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力多40倍、車重相差5倍
大部分的摩托車都是以排氣量來做級距的區別,且摩托車的排氣量非常多元,小到排氣量僅50cc的輕型摩托車、51cc~249cc的普通重型摩托車、250cc~999cc的大型摩托車,到排氣量超過1000cc,被稱為Over litre Class(排氣量破千)的級距,甚至市售車款中還有排氣量達到2000cc的車款。 單就排氣量舉例來說, 50cc與2000cc就相差了40倍,以下就以實際車款讓大家有一個更清楚的概念。HONDA的輕型速克達「GIORNO」(排氣量49cc/車重81kg)與HONDA的GOLDWING(排氣量1833cc/380kg)在排氣量上差了37倍、車重則是差了4.7倍,最大馬力則是4.5ps比上126ps的相差了28倍。 如果光從馬力來看,身為超級運動車款的「CBR1000RR」的馬力有192ps,所以在馬力上的差距甚至會拉開到42倍,而在加速性能與最高時速方面,應該也差了將近10倍左右。排氣量越大越難駕馭


依照排氣量的不同,操控特性也會跟著變化

並不是排氣量越大速度就越快
大排氣量車款雖然加速力強最高時速也高,但因為有著一定的車重,所以自然也需要比小排氣量車款更長的煞車距離。另一方面,小排氣量車款雖然加速性能普通、最高時速也不快,但卻可以利用輕盈又精巧的車身衝刺到直線賽段的最後,並維持著高速進入彎道。正如同大家常聽到的,雖然大排氣量車款能在直線道上超車,但小排氣量車款卻能在彎道中逆轉。 此外,在彎道上前半段減速的一次回旋是小排氣量車款比較快,後半改變加速狀態的二次回旋則是大排氣量車款比較有利。而這樣的差異從使用相同車架結構的250cc與400cc兄弟車款,例如Ninja 250/400等車款身上就可以感覺出這個非常細微的差別。一邊騎乘一邊思考如何操控非常的有趣
當然,騎士的技術、賽道的設計及輪胎與懸吊裝置的性能還有其他外在因素也會影響到結果,所以上面所說的並不是絕對,但一般來說就是如此。 因此,在試乘時就必須將排氣量、車重、馬力、扭力、軸距、前傾角、輪胎品牌等數據記到腦海,在騎乘時思考該如何才能比較有效率又安全;或許我們在實際騎乘時並沒有特別意識到這一點,但腦中的確有在做著這件事情。 摩托車就是要一邊思考著該怎麼做、一邊動手操控才好玩,而在這之中最無法拿掉的重要要素就是「排氣量」,而這也就是筆者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Webike摩托快訊」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