也能夠完成同樣的騎乘表現,但卻沒有任何一台車能夠讓人感受到200ps械增壓引擎加上編織車架的Z H2所帶來的體驗。

 

雖然售價尚未正式公布,但根據我們的推測應該會落在18,000歐元左右。※日本售價根據《Young Machine》的推測應該是199萬日圓上下,預計在今年(2020)年5月上市。

 

以下,總結一下這次試乘的結論。

 

【優點】
引擎表現非常出色、電子控制裝置非常完美的既順暢又非常強而有力,車體也保持一定的平衡。

 

【嗯……】
雖然這次的試乘報告沒有提到這台車的風格,不過相對於Z H2採用「Sugomi」設計而形成的強烈外觀,它在引擎排氣音方面或許有點太過保守。

 

【街道騎乘】
歸功於騎乘姿勢的設計,讓Z H2騎起來非常舒適。以身高175cm的騎士來說,並不用擔心會踩不到地面,重低音的排氣音浪聽起來也讓人覺得神清氣爽。如果想要輕鬆駕馭的話,推薦選擇RAIN模式。

 

【郊外道路】
由於這顆充滿樂趣的引擎採用了出色的電子控制裝置,因此就算馬力有200ps,在騎乘時也不會讓騎士感到擔心害怕,在轉換方向也可以非常輕鬆的完成。

 

【高速公路】
基本上騎起來會感覺非常彆扭。如果騎乘地區的交通法規允許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種憋屈的感覺吧!以拉斯維加斯的合法限速(時速110km/h左右)來說,騎起來感覺就像絲綢般非常柔順,液晶螢幕上的「ECO」燈也會一直亮起(笑)。

 

【賽道】
雖然賽道並不是Z H2本來的棲息地,但只要忘掉它是台街車車款,而且車重達到239kg的話,應該就能夠發現它的潛在能力。

 

▲來一張有拉斯維加斯氣氛的照片。

KAWASAKI Z H2[2020]

 

▲可以在全彩液晶螢幕選擇顯示畫面,也可以在這裡設定騎乘模式等等。

 

▲不顯眼的進氣導管護網也塗上了顏色,應該會有不少騎士被這種細節所打動。

 

▲可以透過連接到智慧型手機做一些紀錄,也有來電顯示的功能。

 

▲除了能夠透過左手邊的開關來操作儀表板的各種設定外,也有設置巡航控制系統的開關。

 

▲機械增壓引擎絕對是這台摩托車的最大亮點。雖然馬力超過200ps的摩托車變多,但是這種壓倒性的中轉速扭力絕對是其他車款所沒有的特色。

 

▲拉斯維加斯賽車場(Las Vegas Motor Speedway)。

主要規格

2020年式 Z H2
全長x全寬x全高(mm) 2085mm x 810mm x 1130mm
軸距(mm) 1455mm
座高(mm) 830mm
引擎型式 水冷式四行程機械增壓並列4汽缸
總排氣量(cc) 998cc
最大馬力(ps/rpm) 200ps/11000rpm
最大扭力(kgm/rpm) 14.0/8500rpm
油箱容量 (L) 19L
輪胎尺寸 120/70ZR17
190/55ZR17
懸吊裝置 倒立式前叉
中置單槍後避震
預估日本售價 1,990,000日圓左右

※以上皆為歐規數據

相關新聞頁面

KAWASAKI的Z系列一直以來就以俐落線條的街頭悍將造型受到車迷們的熱烈歡迎,雖…繼續閱讀

 

 

 

 

最大馬力221㎰,帶著定風翼的DUCATI Panigale V4R以及最大馬力207㎰的BMW S1000RR,在…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增壓狂嚎來襲!KAWASAKI「Z H2」
Webike編輯部

HONDA襲來!「CBR1000RR-R/S1000RR」賽道對壘 Vol.2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HONDA襲來!「CBR1000RR-R/S1000RR」賽道對壘 Vol.2

 

大家殷切期盼的「真正的HONDA」,重新以「CBR1000RR-R」這個最好的型態再度歸來。為了測試它的真正實力,因此《Young Machine》編輯部大膽挑戰了日本國內最早的全套測試。繼上一篇的0-1000m加速測試之後,這次終於要到賽道上,實際解放RR-R的賽道潛力。本篇則是由擔任測試車手的丸山浩繼續深入研究RR-R的性能。

 

測試車手丸山浩更因為HONDA乾脆俐落的改變不自覺驚嘆的說「感覺變了好多,它拋棄了HONDA常見的哪種容易騎乘的特色了呢!」就讓我們透過日本國內最早進行的全套測試來呈現出RR-R的真實面貌吧!

 

以轉速紅線區來說,RR-R是從14500rpm開始、S1000RR則是從14000rpm開始…繼續閱讀

瞄準中高級騎士以及賽道騎乘的RR-R

雖然S1000RR在2019年式變成新版之後,比起第一代的確明顯變得更加偏向賽道騎乘,不過換騎RR-R之後,反而讓人覺得它比較像是運動旅行車款,因為把手很高而腳踏很低。

 

這點還不只出現在騎乘姿勢上而已,連在操控方面也是一樣的,S1000RR雖然提高了前進時的穩定性,但是在傾斜車體時卻又有種前輪會一下子轉過頭的感覺,不免讓人希望它的車體尺寸(dimension)能夠變得更偏向賽車一點。

 

在中轉速時儘管是RR-R的表現更勝一籌,而S1000RR在過彎回正車身時,全力加速會讓前輪飄起,不過因為它配備的輪胎是高規格的象牌(Metzeler)製 RACETEC RR K3,因此在離開彎道時的穩定感卻是S1000RR贏過RR-R。

 

前輪飄起著地後並不會出現回彈反饋(kickback),所以在加速時車體並不會有狂暴的問題。不過,在繞著彎道轉彎時的騎乘感卻是RR-R比較出色。就兩台車的規格來看,RR-R的軸距比S1000RR還要長,但是在實際騎乘時,感覺卻正好相反。

 

雖然這次的測試是由RR-R贏得勝利,不過這卻是建立在每次過彎回正車身時前輪都會爆走或者是循跡控制系統一直介入的狀態下,是騎士得一邊大喊「翼片給我變大一點!」,一邊努力奮戰才獲得的結果。

 

雖然擁有安定感,騎起來有非常順的S1000RR在這次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不過如果RR-R能夠配備更高規格的輪胎的話,在同樣路面溫度的條件下,RR-R也是有可能以極大的差異取勝;不過,就算是現在這顆輪胎,只要路面溫度夠高的話,RR-R也是有可能創下歷代車款測試的最佳成績。

 

▲雖然認真挑戰單圈測試的話,感覺還有幾個難以解決的要素存在,不過如果是以「Fun Ride」的角度來看的話,整台車的移動還是相當容易受到騎士控制。

 

即使不算上面提到的假設,RR-R在這次的測試中還是讓人感覺非常震撼。在引擎方面,它並不是那種移植MotoGP的技術或者是採用最新電子控制裝置的程度,而是到了讓人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施展魔法的關係。一直重複提同樣的事情非常抱歉,不過感覺這麼滑順,卻沒有犧牲掉中轉速範圍的性能,而且最大馬力還能夠達到217.6ps,完美到讓人忍不住懷疑它的排氣量是不是造假。

 

從它的前身-1992年第一代的CBR900RR開始,CBR1000RR一直以來就算馬力比競爭對手稍微低了一點,但只要活用它的其他強項,像是易操縱性等在內的優點,就能夠跟其他車款一較高下,但是RR-R卻完全改掉這個慣例重新設計。也就是說,其實這也表示「這次HONDA比較厲害一點!」。

 

當然,電子控制裝置也幫了個大忙,定風翼片應該也發揮了該有的作用;不過即使如此,對峙時還是得謹慎小心才行!

 

▲結束0-1000m加速測試/最高時速測試以及賽道單圈測試的CBR1000RR-R&S1000RR。下一次就讓我們來檢查一下它們的馬力,確認是否與型錄上記載的數值有所出入。

相關新聞頁面

HONDA「CBR1000RR-R」開發故事 Vol.2

研發總負責人(Large Project Leader,LPL)石川讓這麼形容著這台踏進全新領域挑戰的市售車研發工作…繼續閱讀

 

 

WGP王者讚不絕口!HONDA「CBR1000RR-R」國際試乘會

特約媒體-西班牙摩托車雜誌入手了知名WGP冠軍車手Freddie Spencer及(FIM EWC)現役選手對於這台車的評價…繼續閱讀

 

 

 

4檔直上299km/h!「CBR1000RR-R」賽道測試影片公開

日本自動車研究所(Jap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JARI)有一條高速賽道以及一條綜合測試賽道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HONDA襲來!「CBR1000RR-R/S1000RR」賽道對壘 Vol.2
Webike編輯部

【台鈴機車】感恩媽咪送妳料理好神器,購車就抽飛利浦氣炸鍋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台鈴機車】感恩媽咪送妳料理好神器,購車就抽飛利浦氣炸鍋

 

感恩媽咪,送妳料理好神器

歡慶母親節,體貼全天下媽咪!即日起至5/20日,購買SUZUKI大小車全車系就抽超好用的飛利浦氣炸鍋共15名,讓你買車回家,還能搖身一變成為料理小當家。

抽獎辦法:

1.抽獎將會依此期間購車車主之車輛引擎號碼進行抽獎。

2.抽獎方式為電腦隨機抽獎。

3.中獎人名單預計5/25(一)公布於官方網站與臉書粉絲專頁。

4.SUZUKI機車保留一切變更之權利。

 

資料提供「台鈴機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台鈴機車】感恩媽咪送妳料理好神器,購車就抽飛利浦氣炸鍋
Webike編輯部

【編輯長專欄】雙缸引擎車款大放異彩的原因?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編輯長專欄】雙缸引擎車款大放異彩的原因?

 

最近筆者特別在意中排氣量的雙缸引擎車款,像是HONDA NC750S/X、YAMAHA XSR700/MT-07、SUZUKI SV650/V-Strom 650與KAWASAKI Z650/W800等等。

 

當然,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這些車款之外,日本與歐美廠牌還有許多也是搭載排氣量介於600cc~900cc之間的中排氣量雙缸引擎車款,隨隨便便都能列出超過30種以上。

 

雖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最近試乘這類型車款的機會變多,但筆者的確覺得現在中排氣量車款的種類變得相當豐富。

 

▲NC750X

完全就是大型重機

以前在日本想要騎乘大型重機的話,就只能參加合格率只有3%、一次定勝負的大型重型機車考試而已,如果是在特別嚴格的監理站考照的話,就算是考個10次以上也非常正常,甚至會讓有些考過的人激動到落淚。

 

而且那時日本國內摩托車的排氣量上限是750cc,所以大家都對這些車款抱持著憧憬,也把那些能夠瀟灑俐落駕馭750cc車款的人視為神人看待,雖然這個級距在現今被視為中排氣量車款,但在以前完全就是一台大排氣量車款。

 

另一方面,在摩托車發展進步的歐洲,從以前開始中排氣量車款就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類別,因為它容易操作且大小適中(對歐洲人來說),加上它的售價便宜、保養費用也相對比較低,因此在依照排氣量與馬力分級收費的保險及稅率方面,它的條件比大排氣量車款更加有利,因此在以理性思考居多的歐洲地區,中排氣量車款也比較符合一般騎士的價值觀。

 

以歐洲地區來說,騎乘大排氣量車款的騎士主要集中在中產階層,所以應該沒有人會不考慮後果的硬是分期貸款也要買車;相反地,在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買下全新高級車款,而且還有辦法養車的日本,對騎士來說應該可以說是一個最棒的國家了,筆者真心這麼認為。

騎上去就知道它的優點

雖然稍微有點離題,不過中排氣量雙缸引擎車款的優點很多都是騎過後才會發現,首先就是車身大小及重量。以亞洲人的體型坐上去後也幾乎都能踩到地面、車重也只有200kg左右,移動起來相對輕鬆,且大部分車款的馬力都在50ps~80ps之間,同時具備雙缸引擎的風格-穩定且平坦的馬力輸出特色。

