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AMIYA在今年(2018)5月首度公開YAMAHA YZF-R1M 1/12比例大小的模型後,接著在9月於全球同步販售。
和實車幾乎無法分辨的高精細度正是研發這個模型的最大目標,因此筆者特地採訪到了TAMIYA的設計師,請他來和大家聊聊在模型製作時的辛苦內幕。
Clik here to view.
▲這款2018年式YAMAHA YZF-R1M的組裝模型是以1/12的比例重現,模型全長172×全寬68×全高97mm,引擎則使用螺絲鎖在車架上,除了讓組裝變得更容易外還可以確保模型強度,同時也推出鋁合金製造的前叉外管等細節升級配件,供進一步追求仿真程度的專業模型師選購。
TAMIYA創立於1946年,從企劃到模具製作、外盒設計等都是由TAMIYA獨自進行,而作為以日本第一的研發力自豪的模型製造大廠,其高超精準度及還原程度都讓TAMIYA在全世界受到眾多粉絲們的喜愛。
TAMIYA早從1970年開始就陸續推出摩托車的模型,並在今年(2018)5月於日本靜岡舉辦的模型展中,首度公開了只有1/12比例大小的「YZF-R1M」組裝模型。
負責設計這款YZF-R1M模型的是TAMIYA企劃研發部的荒木茂樹,喜愛騎乘摩托車的他,近年經手過的摩托車模型包括1/12比例的KAWASAKI Ninja H2以及1/35、1/48比例的軍用摩托車等。那麼,究竟TAMIYA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決定要製作YZF-R1M的模型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因為想要從事模型設計的工作而選擇進入TAMIYA企劃研發部的荒木茂樹。他過去曾參與名作遙控車MANTA RAY (照片右上)等的研發工作,最近則是負責了KAWASAKI H2R的模型設計。順帶一提,上面照片右下角從右邊算起第二個模型的參考人物就是荒木茂樹自己。
「摩托車本身其實非常有魅力,適合模型化的車款也有很多,不過在公司內部,從以前開始就一直討論要將YZF-R1模型化,而這次YAMAHA也為了宣傳YZF-R1推出20週年,因此希望我們製作YZF-R1的模型,所以我們就開始了這次的企劃。在決定車種後,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始進行實車的尺寸測量及收集資料。」荒木茂樹這麼說著,並讓筆者看了他們在進行實車測量及收集資料時的照片。
將YZF-R1M拿掉整流罩及油箱外罩後,TAMIYA的工作人員從各個角度仔細拍攝細節,雖然提到將立體物品以數位檔案資料呈現的話,就會讓人馬上想到3D掃瞄(TAMIYA也會在某些企劃中使用),但這次製作YZF-R1M模型時,只有採用拍攝照片及影片等直接測量各部位數據的方式,透過這樣的工作能讓設計師實際接觸到要製作模型的實體,對模型製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模型化的第一階段就是徹底拍攝實體照片並收集資料。以YZF-R1M的例子來說,我們在YAMAHA的Communication Plaza前進行實際測量,為了能夠準確掌握YZF-R1M的立體結構,還因此拍攝了影片。
「拍完照片、收集完資料後就開始進入設計的部分。因為摩托車是按照各種不同的零件組合起來,所以在模型縮放比例上遇到的困難就和製作汽車模型時不同。
以引擎來說,當空氣進入後噴油嘴會噴射出汽油進行混和然後產生爆炸,最後廢氣會從排氣管排放出去,而為了呈現這個部分,所以我們連空氣濾清器都製作出來,冷卻系統也是因為一樣的理由做了出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連看不到的部分也忠實再現!照片中的配件是模型組裝完成後就看不到的空氣濾清器,雖然看不到,但因為如果沒有這個配件,就不能說這個部分是引擎,所以荒木茂樹認為必須盡可能地做出這個配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散熱水箱及機油冷卻器的設計圖,從設計圖中可以看出連油管都被畫了出來,只要將這些配件組裝起來後,應該就能夠更深入理解摩托車的結構。
