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控感不同於HONDA的現有車款
簡單來說,CB1000R的操控感非常明確地傳遞出後輪的荷重感,在油門反應方面則是讓人在感覺上好像油門是直接連著引擎般的直接。其實CB1000R不只讓人感覺油門反應相當直接,還能讓騎士感覺出車身整體在騎乘時的荷重以及車身姿勢的變化。 筆者將這個感覺告訴HONDA的研發人員之後,得到了HONDA在CB1000R的身上提高了抗後沉(Anti-squat)的這個答案。 抗後沉(Anti-squat)指的是在大補油門加速時,因為慣性所以會讓車身重心向後移動,導致後懸吊向下壓縮使後輪下沈的狀態。 實際上,這個抗後沉(Anti-squat)作用是筆者在31年前發表的著作「摩托車基礎工學」一書中的理論,能被實際拿來活用讓筆者不勝感激。
後輪荷重不曾間斷
多虧抗後沉(Anti-squat)作用讓車身在騎乘中的姿勢變得容易控制,甚至可以將車輛姿勢變化的節奏配合重心變化的規律藉此讓摩托車前進。 在一次回旋時將荷重移動到前輪並切入轉向角,在接地感變高的同時進行轉向。就筆者個人來說,筆者喜歡能夠在這個時候實際感覺出後輪荷重移動到前輪的車款,不過CB1000R卻是一款將荷重感保持在後輪的車款。 即使後輪荷重從平常的狀態變成負數,也會因為防後仰(anti-lift)作用傳遞出荷重感,筆者以上所述的並不是指荷重就留在後輪上,而是指在保持著後輪荷重感的同時,還能實際感受到前輪的荷重。 關於抗後沉(Anti-squat)/防後仰(anti-lift)能完整發揮作用,最大原因應該歸功於CB1000R轉向裝置的一致性以及車架的剛性平衡。 CB1000R所採用的背脊式車架對引擎的剛性依賴度極高,由於車架本身是以引擎附近為中心將車架彎曲,所以在車架結構上,輪胎接地點的移動量極小,所以接地感和轉向性才可以不會延遲的即時產生。

重視正中消費者下懷的趣味性
HONDA的摩托車款在操控方面曾經被認為「騎乘起來很輕鬆但是缺乏樂趣」,由於HONDA的車款相當平易近人、不挑騎士,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資優生的感覺,但是卻很難在駕馭摩托車的方面帶給人感動。 相反地,日本廠牌以及的車款、特別是義大利廠牌車款就正好正中騎士的下懷,讓人能夠體會到摩托車的騎乘趣味性和操控感的深奧;HONDA的車款之所以不追求這點,或許就是因為這會違背HONDA一直以來的資優生形象。 但是筆者也不能完全肯定這點,因為HONDA的車款並不是只要有一些少數的熱衷粉絲喜愛就沒問題,而是必須讓大多數的騎士都接受才行。 但是這個印象卻在這10年多來慢慢被消除,之所以會如此,筆者覺得這是因為HONDA在追求忠實操控感的同時,也將操控樂趣提升到更高次元。CB1000R仍然維持HONDA一貫的親民風格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CB1000R相關新聞頁面
【試乘報告】新世代標竿 HONDA「CB1000R」 大軍壓境 HONDA 2018 全新CB全戰線到齊HONDA 品牌頁面
HONDA (本田) HONDA RIDING GEAR (HONDA 原廠騎士服裝) US HONDA (北美HONDA)「Webike名家專欄」和歌山利宏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5月精選SA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