 

彈跳般的排氣音與鼓動感也非常優秀,雖然有著並列雙缸與V型雙缸、270度曲軸與360度曲軸等,依照不同的引擎配置設計也有所不同,但是每一台都非常有個性。

 

當然,並列4氣缸引擎那種二次曲線般拉高的馬力上昇感以及尖銳的排氣音浪也相當有魅力,但如果身體和精神狀況沒有保持在良好狀態的話,騎乘起來就非常容易感到疲憊。

一般人的好朋友

▲W800

 

以這點來說,中排氣量雙缸引擎車款就幾乎不會出現那種馬力急速上升的狀況,所以騎起來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恐怖,也因為它的馬力沒有那麼驚人,所以電子控制配備相對較少,騎起來感覺自然比較沒有壓力,讓騎士可以以輕鬆的精神狀態就能享受到騎乘樂趣。

 

此外,中排氣量雙缸引擎的油耗表現也相對優秀,因此從街道騎乘到兜風旅行都能應付自如,是一種守備範圍極廣且實用性極高的車款。

 

更不用說,最近各廠牌紛紛推出在外表上變得更時尚帥氣的車款,但也不會讓人感覺高不可攀,再加上對錢包的殺傷力比較低,價位大致上都落在老婆大人大發慈悲(或許)就能買得起的範圍。

 

這麼說來,中排氣量雙缸引擎車款真的是我們一般小老百姓的好夥伴呢(笑),不只能夠讓人享受到騎乘大型車款的樂趣,而且在各種意義上,它都是一個能讓人不用擔心害怕、可以輕鬆相處的好夥伴。

相關新聞頁面

摩托車這種交通工具的特色就是靠著兩顆輪胎取得平衡前進、轉彎時需要傾斜車身,就等於騎士是抱著一顆引擎在騎車,也正因…繼續閱讀

 

 

 

筆者最近有許多騎乘搭載氣冷式引擎摩托車的機會,所以又重新體會到氣冷式引擎的優點。其中…繼續閱讀

 

 

 

「Webike摩托新聞」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編輯長專欄】雙缸引擎車款大放異彩的原因?
「Webike news」編輯長 Kenny佐川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配備篇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配備篇

 

在日本的普通重型摩托車擁有許多優點,不僅法定最高時速達到60km/h而且還不需要兩段式右轉。

 

HONDA也在這個級距中推出個性十足的13款各式摩托車款,筆者這次特地從中挑出5款(MONKEY 125、CB125R、CROSS CUB 110、MSX 125 GROM、PCX),實際在來回240km的一般道路上實際進行長途測試,為大家徹底分析不同之處;繼上一篇介紹了各車款的基本規格後,本次就為大家分析這五輛車款在配備上有何不同之處。

 

在日本的普通重型摩托車擁有許多優點,不僅法定最高時速達到60km/h而且還不需要…繼續閱讀

MONKEY 125引擎&排氣管

 

2018年全新問世的MONKEY 125是以搭載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與4速變速箱的MSX125 (GROM)氣冷式單缸引擎為基礎,配合上MONKEY 50的設計概念進行改良,打造出強而有力又順暢的騎乘特色,排氣管則是這五輛中唯一使用的上繞式排氣管,同時這也是MONKEY 50車系最顯眼的特色。

 

CB125R

 

CB125R的水冷式四行程SOHC單缸引擎是以泰國製造的歐規版CBR125為基礎,將進氣路徑拉直並安裝上長型空氣濾清器,加上雙消音室結構的短版排氣管,讓CB125R的馬力達到這次五輛車中最大的13ps。

 

CROSS CUB 110

 

搭載繼承自Super Cub 110的氣冷式單缸引擎,其最大特色就是不用拉離合器就能換檔的自動離心式離合器加4速變速箱,雖然最大馬力只有8ps但也足敷使用。

 

MSX125 (GROM)

 

MSX125 (GROM)以WAVE 125i的氣冷式引擎為基礎進行改良,除了改為手動離合器外,還藉由專屬的曲軸箱與減輕15%重量的曲軸並變更進排氣裝置來提高中低轉速範圍的扭力曲線,藉此表現出輕快的加速感。

 

PCX

 

PCX搭載的是在HONDA全球戰略計畫中地位相當重要的eSP引擎,現行款的PCX於2018年變更了空氣濾清器與排氣管的形狀來改善高轉速範圍的動力輸出,同時PCX也是五台車中唯一搭載怠速熄火系統的車款。

底盤裝置

MONKEY 125

 

MONKEY 125的懸吊裝置採用倒立式前叉搭配橢圓形後搖臂及雙槍後避震的配置,煞車裝置則是前後碟式煞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配備ABS系統,但只有前輪會作動,前後輪則採用12吋寬度達130mm的輪胎。

 

CB125R

 

CB125R採用直徑達41mm的倒立式前叉搭配上中置單槍後避震,煞車裝置則是五台車中唯一搭載NISSIN輻射對四卡鉗的車款,碟盤直徑則是前296mm、後220mm,前後皆為浪花型固定碟盤,ABS系統則是標準配備。

 

CROSS CUB 110

 

前後輪都使用17吋的鋼絲幅條輪框,並裝上花紋極深的半塊狀輪胎,懸吊裝置則是正立式前叉搭配雙槍後避震,前後煞車裝置皆為傳統的鋼索鼓式煞車。

 

MSX125 (GROM)

 

前輪使用直徑31mm的倒立式前叉搭配雙活塞卡鉗與直徑220mm的圓形碟盤,後輪則是使用中置單槍後避震加上單活塞卡鉗以及直徑190mm的碟盤。

 

順帶一提,雖然和MONKEY 125使用相同的12吋Y字型輻條輪框,但輪胎大小與廠牌則都不一樣。

 

PCX

 

前後輪都使用14吋輪胎,前輪採用直徑220mm碟盤搭配3活塞卡鉗、後輪則是鋼索鼓式煞車,同時也搭載著五輛車中唯一的連動式煞車系統。

 

懸吊裝置則是正立式前叉搭配上有3段彈簧預載可調的雙槍後避震。

不同特性的輪胎

這次參與比較的五台車中,輪胎直徑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種:MONKEY與MSX125 (GROM)採用的12吋、PCX使用的14吋,而CB125R與CROSS CUB 110則是17吋的輪胎。

 

一般來說,輪胎直徑越大的安定性就越好,相反的越小輕快性與迴轉性就會越高,但同樣是使用12吋輪胎的MONKEY外徑雖然比較大,輕快感卻也是MONKEY比較好。

 

 

▲【12吋】(左)MONKEY 125、(右)MSX125 (GROM)

 

PCX最新一次改款後將前輪寬度加粗1個尺寸(從90增加到100),後輪則是加粗2個尺寸(從100增加到120),因此雖然同樣都是14吋,但接地感卻變得比較高。

 

▲【14吋】PCX

 

至於使用17吋輪胎的CB125R與CROSS CUB 110,由於CB125R採用了普通重型機車級距非常罕見的輻射層輪胎,相較於CROSS CUB 110使用的是有內胎的細輪胎來說,雖然輪框直徑相同,但兩者的操控安定性卻是天差地別。

 

▲【17吋】(左)CROSS CUB 110、(右)CB125R

燈具類

MONKEY 125

 

包含方向燈在內的所有燈具全都是LED燈,且燈具外型皆為圓形設計,特別是在頭燈內環繞遠、近光燈圍繞成一圈的定位燈非常有特色。

 

CB125R

 

參考大哥CB1000R設計的薄型LED圓形頭燈非常有特色,同樣設計成上下分開的造型,在開啟近光燈時只有上面會點亮。尾燈也同樣使用LED燈具,雙重燈殼形成近似橢圓形的形狀。

 

CROSS CUB 110

 

使用和Super Cub PRO同樣的圓形LED頭燈,並在頭燈外圍使用圓管繞一圈製造出耐用的外型以及額外的行李綁附空間,方向燈及尾燈則是使用傳統的石英燈泡。

 

MSX125 (GROM)

 

前後都採用方形的LED燈具,頭燈上下分開的造型加上藍色反光片增添一股帥氣與科技感,前後方向燈也都是使用石英燈泡。

 

PCX

 

PCX的燈具除了全都使用LED燈外,方向燈也採用與頭、尾燈一體成型的設計,整體營造給人一種銳利感,尾燈使用上下分開的造型,在亮起來的時候會呈現出「X」的形狀。

儀表板&裝載性

MONKEY 125

 

(左)採用小型高反差全液晶螢幕搭配電鍍外殼,麻雀雖小卻可以顯示油量、時速、總里程及單次里程等豐富資訊,指示燈號則設計在儀表板的下半圈。

 

(右)因為MONKEY 125的座墊設計是致敬MONKEY 50的僅供單人騎乘使用,所以如果裝上一般通用的座墊包後,騎士可以坐的位置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比較推薦隨身物品使用背包揹在身上,或者是裝上有行李掛鉤的原廠後貨架。

 

◆Webike-摩托百貨:【H2C】HONDA MONKEY 125 (2018-) 後貨架 商品頁面

 

CB125R

 

(左)採用薄型又輕量的高反差全液晶儀表板,可以顯示出以橫條表示的轉速表與油量表、單次里程及油耗等資訊,雖然和CB250R使用相同的設計,但是CB125R還額外搭載了換檔指示器。

 

(右)雖然沒有行李掛鉤,但只要利用副車架與後座空間搭配使用的話,就可以將坐墊包直接裝在車上。雖然按照包包大小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如果只是當天來回的小旅行的話,基本上包包只會佔用到後座乘客的位置,所以騎士坐起來依舊會很舒適。

 

CROSS CUB 110

 

(左)CROSS CUB 110是五台車中唯一一輛使用指針式儀表板的車款,儀表板中間是時速表與總里程表,下方則是油量表,指示燈號只有在左邊的空檔燈及右側的遠燈與引擎燈號,方向燈則整合在儀表板背景的迷彩圖案上,同時迷彩圖案也增添了些戶外運動的感覺。

 

(右)將包包固定在Kijima製雙人坐墊以及後扶手的參考照片,只要使用後扶手就可以很輕鬆的將包包固定在摩托車上,同時還可以留下非常大的空間讓騎士乘坐。

 

◆Webike-摩托百貨:【Kijima】雙人坐墊 商品頁面

 

MSX125 (GROM)

 

(左)採用了中排氣量車款也會使用的全液晶儀表板搭配上特別的藍色背光燈,舉凡轉速、時速、油量、總里程、單次里程、時間等基本的資訊都能顯示,同時兩旁的設定按鈕都非常大顆,即使帶著手套也很容易按。

 

(右)MSX125 (GROM)並沒有設計行李掛鉤,因此只能將包包固定在一體成型的坐墊後側及車架上,但受限於本身的車身尺碼偏小,所以部分騎士可能會因為身材的關係需要調整坐姿才能坐得舒服,但如果只是騎出門一下子的話影響並不大。

 

PCX

 

(上)採用具近未來感設計的高反差液晶螢幕,時速表下面可以顯示時間、油量表、平均油耗及總里程,特色是所有資訊都統一表示在儀表板中間,所以不太需要移動視線,左右兩邊則設置了大型的方向燈等指示燈號,而PCX也是五台車中唯一一台使用智慧晶片鑰匙的車款。

 

(下)坐墊下有28L的收納空間,放進四分之三安全帽後還有空間放下其他物品,不用另外加裝任何包包就可以搬運許多東西,在實用性能上比其他四台車還要出色許多。

 

以上就是這五輛車的配備比較介紹,下一篇我們將為大家在安全的封閉道路上,測試每一台車的加速性能及最高時速。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MONKEY 125

【HONDA】CROSS CUB

【HONDA】MSX125(GROM)

【HONDA】PCX125

相關新聞頁面

筆者在第一次實際看到MONKEY 125時只覺得「好大…?」,很難用其他言語…繼續閱讀

 