「如果真要說我們省略掉哪個部分的話,那就是車架及腳踏被省略掉細節,直接將它設計成一體成型。因為如果將腳踏分開設計的話,就必須要再畫出零件之間的連接面,而這些細小的形狀其實很難成功還原。但即使是省略到某些細節,但YZF-R1M最後零件的數量光是塑膠零件就有160個,比初代的YZF-R1還多了三成。」
在初代YZF-R1的模型推出後已經過了20年的歲月,而在這段期間內,TAMIYA不管是在設計、模具製作技術及準確度上都大幅提高,因此能設計出更精密的模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太過複雜的地方,像是腳踏就直接設計成和車架一體成型,因此得以兼顧細膩的形狀及組裝的容易度,但是從照片中還是可以發現這些讓人驚訝萬分的還原程度。
「模型中的塑膠零件厚度平均有1mm,雖然以1/12比例的模型來說,12倍就等於有12mm,但實車的整流罩可沒有這麼厚呀!所以為了讓大家不要覺得怪異,我們花了很多工夫在設計這一部分,特別是在開口很大的車尾整流罩等部位都讓我們大費周章。」
雖然有些時候在將實體物品縮小成模型後,會加入一些變形讓模型不要走樣,但YZF-R1M幾乎不用多加這一道手續,這是因為YZF-R1M的實車造型本身就非常強而有力,所以根本不用多費工夫,也就是說,即使變成只有一隻手大的1/12比例模型,YZF-R1M的造型還是非常具有存在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細節部分的還原程度還可以再高一點,但如果這樣做的話,模型的零件數量就會增加,而且也會使得模型製作的難度變高,因此在設計的拿捏上真的讓我們感到很棘手。
不過,我們還是努力設計出一款讓大家在組裝模型的過程中,可以知道現在在裝的這塊零件在實車上是什麼功能,還可以了解到YZF-R1M是一輛多麼高性能的超級運動車款。」
荒木茂樹非常有自信的對筆者這麼說,這是一款將YZF-R1M的魅力充分表現在1/12比例的模型,也是除了YZF-R1的車主以外,對喜愛製作模型的人來說不可錯過且值得挑戰的一款模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了重現數位儀表板可以切換顯示畫面的功能,因此特別準備了Street以及Track模式的兩種水貼,為YZF-R1M模型增添了一絲趣味性。順帶一提,Track模式水貼上顯示的是在2015年鈴鹿8耐時的桿位時間。
Clik here to view.
https://www.webike.tw/benefit/sale/2018-12
Clik here to view.

藉由組裝模型來了解車身的結構設計
TAMIYA把YAMAHA引以為傲的YZF-R1做成模型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初代YZF-R1上市的1998年。也就是說,今年(2018)同時是YZF-R1及YZF-R1模型值得慶祝的20週年。 這次推出1/12比例的是採用Ohlins製電子控制避震器的高階版YZF-R1M,在實際見識過YZF-R1M實車模樣的YAMAHA研發負責人平野啟典以及同樣負責實車設計的GK Dynamics設計師坂田功,都對這款模型忠實地還原程度感到讚嘆不已。 「讓我特別感到驚訝的是在1/12比例的模型上,竟然能夠如此完美地重現輪胎的胎面紋路,想必各部位零配件的設計負責人及供應商都會很感動吧!」(平野啟典) 「整台模型的比例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當初在設計時花費心思的零配件,還有我們講究的細節等全都忠實的呈現出來,相信收到這台模型的朋友們也一定會覺得很開心!」(坂田功)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相關車型頁面
【YAMAHA】YZF-R1 【YAMAHA】YZF-R1M相關新聞頁面
歡慶20周年 YAMAHA「YZF-R1M」組裝模型 TAMIYA推出YAMAHA「YZF-R1M」組裝模型「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12月精選優惠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