 

 

 

CB125R是新世代CB系列中,唯一搭載SOHC單缸引擎並採用和CB250R相同的…繼續閱讀

 

 

 

 

HONDA在去年(2018)進行小改款的CROSS CUB 110,不論是外型還是樂…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配備篇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智能跑旅KAWASAKI「Ninja 1000SX」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試乘報告】智能跑旅KAWASAKI「Ninja 1000SX」

 

雖然KAWASAKI的Ninja 1000SX已經在今年(2020)4月4日於日本問世,不過因為編輯部入手了來自西班牙的騎乘報告,所以以下就為大家送上這份騎乘報告。

 

透過大幅度的變動增加運動風,並且在電子控制以及騎乘舒適性方面加入大量全新功能的Ninja,到底實力如何呢?文中負責試乘的則是西班牙摩托車雜誌《SOLO MOTO》的女性車手Judit Florensa。

對於住在「R」的世界,想要追求粗獷以及舒適車款的人來說,Ninja 1000SX就是最完美的回答

同時達成運動風與舒適性的目標,將這兩個本來應該是格格不入的兩個研發念,讓人難以置信竟然能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車款就是Z1000SX(在日本的車名為Ninja 1000)。在2020年式車款的展示會上所使用的宣傳口號就是「在兩個領域都是最優秀」,從此就可以看出這台車在這部分非常成功。彷彿就好像是天使與惡魔同時存在一樣。

 

從2003年登場的Z1000算起已經是第四代的這台車,在車名從Z1000SX改為Ninja 1000SX(在歐洲&採用相同的名稱)的同時外觀也配合變得更加具有賽車風,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它將重心偏向到Ninja ZX-10R等等「R」車款的世界。

 

雖然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變得成熟的騎士們如今依舊享受著運動騎乘的樂趣,但是這些人現在也開始想要一台能騎得更加舒適的車款,也開始對週末假日的兜風以及騎車旅行產生興趣。而這台車或許就是一台能完成以上所有騎乘願望的車款。

 

Ninja 1000SX 歐規版

兩腳之間的超級摩托車

雖然採用了直背式騎乘姿勢以及馬鞍箱,但是這台車可不是虛有其表而已,畢竟它可是搭載了1043cc/141ps/11.3kg-m的並列四缸引擎。油門反應強而有力而且也非常出色,反應直接且具備容易操縱的特性。因為齒輪比感覺有點短,因此也能在高轉速範圍前徹底用光。

 

在西班牙哥多華(Cordoba)舉辦的國際試乘會上,提供大家能在各種狀況下測試車款。舉例來說,從5速開始不降檔進入低速的圓環也不成問題,還能跟平常一樣加速。在車流量較少的區段催緊油門的話,還能展現出像渦輪引擎飛機要離地般的驚人加速,讓騎士不緊緊抓牢它都不行。

 

Ninja 1000SX 歐規版

 

擁有一台KAWASAKI的超級摩托車就代表擁有了優異的性能,也就是說入手了「R」帶給人的所有感覺。Ninja 1000SX就是一台擁有這種能力的摩托車。對於我們這些熱愛運動騎乘的騎士來說,這也代表一半的人生有了保障。

 

接下來讓我們把視線移到車體上。Ninja 1000SX的鋁合金製雙翼樑車架加上φ41mm的倒立式前叉、水平式多連桿懸吊裝置(都可以調整)更是帶來安定性。即使路面高低起伏也不會讓人失去分寸。不過,正因為安定性極佳,所以也造成它的敏捷性稍微有所損失。儘管如此,影響程度還是比想像中還要不嚴重。大概就是在低速且蜿蜒崎嶇的道路上,無法達到像Z900那樣敏捷的程度而已。

 

不過這樣的特性卻能在路況不佳的柏油路、乾掉的水灘所留下的痕跡、樹木枝幹所造成的凹凸不平的路面、農用拖拉機等所遺留的砂石路上發揮出它的強項。透過六軸慣性測量裝置(IMU)發揮作用的轉向ABS系統(KIBS)、計算轉彎傾角的循跡控制系統(KTRC)能以各種不同的程度介入,對摩托車的安全性、效率以及安定性都有所幫助。

 

輪胎的部分則是全新裝上了普利司通(Bridgestone)的Battlax Hypersport S22,柔軟的結構能發揮出優秀的性能以及抓地力,就算是在寒冷的早上也能毫無擔心的使用。

KAWASAKI技術的頂點

這台運動旅行車可以騎到2050年…雖然說這句話只不過是在開玩笑,不過它可是搭載了電子快排、電子油門、全LED燈等等各式各樣的配備。雖然這些都是全新的裝備,但是清單還不只是如此而已。只要動資訊豐富又容易判讀的4.3吋全彩TFT液晶螢幕的話,就能使用大部分的顯示畫面,也能進行客製化的設定,而這些都只要從左手邊那個鳳梨形狀的觸盤(keypad)直接操作。儀表板上甚至還可以即時顯示轉彎傾角。

 

而透過藍牙連接上智慧型手機的話,也能藉由與Rideology這個APP程式連動來增加騎乘體驗。當然,也可以直接在儀表板上面控制智慧型手機大部分的功能。

 

另外一個重點則是巡航控制系統等等的小工具(gadget)。在沒有限制的兜風路線上,完全不需要擔心測速雷達。騎乘模式包括了ROAD、SPORT、RAIN、RIDER(可自行調整)模式,在坐墊下方也配備了USB充電插座。

 

▲【2020 KAWASAKI Ninja 1000SX】主要規格■全長2100 全寬830 全高1190~1225 軸距1440 坐墊高度820(各mm) 車重236kg(裝備重量)■水冷四行程並列四缸DOHC 4汽門 1043cc 141ps/10000rpm 11.3kg-m/8000rpm 變速機6段 油箱容量19L■前傾角24° 曳引力距98mm 輪胎尺寸F=120/70ZR17 R=190/50ZR17 ●售價:148萬5000日圓 ●顏色:灰色、綠色、白色 ●上市日期:2020年4月4日 ※搭載ETC 2.0 ※以上皆為日規版規格

一起分享騎乘的樂趣

針對舒適面,Ninja 1000SX也做了不少工作,像是增加坐墊的乘坐面積,讓騎士與後座乘客都能覺得舒適。所以自然能騎著它跑得遠遠的,在遇到塞車時也不會感到痛苦。

 

調整高度的這個擋風鏡對於身高只有167cm的筆者來說相當地大,不過如果有需要的話,也是可以換成KAWASAKI推出的大型擋風鏡。另外,在雙腳著地性的部分,就算筆者只有167cm也一點都沒有感覺到任何問題。不過,以筆者的體力來說,想要輕鬆移動車重235kg的Ninja 1000SX……,就沒有那麼簡單。

 

握把位置自然是比ZX-10R還要高,騎乘姿勢也採用了直背式的設計,並不是那種舒適到不行的車款。擋風鏡可以調整4個位置,而且不需要任何工具直接就可以調整,但是在騎乘行進間無法進行調整。如果與標準旅行車相比的話,它的全身保護程度可能就沒有那麼徹底。如果將擋風鏡調到最高的位置的話,風會從安全帽上面直接吹過,不過稍微騎一陣子就會覺得兩隻手腕的部分有點涼快。

 

馬鞍箱是選購配備,應該可以在摩托車配件的型錄中找到。只要裝上馬鞍箱的話,它的外表就會立刻變成旅行車。不過只要一拿掉,就又會馬上變回「R」。這種雙面性應該足以讓這台車應付所有的領域吧!不過,如果裝著馬鞍箱騎在街上的話,就要小心車體左右兩邊會不會太向外凸出進而卡到東西。

 

歐洲地區的售價為1萬5150歐元,除了照片中的灰色以外,還有綠色以及白色的版本,總共3種顏色。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Ninja 1000SX的話,就是「高性能旅行車」,完全沒有任何缺點。

 

▲4.3吋全彩色TFT的儀表板螢幕。雖然照片中看到的是最標準的顯示模式,不過它還能即時顯示出轉彎傾角,擁有豐富的顯示模式。

 

▲雖然頭燈乍看之下是採用雙燈設計,但是其實是上下分離的4燈設計。包含方向燈在內,全部都是LED燈。

 

▲與描繪英文字母「Z」的Z1000不同,尾燈採用了最經典的設計。

 

▲左手邊的開關可以設定巡航控制系統以及各種模式,危險警告燈也是在這裡。

 

▲採用了分離式煞車油壺的直推式煞車主缸,拉桿自然也可以另外調整。

 

▲採用了φ41倒立式前叉加上φ300mm雙碟盤煞車、四活塞輻射煞車卡鉗的搭配。

 

▲後避震器則是使用了Ninja ZX-10R也適用的水平式多連桿來固定。後輪煞車則是採用了φ256mm單碟煞以及單活塞煞車卡鉗。

 

▲排氣管則是從左右雙出的現行款改成了右邊單出的集合排氣管,外表變得更有運動風。

 

▲選配的馬鞍箱採用了左右兩邊各一個的設計。日規版的馬鞍箱左右一組要價9萬9000日圓,容量分別有28L,可以收納全罩式安全帽。

 

▲坐墊厚度扎實的前後分離式坐墊,在新款面積變得更加寬敞。

 

▲引擎轉速超過2500rpm就會作動的電子快排系統(KQS)則是可以應對上下兩個方向。

 

相關新聞頁面

KAWASAKI 2019年式「Ninja 1000」人氣塗裝重現

2019年式的主要變更重點放在配色及塗裝,除了重新推出備受車迷喜愛的經典綠色塗裝外,也取消了2018年式 …繼續閱讀

 

 

 

允文允武的運動旅行車款 KAWASAKI 「Ninja 1000」

德國・科隆舉辦的INTERMOT德國科隆車展上,KAWASAKI推出了自2014年以來時隔3年全面大幅改款的新型 …繼續閱讀

 

 

 

2020年式KAWASAKI「ZX-10R/6R」新色發表

KAWASAKI於日前宣布將推出2020年式的Ninja ZX-10R以及Ninja ZX-6R,兩款車屆時只會更改顏色及塗裝而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智能跑旅KAWASAKI「Ninja 1000SX」
Webike編輯部

Arai即將推出「RX-7X」專用整流鴨尾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Arai即將推出「RX-7X」專用整流鴨尾

 

Arai全罩式安全帽「RX-7X」的選購配件,連征戰全世界最頂級賽事MotoGP的頂尖賽車手也愛用的「RX-7X 賽車擾流片」正式登場。

 

這款選購配件主要是為了能讓心思集中在高速奔馳中的騎士,提高所配戴的安全帽的穩定性,以及脖子自由活動的程度而研發出來,透過重新檢討擾流片使用的原料材質,在保持強度的同時讓擾流片在碰到摔車時能脫落且出現破損,不只是行進間、連摔車時都能將對騎士所造成的負擔減到最輕。

 

只要裝到大家手邊的RX-7X上,就能營造出賽車氣氛,因為RX-7X 賽車擾流片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

 

在顏色方面目前推出了6種顏色,分別是淺煙燻色、白色、黑色、玻璃白、玻璃黑、啞光黑等等。

 

 

▲【Arai安全帽 RX-7X 賽車擾流片】 ●售價:4400日圓(淺煙燻色)、5500日圓(白色、黑色、玻璃白、玻璃黑、啞光黑) ※照片中為玻璃白版本

 

▲安裝淺煙燻色擾流片的狀態

 

MotoGP賽車手:中上貴晶選手

在最高時速達到350km/h的MotoGP賽事中,自從使用了這款安全帽用賽車擾流片之後,大幅度減輕了頭部的震動,因此讓我更能將精力集中到比賽上。另外,我的單圈最高成績也較之前有所提升,所以這款擾流片可以說是效果極佳!更何況它還非常有造型,因此絕對得推薦給各位騎士朋友們使用。

 

相關新聞頁面

Hayden我們很想你!Arai「RX-7X」彩繪復刻登場

2006年纏鬥全盛時期的Valentino Rossi,最後更打敗他贏得當年MotoGP年度冠軍的Nicky Hayden …繼續閱讀

 

 

Arai安全帽的總公司和工廠位在埼玉,在這裡有一群「職人」長年持續投身於研發騎士安全帽,只為製作出世界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Arai即將推出「RX-7X」專用整流鴨尾
Webike編輯部


【鴻寶重機】夏季祭典!散熱系統專案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鴻寶重機】夏季祭典!散熱系統專案

 

機車引擎的散車系統尤其重要,首要原因為:
1.機車引擎轉速普遍較高
2.機車散熱裝置大都外露
3.機車撞風面積較汽車來說小很多

 

所以機車引擎的溫度相當高,尤其夏天在市區走走停停的時候,風扇吹出來的溫度可以說是相當燙腳。

 

因此,鴻寶推出凡透過預約保養的客人,我們就立即贈送您一杯7-11中杯美式咖啡的兌換券,您可以直接去7-11兌換。

 

如果您預約保養又做更換水箱水的項目,我們直接贈送價值850元的水道清潔保養。既然要做保養,就一次做好吧!整套水冷系統保養都幫您處理,讓您的愛車夏天騎車也不需擔心抓高溫度。

 

由於水道系統爆炸的畫面太可怕了,小編就不在這裡貼圖了,如果水箱水以及水道沒有定期保養,久了之後水道內會有結晶,如果您有被加過清水的話則會有鏽蝕,屆時輕則水箱壞掉,需要更換整個水箱總成,嚴重一點的話水道的墊片油封爆掉,則會造成機油跟水箱水混在一起,就會變成抹茶、咖啡牛奶顏色的液體。

 

屆時則需要拆引擎以及更換所有的水管再加上水箱總成,所以平常的保養是相當重要的。

 

預約方式:
02-2990-6099+FB粉絲專頁預約

 

新莊鴻寶旗艦店: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16號

 

資料提供 「鴻寶重車事業聯盟」

【鴻寶重機】夏季祭典!散熱系統專案
Webike編輯部

與HONDA「CL72」的惡路探險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與HONDA「CL72」的惡路探險

▲1962 上市的暢銷車HONDA CL72 Scrambler,屬本田美國的早期成功故事,但背後的行銷手法卻給二輪界大來莫大影響。

 

相對於Super Cub 和CB750,1962年上市的暢銷車HONDA CL72 或許沒有同樣地位,但用來行銷這台車的創意卻在事後超越車輛本身,對二輪文化有著巨大影響力。

 

CL72 250是本田第一輛配有圓形鋼管搖籃車架的車,由氣冷並列雙缸的CB72 修改而來,被定位為Street Scrambler。車體做了部分強化,好讓車主拿來面對各種路況。

 

公司對這輛小車是寄予厚望,在1961年底的開發後期,首創世界先例地邀請一票美國經銷商到日本,準備在生產前聽取他們的意見,好做最後修改,此舉算是非常大手筆。

 

▲1961年11月,本田邀請了一票美國經銷商,到東京自家”多摩テック”的測試場地,一同了解即將上市的CL72 Scrambler

 

對外人來說,CL72 不算是全然陌生的產品,但為了要打入目標市場,本田需要在美國消費者,特別是越野車愛好者面前證明自己。
所以當美國HONDA 的兩位經理Jack McCormack 和Walt Fulton接下此車的行銷工作後,他們首先找上南加州當地的越野車好手Bud Ekins。

 

此人在五六零年代活躍於歐美越野車界,參加不少國內比賽,幾乎都拿冠軍,甚至一度跑到越野比賽發源地的歐洲去踢館,成績也很好。

 

Bud 對兩人提出了一個存在他腦中許久的想法:騎車橫越整個下加利福尼亞半島(Baja California Peninsula)。

 

這個半島位在美國加州南邊,屬墨西哥領土,由西北往東南向延伸。境內充滿荒漠、火山岩、碎石、乾河床,高山和峽谷等多種地勢路況,錯綜複雜,挑戰性極高。

 

雖然橫越半島的路才一千多公里長,想騎車走的人根本比瘋子還瘋,但還有甚麼比這種路況更能證明車輛本身呢?兩位經理最後接受了這個建議,日本方面並不看好,但也勉強接受。

 

因Bud 當時與TRIUMPH 有約在身,公司改找其同為好手的弟弟Dave Ekins 和自家經銷商之一的Billy Robertson Jr. 出任。

 

這兩人計畫在1962年的3月22日,也就是57年前的今天,於美墨邊境的墨西哥城市Tijuana 出發,沿途不過夜休息,要以最短計時的方式來完成;換句話說,這根本是一趟計時拉力賽,兩人坐騎就是首批量產的CL72,未經任何改裝。

 

此行的指引裝置是一份30年前繪製的地圖,另外有架小飛機隨行做補給,上面載著一位二輪雜誌記者和攝影師等人,地面上就只有Dave 和Billy。

 

▲Dave Ekins 和Billy Robertson Jr. 各騎一輛HONDA CL72,靠著一份30年前的地圖就上路了,另有架小飛機隨行,做為紀錄和補給之用

 

▲兩人中途稍事休息,由臉上的塵土可約略感受到此次行程的挑戰度

 

出發當天,兩位車手在出發點的電報室發電報,當作計時基準,每到一個點就用此方式計時。

 

經過數不清的倒車,多次加油補給和六個小時的迷路後,Dave Ekins 終於抵達半島南端的終點La Paz,距離起點有952.7英里(1533.2 km)遠,總共耗時39小時又56分鐘。

 

而同伴Billy Robertson Jr. 則晚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因他的車只剩一個汽缸在運轉,但這是沿途意外造成,非車輛本身瑕疵。即使這樣,這個成績一點也不差。

 

隨行的雜誌記者紀錄了整件事,在幾個月後的刊物中報導,創造出很大的話題,CL72 就成了越野愛好者的首選之一,於美國上市的七年間賣出近九萬台,銷售成績相當優異。

 

至於被當作行銷手法的這個惡路探險紀錄,五年之後才被一個開車的人打破,結果這個新紀綠又吸引更多人前來挑戰,參與熱度之高,後竟有專門設立的組織來執行這項計時拉力賽。

 

這個比賽最終演變成今日的BAJA 1000,是世上最困難的長途越野賽之一,每年都有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越野好手參加,時間上比達卡拉力還早了十幾年。

 

誰能料到57年前的一台小車,竟會在歷史洪流中激出此等漣漪?

 

 

經過近四十個小時,Dave Ekins 抵達終點半島東南端的La Paz,這次旅程次成了今日BAJA 1000 拉力賽的最初輪廓。

相關新聞頁面

人是會尋找歸屬感的物種,藉著對某些事物的經歷或意見一致,把自己與他人、組織甚…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空冷二氣筒 Air-Cooled Twin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與HONDA「CL72」的惡路探險
Webike編輯部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加速性能篇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加速性能篇

 

在日本的普通重型摩托車擁有許多優點,不僅法定最高時速達到60km/h而且還不需要兩段式右轉。

 

HONDA也在這個級距中推出個性十足的13款各式摩托車款,筆者這次特地從中挑出5款(MONKEY 125、CB125R、CROSS CUB 110、MSX 125 GROM、PCX),在來回240km的一般道路上實際進行長途測試,為大家徹底分析不同之處。

 

普通重型摩托車因為排氣量較小的關係,所以馬力及扭力輸出不像大排氣量車款那麼的充裕,引擎在全轉速域都必須具備相對應的輸出特性,也因此動力性能的好壞自然也會成為選擇車款時判斷的標準之一。

 

所以繼上一篇介紹了各車款的配備後,這次我們將在安全的封閉道路上測試每一台的加速性能及最高時速。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配備篇

在日本的普通重型摩托車擁有許多優點,不僅法定最高時速達到60km/h而且還不需要…繼續閱讀

CB125R稱霸加速性能與最高時速榜首  

下圖是五台車油門全開加速時的圖表。從起步到最高時速最快的就是馬力最大的CB125R,在CB125R之後的則是搭載氣冷式單缸引擎的MSX125 (GROM)與MONKEY 125,這兩台車在3檔之前的加速表現都相當不錯。

 

具備12ps最大馬力的PCX則是在加速到200m左右時超越的MSX125 (GROM)與MONKEY 125;CROSS CUB 110因為馬力最低,所以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它在全速域的加速性能都大幅落後其他四輛車款。

 

 

至於最高時速的排行榜則完全按照馬力大小的順序排列,特別是在後勁非常明顯的PCX,其採用的水冷式eSP引擎本身的性能及空力套件都在極速方面為之加分。

 

至於最大馬力僅8ps的CROSS CUB 110表現雖然沒有其他四台車出色,但實際測量最高時速也依舊能超過90km/h。

 

名次 車款 最大馬力 0-60km/h到達秒數 最高時速
第1名 CB125R 13ps 5.349秒 108.40km/h
第2名 MSX125 (GROM) 9.8ps 6.234秒 100.75km/h
第3名 MONKEY 125 9.4ps 6.515秒 100.82km/h
第4名 PCX 12ps 6.806秒 105.27km/h
第5名 CROSS CUB 110 8.0ps 8.712秒 91.58km/h

 

加速性能與最高時速都是由CB125R獲得優勝,因為CB125R不光具備最大馬力,就連馬力重量比也是五台車中的第一名,而且它還是唯一一輛搭載6檔變速箱的車款(MSX125、MONKEY 125、CROSS CUB 110都只有4檔),也因為這個關係,所以在體感方面也是它的速度最快。

 

緊追在CB125R之後的則是MSX125 (GROM)與MONKEY 125,這兩台車的引擎基本相同,而且車重也幾乎沒什麼差別,所以不同的動力曲線與不同扁平比的輪胎就造成兩台車出現的些微差距。

 

唯一的速可達車款PCX因為採用無段自動變速,所以從一起步就能將油門全開,在一般公路上感受到的「速度感」幾乎能夠和CB125R相提並論、甚至可以說是在CB125R之上。

 

至於CROSS CUB 110,則可以很明顯看出排氣量與最大馬力的差距所造成的差異。

每台車的加速感都不一樣

這次測試的五台車中大約可以分成三大類型,分別是CB125R的水冷式單缸引擎、PCX兼顧油耗與騎乘性能的eSP引擎,以及採用Super Cub系列臥式引擎的MSX125 (GROM)、MONKEY 125與CROSS CUB 110。

 

CB125R
CB125R引擎的特色是能輕快地拉高轉速,可以非常順暢地直接將轉速拉高到紅線區的11000rpm,還能透過6段變速箱來維持高轉速,藉此呈現出和外觀符合的運動騎乘感。儘管如此,CB125R仍具備能在街道上順暢騎乘的低中轉速扭力,因此在實用程度方面獲得極高評價。

 

 

PCX
PCX搭載的eSP引擎的最大特色就是呈現出典型速克達不起眼卻性能出色的特點。在騎乘PCX時只會感覺到引擎的些微震動,運作質感順暢的讓人無法想像它是單缸引擎。

 

但是因為先天條件的不同,採用無段變速的PCX只要大補油門穩穩加速,甚至會出現領先其他車款的情況。此外它也搭載了怠速熄火系統,因此以這個級別的引擎來說,eSP引擎可說是一具相當高級的引擎。

 

 

MSX125 (GROM)&MONKEY 125
雖然MSX125 (GROM)和MONKEY 125都採用了相同的臥式引擎搭配4檔變速箱,不過因為進排氣系統的不同造成MONKEY 125在低中轉速時的扭力更為厚實,在實際騎乘比較後更能明顯感覺出兩台車的差別,那就是MONKEY 125比較適合在市區街道騎乘,MSX125 (GROM)則更適合運動騎乘。

 

 

 

CROSS CUB 110
CROSS CUB 110比起其他四台車的排氣量還要更低,所以起步反應或加速性也比較慢,比較悠閒的加速感及油門反應是CROSS CUB 110才有的特色,如果你是想要徹底品味單缸引擎車款的騎乘感的話,CROSS CUB 110是這五台車中最適合的一輛。

 

 

以上就是這五輛車的加速性能與極速的比較,下一篇將為大家測試普通重型機車的魅力之一-輕快操控性。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MONKEY 125

【HONDA】CROSS CUB

【HONDA】MSX125(GROM)

【HONDA】PCX125

相關新聞頁面

筆者在第一次實際看到MONKEY 125時只覺得「好大…?」,很難用其他言語…繼續閱讀

 

 

 

 

CB125R是新世代CB系列中,唯一搭載SOHC單缸引擎並採用和CB250R相同的…繼續閱讀

 

 

 

 

HONDA在去年(2018)進行小改款的CROSS CUB 110,不論是外型還是樂…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MONKEY/MSX/CROSS CUB/PCX/CB125R無差別亂鬥!加速性能篇
Webike編輯部

最強之名無法撼動!開拓全新世代的 HONDA「NSR250R/SP」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最強之名無法撼動!開拓全新世代的 HONDA「NSR250R/SP」

 

※本文所提到的「第一次」指的是「能夠在一般道路上騎乘的市售摩托車款」的「第一次」。此外,「第一次」的定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

1988 NSR250R/SP〈全球首款・電子控制化油器+鎂合金鍛造輪框〉性能飛躍提升,穩坐「最強」寶座

為了對抗大熱賣的YAMAHA TZR250,HONDA在1986年10月推出了騎乘性能驚人的NSR250R(MC16)。這台車的騎乘表現讓人震驚,簡直就像是在賽車RS250R上直接裝上了安全配件一樣。不只性能完敗其他競爭對手,在銷售數量方面更是創下了驚人的紀錄。

 

不過,HONDA卻也沒有因此放鬆追擊的腳步。1988年1月馬上就推出了全新改版的MC18,作為勝過第一代的「決定版仿賽款」,NSR搶到手的最強寶座依舊穩如泰山。

 

除了改良90度V型雙缸引擎各部位的零件之外,還加入了全球第一個透過電腦控制的PGM化油器。藉由將空燃比調整到最佳狀態讓全轉速領域都是馬力輸出帶(power band),並且獲得了歷代車款中最強大的性能。甚至在同年3月還推出了市售車中第一個裝上鎂合金鍛造輪框的SP版,搭配上世界摩托車錦標賽(WGP)王者所騎乘的廠車配色—Rothmans塗裝,受到車迷們的熱烈好評。

 

▲【1988 HONDA NSR250R/SP】排氣裝置的RC閥進化成II,最大扭力增加0.2kg-m。採用了斷面形狀五角形的車架與大直徑φ41mm的前叉。比起第一代更加激進,因此有不少人視為它是歷代最強的車款。■車重126kg(乾燥重量) 水冷式V型雙缸引擎Case reed valve 249cc 45ps 3.8kg-m ■當時售價:66萬日圓 ※SP版

 

▲【1988 HONDA NSR250R】

 

▲檢測出引擎轉速以及油門開度,透過電子系統控制氣嘴(Air jet)來控制電磁閥的PGM(Programmed)化油器。維持理想中的空燃比,連在低中轉速都能實現順暢的油門反應,甚至連點火裝置都是透過電腦控制。

 

▲儀表板改成使用海綿材質固定的3眼設計,讓儀表板變得更具賽車風。轉速紅線區也增加了500rpm,提高到11500rpm。

 

▲1988年追加的第一個SP版,前後輪採用了比STD版輕上1.5kg的鎂合金鍛造輪框(MAGTEK)。相對於賽車版是採用砂模鑄造,SP版則是採用了金模鑄造。從1989年的SP版開始將乾式離合器列為標準配備。

 

連1986年的第一代都會大吃一驚的車款登場目標是複製WGP優勝車=RS250RW,與市售賽車RS250R共同研發。雖然原本配備RC閥的全新設計V型雙缸引擎馬力就相當充沛,但是HONDA還是透過小變動將它的最大馬力提升到超越60ps。車重也只有125kg,成功達成最輕量的目標,擁有了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的規格配備。

 

▲【1986 HONDA NSR250R】

1990 NSR250R:為了對抗最大宿敵Γ而採用了海鷗式搖臂(Gull arm)

SUZUKI的RGV250Γ(VJ22)是在1990年1月30日問世。HONDA在同年2月13日推出的第三代NSR—MC21也全新加裝了一種彎曲的搖臂(HODNA稱之為海鷗式搖臂)。而MC21甚至還將目光放到的動態的剛性平衡上,而這也在當時成為了一大話題。

 

雖然HONDA從它的前一代就開始徹底追求高剛性,不過在這一版卻將念頭一改,藉由適當的降低橫向的剛性來獲得高自由度的操控性能。90度V型雙缸引擎則是延續了MC18的設計,並且提高電子控制的普及程度。進排氣系統也重新改良,成功達成柔軟的馬力輸出特性。其剛性平衡程度之高更是歷代車款中首屈一指,頗受眾人好評。

 

▲【1990 HONDA NSR250R】■車重132kg(乾燥重量) 水冷式二行程V型雙缸引擎Case reed valve 249cc 45ps 3.7kg-m ■當時售價:60萬9000日圓

 

▲MC18(左)以及MC21(右)。與前一代的MC18相比,不只主車架與後搖臂的寬度變窄,在旋轉時也擁有適當的扭轉剛性。另一方面,HONDA又加大車架整體的寬度,保持煞車時所需要的縱向剛性。甚至還透過加大樞軸(pivot)附近的零件,入手絕妙的操縱感。

 

▲引擎方面則是進化成使用電腦統一控制的PGM-III。海鷗式搖臂(Gull arm)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的形狀與海鷗(Gull)十分相似。後輪輪胎則從18吋改為17吋。

 

▲MotoGP廠車NSR500以及Γ從1989賽季開始都採用了造型彎曲的搖臂(即海鷗式搖臂)。而HONDA的市售車也馬上就在隔一年採用了同樣的技術,不免讓人對HONDA研發速度之快感到佩服。

1994 NSR250R〈世界上第一個・卡式鑰匙系統〉連性能曲線都可以改變

ProArm單搖臂、變得更加精練的電子控制裝置PGM-IV、煥然一新的TB化油器等等,第四代的NSR250R(MC28)加入了各式各樣的新技術。儘管如此,它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全世界首度採用的卡式鑰匙系統。

 

這個設計並不是單純將既有的點火鑰匙改成卡片而已,還是以作為調整點火時間/RC閥/化油器電磁閥的改裝零件為前提,HONDA的賽車部門HRC更配合實際狀況設計了3種性能曲線不同的卡片。當時HONDA甚至還打算研發出能使用電腦與讀卡機自由更換改寫的系統,不過很可惜最後未能實現。

 

▲【1994 HONDA NSR250R】■車重134kg(乾燥重量) 水冷式V型雙缸引擎Case reed valve 249cc 40ps 3.3kg-m ■當時售價:68萬日圓

 

▲卡式鑰匙系統是由HONDA與麥克賽爾(maxell)共同研發而成。照片左上的卡式鑰匙是油箱蓋與安全帽鎖專用,龍頭鎖則是使用電磁式。如果裝上全轉速馬力化的HRC卡片的話,燈具類的功能就會停止。

 

▲徹底追求賽車細節的結果就是將類比式的時速表從儀表板中拿掉。安裝HRC卡片時的數位螢幕,取代速度表出現的則是水溫顯示。

 

▲【NSR也改為ProArm單搖臂】延續使用廠車NSR以及市售賽車RS的裝置,HONDA選擇在第四代NSR加入了ProArm單搖臂。只不過相較於賽車設置在右邊的搖臂,第四代NSR則是像VFR系列一樣,都將搖臂設置在左邊。

 

【最終款更是加入了REPSOL塗裝】英國菸草大廠Rothmans以及日本煙草大廠CABIN、飲料品牌Terra、服裝品牌的seed等等,歷代的NSR250R有過各式各樣的贊助商。而NSR250R最後的塗裝版本則是使用了當時贊助參加世界GP500賽事的HONDA廠隊的西班牙大型企業—石油/瓦斯公司的REPSOL塗裝。

 

▲(左)1995 NSR500 (右)1996 NSR250R SP

相關車型頁面

限量是殘酷的!HONDA推出「NSR250R」塗裝安全帽

HONDA與安全帽品牌-Arai聯名合作推出了採用NSR250R塗裝配色的安全帽款,讓無法入手NSR250R的 …繼續閱讀

 

 

美好的輝煌過往HONDA「NSR 250R」解構特集(上)

HONDA曾推出了叱吒一時的NSR系列車款,本篇文章就秉持著『為了讓不是那麼瞭解NSR的騎士 …繼續閱讀

 

 

2行程最強傳說!「NSR250R/TZR250R/500SS MACHⅢ」

在1986年問世的NSR250R從推出時就一直是搭載V型雙缸引擎,雖然出現在影片中的最終款(MC28)受到自主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最強之名無法撼動!開拓全新世代的 HONDA「NSR250R/SP」
Webike編輯部

FIM EWC/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National Motos的No.55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FIM EWC/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National Motos的No.55

 

在FIM EWC的賽道上,National Motos的賽車一直相當容易分辨,因為他們自2006年開始就一直使用55號與藍、黃塗裝配色的HONDA賽車,同時也在當年拿下24 Heures Motos的分站冠軍。

 

National Motos是FIM EWC中歷史最悠久的法國車隊,HONDA位於巴黎地區的經銷商Pipo Baldit早在1971年就創立了該車隊。從那年起,National Motos就在兩場於法國舉辦的耐力賽中(24 Heures Motos和Bol d’Or)不曾缺席,除了2016年。

 

這支由志願者組成的車隊於1992年24 Heures Motos上大獲全勝的攻佔上頒獎台第3名,車手陣容包括Guy Bertin、Adrien Morillas和Arnaud de Puniet (前MotoGP車手Randy de Puniet的父親)。

 

當時National Motos使用的數字是Pipo的幸運數字5,在過去的每個賽季中,車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前10名,在2005年的第24屆Heures Motos上排名第4、在Bol d’Or上排名第5。

 

2006年,由於5號必須是參加全年度賽季的車隊才能使用的號碼,因此National Motos在24 Heures Motos將參賽號碼改為55,並隨後與車手FrédéricProtat、Olivier Four和Dani Ribalta一起取得了當站勝利。自2006年以來,National Motos一直使用55作為參賽號碼,現在更參加了FIM世界耐力錦標賽的整個賽季。

 

在Pipo於2012年底去世後,他的兒子Stéphane和National Motos的組員繼續了他在1970年代所面臨的挑戰:與官方支持的車隊爭奪勝利,同時也訓練新一代的年輕車手。

 

不僅如此,Stéphane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Eric一起接手了最近剛滿50周年的Pipo Baldit,而現在Stéphane的兒子Luc和Nicolas也加入了National Motos。

EWC系列專欄

由於史無前例的全球健康危機, 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的主辦單位Eurosport Events為…繼續閱讀

 

 

 

 

數字8是Bolliger Team Switzerland的幸運數字,這家公司持續25年來為FIM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 Trickstar在去年(2018-2019)賽季奪得FIM EWC的年度桂…繼續閱讀

 

 

 

 

數字15,對Suzuki Endurance Racing Team (SERT)而言是他們贏得FIM EWC世界軍的次…繼續閱讀

 

 

 

FIM EWC/擁有更大野心的Maco Racing Team

由歐洲YAMAHA官方支援的斯洛伐克車隊Maco Racing,在24 Heures Motos上推出新…繼續閱讀

 

 

 

 

Gregory Fastre曾在2012、2013年分別與Penz13、Motors Events一起贏得世界耐力錦…繼續閱讀

 

 

 

 

Wojcik Racing Team在2019-2020世界耐力錦標賽的Bol d’Or開幕戰中取得優異成績後…繼續閱讀

 

 

 

 

YART Yamaha的義大利車手NiccolòCanepa對雪邦8小時耐力賽的記憶猶新。「當我越過…繼續閱讀

 

 

 

 

Webike SRC Kawasaki France在排位賽可圈可點的表現,讓他們成功進入到Top 10 Trial的單圈…繼續閱讀

 

 

 

來自日本最大的摩托車零配件購物網站Webike,正式成為FIM世界耐力錦標賽(EWC)的官方合…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EWC 世界耐力錦標賽官方網站」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FIM EWC/1個號碼1個故事-關於National Motos的No.55
Webike編輯部

CBR1000RR-R/S1000RR馬力機殘酷實測!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CBR1000RR-R/S1000RR馬力機殘酷實測!

 

大家殷切期盼的「真正的HONDA」,重新以「CBR1000RR-R」這個最好的型態再度歸來。為了測試它的真正實力,因此《Young Machine》特別展開了日本國內最早的全套測試。

 

一般來說原廠所公布的最大馬力值通常都是測量引擎曲軸的數值,因此實際傳遞到後輪時的輸出馬力會因為在傳動系統的浪費根本達不到這個數字。雖然CBR1000RR-R的額定馬力是217.6ps,但是實際測量出來的馬力數值到底會是多少呢?

 

雖然S1000RR在2019年式變成新版之後,比起第一代的確明顯變得更加偏向賽道騎乘,…繼續閱讀

BMW強大到令人深感震撼!在後軸出現型錄上的數

 

這次我們測量馬力時是以4檔來進行測試。由於圖表橫軸顯示的是速度,因此無法判斷在同一轉速範圍時的差異,但是S1000RR在後輪測試出來的馬力竟然和型錄上是一樣的。

 

因為是使用判定稍微嚴苛的DYNOJET動力計測量出這個數,因此曲軸的馬力想必會超過230ps。雖然CBR1000RR-R因此被S1000RR遮住了光環,但是額定217.6ps的RR-R在後輪測出的數也有202ps,考慮到在傳動系統浪費掉的馬力(8~10%)的話,後輪的馬力可以說與額定數相同。

 

將上面圖表橫軸改成時間後,就會變成下面的圖表。它所顯示的是從油門握把全開到轉速限制器作動為止所需要的時間。雖然兩台車都是在同一轉速開始油門全開,但是S1000RR轉速拉高的速度比較快,到達轉速限制的時間也快了3秒。

 

負責測量的EGUKEN Garage江口先生表示「就算將RR-R的右手握把全開,電子控制的節流蝶閥依舊感覺沒怎麼打開,特別是在低中轉速時這種情形最明顯」。這樣的設計是近年為了讓高輸出馬力的摩托車能容易操縱經常採用的方法,反過來說,這或許就代表著RR-R還能更快?!

 

 

騎乘姿勢的比較

CBR1000RR-R:完全就是針對賽道使用

坐墊高度雖然與S1000RR幾乎相同,但是坐墊下方的車架護蓋剛好貼到腿部內側,因此感覺上兩隻腳無法向下直直伸出去,雙腳著地性大概就只有兩隻腳的腳尖能夠踩到地面的程度。

 

雖然實際騎起來比S1000RR感覺更小台一點,但是因為油箱有一定的寬度,所以跨坐上去之後會覺得它很大台。相較於坐墊位置來說,把手距離相當遠,而且也比較低;雖然有一定的垂直角,但是也不會太集中,騎乘姿勢可說是相當向前傾斜。騎起來自然非常累人!

 

S1000RR:考量到在一般道路上騎乘的體貼

在雙腳著地性方面,只有兩隻腳的腳尖能碰到地面這一點與RR-R相同,但是卻能自然地將兩隻腳往下伸。坐墊以及油箱後面都容易給人一種修長的感覺。多虧了上三角台與把手一體成型的特殊設計,因此相較於坐墊來說,把手的位置並不會太低。再加上把手寬度也比RR-R窄了一點,而且也比較集中一點,因此把手的位置自然會感覺比RR-R還要更近一些。應該也能用於兜風旅行!

 

其他細節照片

CBR1000RR-R▲【申請專利許可中的技術結晶】與RC213V擁有相同缸徑與衝程比的並列四缸引擎也使用了鈦合金鍛造活塞桿以及類鑽碳膜(DLC)加工的凸輪軸。在排氣系統方面,包括消音管在內的排氣閥都是HONDA與蠍子管(AKRAPOVIC)共同研發。

 

▲SP版的前輪煞車卡鉗採用了Brembo製的Stylema煞車卡鉗,煞車主缸使用了Brembo製的半輻射式幫浦,前後避震器則是Ohlins製的電子控制避震器。

 

▲【理所當然是全彩色】搭載了能準確且直覺式操作功能滿載的電子控制裝置的儀表板,5吋全彩液晶螢幕不只變大而已,解析度也跟著提升。IMU慣性測量裝置則是採用了Bosch製的六軸IMU。

 

BMW S1000RR▲【「ShiftCam」可變汽門揚程系統】透過進氣汽門正時與揚程量可變化的ShiftCam來兼顧低轉速時的穩定以及高轉速時的高出力。進氣歧管採用了類鑽碳膜(DLC)加工。

 

▲高階版「M Package」更採用了碳纖維輪框、輕量的M版電瓶以及高級感的M版坐墊等等配備。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半自動懸吊系統的DDC版,這次的測試車就是這台。前輪煞車卡鉗則是使用了美國HAYES製的對向四活塞煞車卡鉗。

 

▲【賽道用也不只一種而已】判讀性優異的6.5吋全彩色液晶螢幕除了一般騎乘用的模式之外,還專門為賽道騎乘設計了3種畫面。搭載了Bosch製六軸慣性測量裝置(IMU)。

相關車型頁面

WGP王者讚不絕口!HONDA「CBR1000RR-R」國際試乘會

HONDA早在今年(2020)1月底,就在卡達的羅賽爾賽車場(Losail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辦了國際試乘會 …繼續閱讀

 

 

【丸山浩專欄】賽道極限試駕「CBR1000RR-R SP」!

極速測試、0-1000m加速測試、賽道單圈及後輪輸輸出馬力測試…在日規正式發表前,《Young Machine》就 …繼續閱讀

 

 

 

4檔直上299km/h!「CBR1000RR-R」賽道測試影片公開

日本自動車研究所(Jap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JARI)有一條高速賽道以及一條綜合測試賽道 …繼續閱讀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CBR1000RR-R/S1000RR馬力機殘酷實測!
Webike編輯部

Benelli投入巡航車款市場!「BJ1200J」推出在即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Benelli投入巡航車款市場!「BJ1200J」推出在即

 

前兩天春風發布了自家的公升級國賓公務車以後,老對手Benelli的三缸公升級巡航車型也有了新的進展,名稱型號為BJ1200J,而且這款車的完整狀態也公佈了出來。

 

 

這款車型之前在中國工信部已經公佈過相關訊息,看來這是隨著春風的公升級國賓公務車發布後,Benelli這邊也開始坐不住了。

 

 

不同的是,Benelli的這台公升級巡航車型很有可能搭載實際排氣量為1209cc的三缸引擎,最高時速為220km/h。

 

 

從外觀設計上能夠看得出這台車跟現款的黃龍巡航採用了相同理念,甚至還有很高的相似度。

 

▲黃龍巡航600

 

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會是第二台中國自主品牌的多缸公升級巡航車款了,其目標也很明顯地就是衝著春風的公升級國賓而來。

相關新聞頁面

爆炸的藝術!Benelli「TNT 600i」2020年式發表

販售多年的四缸神車TnT600i(黃龍600)終於迎來了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改款,不但升級加入了滑動式離合器 …繼續閱讀

 

 

 

完整重現義式美學!Benelli「752s」

752S是Benelli重新回歸中排氣量街車車款的首部作品,不僅外觀造型飽滿且大燈向下傾斜使其充滿 …繼續閱讀

 

 

 

英倫復古新選擇!Benelli「Imperiale 530」

Benelli在去年(2019)曾推出過一款英倫復古車款帝國400,是一款讓不少車友都熱於改裝的車型 …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牛摩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Benelli投入巡航車款市場!「BJ1200J」推出在即
Webike編輯部


【台灣山葉】SMAX/FORCE 免費預約自主召回改正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台灣山葉】SMAX/FORCE 免費預約自主召回改正

感謝各位消費者長期以來對台灣山葉機車的愛護與支持。對於本回車輛召回造成之消費者困擾,敝公司深感歉意。

 

對於購買召回車輛之消費者,我們將以掛號專函通知相關訊息。懇請洽台灣山葉機車各地經銷商預約,接受免費之召回點檢改修服務。

以下為詳細召回車款型號及原因說明

瑕疵零件 & 所屬系統與位置
  • 汽缸蓋鎖付螺帽 90179-08518 (附圖)
現象
  • 造成汽缸蓋墊片的氣密性不佳,若冷卻水滲入燃燒室,會有點火不順現象,最壞情況下將無法發動或引擎怠速熄火情形發生,恐影響行車安全。
原因
  • 鎖付汽缸蓋的螺帽,部分螺帽的牙部形狀不佳,而影響鎖付時的摩擦力,可能導致鎖付扭力不足。
改正措施的內容
  • 全數免費更換汽缸蓋墊片及鎖付螺帽,(作業時間約2.6小時)。
  • 已改正車輛,將在車體打刻號碼旁黏貼識別標籤。
廠牌 型式 引擎號碼與製造期間 對象台數
YAMAHA SMAX XC155 G3B5E-000153 ~G3B5E-073697
2014 年 07 月 09 日~2017 年 10 月 11 日
37,622台
FORCE XC155R G3H8E-000106 ~G3H8E-040896
2016 年 06 月 14 日~2017 年 10 月 05 日
34,713台
(計 2 型式 / 2 車種) 合計: 72,335台

附圖:瑕疵部品位置說明

 

詳細情報請洽詢免付費客服專線或全國授權之經銷商

● 免付費客服專線:0809-080-991
上班時間:08:00 ~ 12:10、13:00 ~ 16:40
週一 ~ 週五(國定假日與公司假日除外)

● 全國經銷據點
上班時間:10:00 ~ 20:00
週一 ~ 週六(國定/特定假日除外)

全國經銷據點查詢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個資蒐集、處理、利用宣告

  •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個資蒐集、處理、利用宣告
  • 個資蒐集、處理、利用機關: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目的:專案辦理車輛零件召回改修。
  • 個人資料類別:辨識個人者;執照或其他許可;及其他與執行上述目的相關業務。
  • 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在中華民國地區於上述目的專案辦理期間,用以聯絡車輛所有人辦理零件召回改修事宜。
  • 不提供時對其權益之影響:您可以自由選擇提供或不提供個人資料,如您選擇不提供個人資料時,本公司將無法繼續進行召回改修專案服務。
  • 當事人權利行使:當事人可隨時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進行查詢或請求閱覽;補充或更正;製給複製本;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及刪除等權利。

 

資料來源 「台灣山葉」

 

【台灣山葉】SMAX/FORCE 免費預約自主召回改正
Webike編輯部

平價街頭鬥士 YAMAHA「FZ25」改款登場!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平價街頭鬥士 YAMAHA「FZ25」改款登場!

雖然YAMAHA的FZ25是一台非常不錯的250cc入門車型,但大部分選擇250cc的車主,對於目前FZ250的外觀都覺得有些過時,因此YAMAHA就在印度市場進行了一次改款。

 

 

本次改款依舊沿用了250cc單缸搭配5段變速箱的Blue Core引擎,但最大馬力小漲至20.5ps。

 

頭燈改為LED燈具並與MT-15有著相近的設計概念

▲現行款FZ25

 

▲新年式FZS25

 

 

▲新增了USB充電口,但不得不說這完整度…

相關新聞頁面

全線戰力補齊!YAMAHA「MT-125」歐洲發表

日本國內現在正掀起一股125cc運動車款熱潮,而在亞洲與歐洲地區也因為駕照制度…繼續閱讀

 

 

 

YAMAHA 2020年式「XMAX」新色推出

能讓騎士體驗到輕快且自然操控感的YAMAHA運動速克達「XMAX」將推出的三種新色…繼續閱讀

 

 

 

中量級距震撼彈! YAMAHA 2019年式「YZF-R3/R25」發表!

2019年式YZF-R3/R25在前懸吊裝置方面採用了倒立式前叉及全液晶儀表板,車頭的…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牛摩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平價街頭鬥士 YAMAHA「FZ25」改款登場!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超越神的存在 HONDA「CB400 FOUR」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試乘報告】超越神的存在 HONDA「CB400 FOUR」

CB400系列是HONDA街車家族最龐大的支系,車型眾多、歷史悠久,最廣為人知的車型無疑是SF系列,後來搭載VTEC 引擎的車款更讓車迷津津樂道。

 

其實在CB系列中還有一款車型,雖然沒有同門兄弟的名氣大,也只是生產了兩年,但每一個知道它的車迷都無法忽視它的存在,直到該車款停產多年後的今天,仍有車迷在四處尋找它的踪影,這款車型就是本期试乘的主角-CB400 FOUR。

 

回望從前

想了解HONDA FOUR車系的歷史,我們必須“穿越”到上世紀的70年代初。當時,著名的HONDA CB750已在美國市場打開局面且銷量節節攀升。受此鼓舞,HONDA幹勁大增,決心將“CB”這個為他們帶來好運的車係發揚光大,來個牆外牆內都開花。

 

 

彼時,日本國內市場仍以單缸車為主,兩行程車型占有很大比重,外觀氣派、動力強勁的四缸引擎尚屬於“高科技”機型。HONDA有意在國內延續CB750的成功,推出一款搭載四缸高性能引擎的高檔民用車型。受國內交通法規約束,新車型的引擎排量被限制在了399cc以下,馬力輸出也有所限制。所以,HONDA能夠推出的只能是400cc級CB車型。

 

 

既然750cc升級車型都能生產,400cc級當然不在話下,於是在1974年,HONDA有史以來第一輛400cc級四缸CB車型面世,這款車型的全稱就是CB400 FOUR 。

 

因為這款車,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HONDA現今所生產的任何一個款式的四缸CB400車款,都是CB400 FOUR 的子孫,因為這款裝配OHC汽門的車型,讓HONDA開始了在此排量區間四缸民用車領域的崛起。

 

 

進入1977年,HONDA在CB400 FOUR 的基礎上升級換代,推出了四缸CB系列的第二代車型。只是隨著競爭對手的發力,這款在性能和外觀上都有提升的新車型並沒能在銷售上刷新一代的記錄。信心大受打擊的HONDA曾一度放棄了“CB”的車款型號,在其後陸續推出了CBX400、CB-1 400等車型。

 

進入90年代,日漸興旺的四缸街車市場讓HONDA鼓足了幹勁的讓CB400重返江湖,並在HONDA的精工打造之下逐漸與對手拉開距離,成為日本國內乃至亞洲摩托車壇中最暢銷的400cc四缸街車。這段時期,CB車系最具代表性的車型便是車迷們所熟悉的CB400SF,而第一代CB400 FOUR 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去了遠方。

 

緬懷過往

進入1990年代中期,漸漸興起的復古風潮蔓延到了400cc級四缸街車領域,一些做得較早的車型已經從中得到了實惠,譬如KAWASAKI的西風400、YAMAHA的XJR400等。當時,HONDA在400cc級常規街車領域已是難逢敵手,實在是沒有“復古”的必要,但HONDA還是決定玩一把復古,推出CB400的復古版本。

 

 

於是在1997年,復古CB出現在車迷面前,這款廠內編號為NC36的復古車型的全稱與第一代四缸CB400完全相同,也是CB400 FOUR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HONDA的用意-用這款復古設計的車型向先輩致敬,並以此來表達HONDA對第一代CB400的感激和緬懷。

 

在造型設計上,HONDA參考了首款車型的外觀特徵並融合了現代元素,譬如制動系統,前輪為雙碟盤配雙活塞卡鉗,後輪也採用碟式煞車,里程表採用了最新的電子顯示;四缸引擎較之30餘年前的“先進機型”更是堪稱先進-源自CB400SF的DOHC四缸引擎設計精良、動力充沛,絕對是今非昔比。

 

為了突顯出古典感,HONDA增加了汽缸散熱鰭片的數量並加大了面積,使其在外觀上接近氣冷式引擎,看上去更有味道。在“古典感覺”的營造上,設計師不遺餘力,一些設計與現代風格是背道而馳的-輻條輪框、雙側四出的鍍鉻排氣管尾段等,營造出了濃郁的古典風格。

 

李彬愛“四眼”

我們遇到的車迷李彬是個街車愛好者,接觸摩托車以來幾乎都是騎的四缸街車。一個人若是成天吃一種食物,總會膩味的,騎多了新款“現代”車型的他也漸漸沒了感覺,想換換口味了。

 

目標當然還是四缸街車,但造型一定要“有味道”。尋找的過程是漫長的,在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車壇,越是新款,成為“老款”的周期就越短。網上、現實中四處尋覓,始終無果。

 

 

2011夏天的一個午後,所屬俱樂部的負責人發給李彬幾張照片,說是一個二手車網站正在賣的HONDA“四眼煙槍”,問他有沒有興趣。“四眼煙槍”是一些車迷為CB400 FOUR取的外號,源自它的四根排氣管。在看到照片的瞬間,李彬認為這就是自己要找的車,CB400 FOUR古樸厚重的整體造型深深打動了他,讓他立馬生出擁有的慾望。

 

 

現在這輛藍色的CB400 FOUR則是李彬的第二輛“四眼”,同樣來自千里之外,區別是比第一輛更新、車況更好。

 

 

李彬對CB400 FOUR的總體性能大加讚賞。他說,對比之前騎過的CB系列車型和其他廠家的400cc級街車,他感覺CB400 FOUR在動力輸出方面最明顯的不同是低、中轉速時的扭力增強了,而且,五段變速的設計也讓操控得以簡化,更適合城市街道的路況。

 

中段扭矩性能的增強並沒能讓高速性能有太過明顯的削弱,雙人騎乘時的最高時速也能輕鬆超過130km/h,散熱片數量和面積大幅增加與水冷式系統的良好工作相得益彰,提高了四缸引擎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騎起來毫無壓力。

 

此外,CB400 FOUR的制動系統和騎乘感受也讓李彬豎起了大拇指,他認為:若論駕乘感覺之輕靈、制動效果之可靠,此車絕對有實力對決現在生產的任何一款同排氣量四缸街車,而且僅憑那接近雙缸車的輕快感,在同類車中也是不多見的。

 

駕馭經典

半天的试乘,我和車手soloist騎著CB400 FOUR穿過街巷小道、駛過田野中的林蔭大道,經歷了各種路況。solois的感受是這款車騎起來真舒服,引擎運轉平穩震動小,駕姿也很舒適。

 

筆者基本認同李彬對此車的評價,很喜歡這款小排量四缸車的低扭設置和操控,尤其是舒展的坐姿,非常適合日常休閒代步。當然,有得就有失,強調韻味和舒適的CB400 FOUR是一款復古街車,不是運動型街車,它在騎乘姿勢、懸吊、動力等方面的調校最大限度滿足了舒適性,但無法滿足運動駕馭的需求,譬如高速過彎的操控便捷度和整體穩定性。

 

 

事實上,CB400 FOUR最讓車迷關注的地方也不是性能,而是它簡單利落、古樸典雅的古典造型-規格適中的車身上,韻味十足的輻條輪框、錯落有致並高度對稱的四根排氣管、圓潤中隱藏著倔強線條的飽滿油箱和引擎,還有恰到好處出現的熠熠生輝的鍍鉻零件等,這一切都在向觀者傳遞著那個並不遙遠卻早已逝去的年代的點點痕跡。

 

可以說,這是一款在造型上極具感染力的車型,它的外形和性能已經決定了它的經典車地位。所以,在許多車迷眼中,CB400 FOUR的經典不是源於存世數量的稀少,而是它內外兼修的優秀和獨具一格的品位。放眼摩托車壇,這個標準其實正是經典車型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必備條件,也是衡量一款車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

 

 

復古版本的CB400 FOUR只生產了兩年卻擁有大批粉絲,該車在產和銷售期間,嚴重威脅到了以KAWASAKI西風400為首的日產同類車型,並一度成為日本國內同類車中的銷售冠軍。CB400 FOUR停產後,許多車迷卻對這款曇花一現的車型念念不忘,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款緬懷過往的車款又成為復古車愛好者的搜尋對象,以至於此車在二手車市場的售價始終居高不下,一經出現便立馬被“秒掉”……

 

▲文中試乘圖片在封閉道路內拍攝。

相關新聞頁面

HONDA「CB400SF」霧面銀新色限量登場

搭載HONDA最自豪的水冷式並列4汽缸引擎、長期熱銷的運動街車車款「CB400SF」即將推出限量新色「金屬霧  …繼續閱讀

 

 

 

當新生代遇上神話般的存在「Z400/CB400SF」

KAWASAKI雖然在1000cc到125cc級距都分別推出了不同排氣量的「Z」車款,但是「Z」並不只 …繼續閱讀 

 

 

 

【試乘報告】新舊款 HONDA「CB400SF」評比測試

HONDA自1992年推出的熱銷車款CB400SF,為了配合日本平成28年(2016)的廢氣排放標準,進行 …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牛摩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超越神的存在 HONDA「CB400 FOUR」
Webike編輯部

【試乘報告】街道悍將 HONDA「CBF190R」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試乘報告】街道悍將 HONDA「CBF190R」

 

【HONDA CBF190R】細節&試乘報告

由中國的新大洲HONDA生產製造的CBF190R,雖然是搭載184cc的OHC單缸引擎,但這台車的底盤裝置可是配備了倒立式前叉及輻射卡鉗,在日本的售價更是只要35萬9000日圓(含稅),到底它的性能表現如何呢?以下就為大家送上試乘報告。

1.Street Fighter的造型

 

 

CB190R的全長/全寬/全高為2,029mm/739mm/1,041mm,軸距1356mm、車身重量142kg,搭配斜向設計的頭燈加上分離式把手等,CBF190R採用了純正的Street Fighter的造型,油箱的隆起及坐墊的設計也都強調出份量感。前叉、煞車、引擎外蓋等重要部分採用金色零件也呈現出一種運動風。

 

CB190R共有採用單色系,日本售價349,000日圓的「STD」版、採用雙色調日本售價359,000日圓的「SPORTY」版,以及這次介紹的「SPORTY HRC」版等總共三種版本。

2. 雖然是分離式握把,但騎乘姿勢卻意外地輕鬆

 

CB190R的坐墊高度為769mm,以身高172cm、體重75㎏的筆者來說,兩隻腳腳跟都能夠穩穩踩到地面、膝蓋也不會覺得卡卡的。雖然上半身的姿勢稍微有點向前傾,但是卻不會覺得太難受,不管是上下班、上下課或者是兜風旅行應該都非常適合。

3. 騎著輻射層輪胎到處走

使用輻射層輪胎騎得進攻一些也非常快樂!

在以前,就算是知名廠牌,像這種車款是在日本以外的地方生產的摩托車,騎起來都只會有種「嗯,不怎麼樣!」的感覺,雖然那時候總是覺得百思不解,但最近這一類型的車款卻明顯有了進步。

 

以前這種車通常都只是金玉其外而已,大部分車款都是連製造方向都搞不清楚的是到底要將它們劃為「商業車款」或是「運動車款」的問題車款,但是實際騎了這台CBF190R之後就會發現到,它根本就是一台運動車款,這也讓人對現在製作技術的進步大為吃驚。

 

首先,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排氣量車款最讓人在意的問題-高速公路的騎乘表現。雖然一般運動車款的變速箱都是6速居多,但是這台車的變速箱卻只有5速而已。「這台車的最高速極限應該也會很早就出現吧?」雖然筆者抱持著這種想法開始試騎,但不管是在最高速或者是車體安定感的部分,它完全沒有讓人覺得哪裡有缺。

 

雖然這台車的最高時速只有120km/h的確不怎麼樣,甚至超車時的加速也不怎麼強,但是它卻照樣能讓騎士在高速公路上自由奔馳,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的話,那就是在高速公路上騎乘時,它能夠達到與輕型車(K CAR)相同等級的騎乘表現。在車體的部分,不管是超車還是變換車道等等,在高速公路上移動時並不會讓人感覺不安,因此可以放心地進行騎乘。

 

如果說在高速公路上騎乘時有什麼讓人會特別在意的話,那就只有氣冷式引擎而已。雖然這次試乘時騎乘的時間並沒有非常久,但是像這種小排氣量的氣冷式引擎,在高速公路上的常用轉速範圍很容易變高。

 

一般來說,這種車不適合在夏天時長時間騎在高速公路上,因此建議最好每騎一個小時就停下來休息一下,順便檢查看看摩托車的狀態,只要注意到這一點的話,就不太會有什麼問題出現。就算是想要進行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長距離旅行也不是問題。

 

接下來則是大家等待已久的山路騎乘部分。標準配備的輪胎是剛性很高、能夠應付運動騎乘的輻射層輪胎,雖然同樣是CBF190系列的「TR」採用的是低價格&重視騎乘感的斜交層輪胎,但是「R」採用的卻是輻射層輪胎。

 

或許這樣的區分主要是為了配合各自的風格而作出區別?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實際試騎看看!筆者特別在大彎度的彎道測試了轉彎內傾斜掛,沒想到騎起來竟然意外地棒。

 

雖然它的排氣量只有184cc,引擎馬力也不怎麼充沛,但是這台車的底盤裝置卻做得非常好,完全感覺不出來這台車只有36萬日圓而已,騎在彎道上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雖然它用的不是那種高級的懸吊裝置,但是車架&避震器的作動非常協調,再加上輻射層輪胎的抓地力,因此從輪胎傳來的抓地狀況完全可以清楚感覺到。

 

 

也就是說,騎士可以明確感受到輪胎是怎麼樣接觸到地面,而且油門也能夠大開,在那種讓人神經緊張的騎乘場面也能夠輕易控制住煞車。換句話說,就是想要進攻騎乘也非常容易。

 

雖然說當轉彎傾角感知器出現聲音時油門就要減緩,不過換個地方的話,可能就可以直接摩擦膝蓋過彎,這台車被打造成一台能夠迅速回應的風格。這台CBF190R就算是拿來運動騎乘,也完全能夠讓騎士享受到騎乘樂趣。

4. 細節 儀表板&燈具類

▲儀錶板能顯示時速、轉速、剩餘油量、時間、總里程、單次里程、檔位等資訊量相當充足。

 

CB190R的頭燈、尾燈、方向燈等燈具類全部都採用使用壽命較長的LED燈具,儀表板不僅使用全數位還有檔位顯示,讓騎士想要確認檔位時也變得非常容易

引擎

【引擎型式/排氣量】氣冷式四行程OHC單缸引擎/184cc
【最大馬力】12.4kW/8,000rpm
【最大扭力】16.3Nm/7,000rpm

 

設定成在日本也能夠騎上高速公路的184cc,雖然最大馬力16ps/8,000rpm、最大馬力1.6kg-m/7,000rpm,變速箱也只有5速的不算出色,但整體表現在感覺上是和前不久SUZUKI推出的VanVan 200相差不大。

握把

雖然是分離式握把,但是位置設置的相當高,所以坐上去不會有憋扭的感覺,運動騎乘時感覺也很穩固。

底盤裝置

【輪胎尺寸】前輪:110/70R-17、後輪:140/70R-17

 

特色就是無比豪華的底盤裝置。前叉是Φ36mm的倒立式前叉,後輪則採用了中置單槍後避震器,輪胎也選擇了剛性比斜交層輪胎更高、更適合運動騎乘的輻射層輪胎。

煞車裝置

前後都採用NISSIN的卡鉗搭配固定浪花碟盤,同時前輪也標配ASB裝置,讓騎士能夠避免因為急煞而造成的摔車,是一項不管上下班、上下課或者是下雨天騎乘時,都能夠讓人感到安心的裝置。

齒盤

 

雖然搖臂採用方形鐵管,但為了讓調鏈器的部分可以容易看到,所以在設計上下了工夫,後齒盤的齒數為45、鏈條則是428的無油封鏈條。

後懸吊裝置

 

雖然CB190R的中置單槍後避震是採用無連桿的設計,但是可以調整預載,在雙人騎乘或者是載運東西時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坐墊

 

騎士座位寬敞的一體成型坐墊。後座坐墊採用了防滑加工,紅色的縫線看起來非常時髦。

排氣管

 

排氣管尾段的形狀是三角形,採用能夠增加轉彎傾角的運動風款式,輕快的排氣音並不會讓人感到吵雜。

腳踏

雖然一樣是CBF190系列,但是和TR的腳踏完全不同,「R」採用的是平坦的腳踏設計,不過腳踏位置幾乎相同。

油箱

加油口蓋使用鉸鏈設計,因為開口很大,所以加油時很輕鬆,且油箱容量有12L,續航距離自然也變得很長。

中駐

 

因為是無油封鏈條,所以需要經常上潤滑油或調整,不過因為將中駐列為標準配備,所以作業時也會相當方便。

後座腳踏

 

可折式後座腳踏在底部固定的地方也有行李掛鉤供使用,支架也是使用螺絲固定的款式。

收納式行李掛鉤

 

折疊式的行李掛鉤可以收到坐墊內側。掛鉤的位置設計在後座坐墊正中間,感覺有點難用。

車載工具

 

不管是工具內容或是做工等一點都不豪華,但附上了現在極為罕見,能夠調整後避震預載時使用的扳手。

後座扶手

 

除了坐墊帶之外,尾燈前面有凹陷處,這些地方都是設計給後座乘客抓住的地方。

把手開關


▲【右】啟動器開關/頭燈ON&OFF/熄火開關

 

▲【左】切換頭燈&超車燈/方向燈/警報器

 

雖然外表看起來像是普通的把手開關,但是在夜間騎車時絕對會讓騎士大吃一驚!把手開關內部都內建了LED燈,讓騎士在晚上可以輕鬆看到開關。

適合不只想要日常代步工具,還想要騎車攻嶺的騎士

 

在日本只要35萬9,000日圓(三色版/雙色調)這種容易入手的價格就能買到,既可以騎上高速公路也能夠讓騎士享受到山路騎乘的樂趣,具備豐富的用途,不只能夠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也適合推薦給想要開始挑戰兜風旅行的摩托車新手。

相關新聞頁面

搭載184cc氣冷式單缸引擎的CB190X,以目前小排氣量級距熱絡的市場來說,如果能…繼續閱讀

 

 

 

 

CBF190TR和最近話題度滿點的XSR155一樣採用新古典風格,帶來經典又充滿活力的年輕外…繼續閱讀

 

 

 

資料提供「Webike編輯部」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試乘報告】街道悍將 HONDA「CBF190R」
Webike編輯部

【PGO】智慧電車門市推『今夏三重奏』

$
0
0

Webike摩托新聞
Webike摩托新聞 - 提供國内外最新業界情報、新車新聞、賽事消息、重機與機車相關商品及服務訊息,還有車界知名專家專欄請不要錯過!台灣摩托車新聞專門網站。

【PGO】智慧電車門市推『今夏三重奏』

第一重:賞車試乘送 Let’s Cafe 全家咖啡券

活動時間:5/6~7/31
活動內容:至全台 PGO智慧電車門市賞車,加入門市專屬Line帳號,填寫試乘切結書並完成試乘活動,即獲贈 Let’s Cafe 全家咖啡券乙張。
活動期間,一人限換一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於門市試乘前務必出示普通重型機車駕照給門市人員確認。

第二重:填寫問卷抽 Switch 大獎

活動時間:5/6~7/31
活動內容:依各門市規劃試乘路線試乘,試乘完畢掃描活動QRcode,並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及試乘心得,即可抽 Switch 等大獎。
獎項如下:
頭獎: Nintendo Switch 藍紅主機 ,每月抽1名。(市價9,780元/組)

貳獎:機車小U手機架,每月抽2名。(市價1,980元/頂)

參獎:ZEUS安全帽1頂,每月抽2名。(市價$ 1,000/頂)

肆獎:Laking潮T,每月抽10名。(市價$ 980/件)

第三重:購買 Ur1 抽 Ur1 乙台

活動時間:5/1~7/31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於全台 PGO電動車門市購買 Ur1 之車主,會於當月月底收到簡訊通知,凡填寫簡訊連結的活動問卷並確實提交完成之車主,即可獲抽獎資格。
抽獎時間:於八月初進行開獎,共抽出一台 PGO Ur1 。

注意事項

欲參加「今夏三重奏門市試乘/賞車抽大獎」(下稱「本活動」)之顧客(下稱「顧客」)於參加之同時,即視為同意接受本注意事項之規範;如不同意本注意事項之全部或一部份,請勿參加本活動。

2020 年 5 月 6 日起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止(下稱「活動期間」) ,參加人(須非法人或相關團體) 於 PGO 電車門市參加第一重試乘活動,並完成活動指定程序者,可獲贈「Let’s Cafe全家咖啡券 」乙張;參加第二重試乘活動,試乘完畢填寫問卷並完成提交者,可獲「Nintendo Switch 藍紅主機」等大獎之抽獎機會乙次。
2020 年 5 月 1 日起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止(下稱「活動期間」) ,參加人(須非法人或相關團體)於 PGO 電車門市購買 PGO 智慧電車 Ur1並完成交車者(需於活動期間建立訂單並開立發票),並完成活動指定程序者,可獲「PGO 智慧電車 Ur1」之抽獎機會乙次。
第一重之「Let’s Cafe全家咖啡券」將由 PGO 電車門市人員直接交付予完成指定活動程序之參加人;第二重之「抽獎贈品」將以直接寄送指定地址的方式交付予車主(寄送地址為參加人於 PGO 門市填寫之試乘問卷所提供之會員資料)。車主同意,經成功投遞至「聯絡地址」即視為贈品交付完成。如 PGO電動車 無法成功投遞贈品或聯繫到車主(以主動聯絡 3 次為限),或車主未依 PGO電動車 聯繫時指定之期限前使用或領取贈品,均視同放棄受贈資格, PGO電動車 除不提供任何補償外,亦不遞補受贈名額。
PGO智慧電車 門市指 PGO電動車官網 公告之門市。
「Let’s Cafe全家咖啡券」贈品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參加人參加本活動所獲贈之抽獎贈品,其款式、大小、顏色等均以實物為準,參加人不得挑選。
參加人不得要求 PGO電動車 將優惠內容折現、替換為其他物品、任何其他費用,參加人不得任意轉售贈品。
如贈品缺貨、或因不可抗力之原因(包括但不限於因法令或疫情影響造成工廠停工或運輸中斷等情形)致贈品不能如期交付, PGO電動車 得變更優惠內容,參加人同意無條件接受 PGO電動車 所替換之等值贈品及/或其他減免費用項目/金額。
參加人不得直接或間接,親自或透過第三人,以任何不當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贈送或提供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現金及 / 或服務,招攬非特定之消費者,以累積取得贈品之數量。經 PGO電動車 認定使用不當方式者, 將直接取消該參加人獲得贈品之資格。
贈品相關稅款扣繳事宜,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辦理。
PGO電動車 保留隨時增刪、調整、暫停或取消本活動及本活動辦法內容及細節之權利,無須另行通知; PGO電動車 對本活動及本活動辦法擁有最終解釋權。

 

資料來源 「PGO」

【PGO】智慧電車門市推『今夏三重奏』
Webike編輯部

Viewing all 674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