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Bimota重新復活的消息在2019年米蘭國際摩托車展(EICMA)上傳開時,當時公布的「TESI H2」憑藉著沒有車架的最新輪轂中心轉向系統震驚所有車迷。
不過,這次我們入手到的KAWASAKI專利許可的申請日期是在2018年夏天,所以當初在確定Bimota設計前,其實也是有可能由KAWASAKI來設計嗎?或者說是還有其他目的?
Clik here to view.
▲Bimota研發中的TESI H2在2月上旬時於SNS社群網路上,公佈了要製作第3台概念車,好像就是照片右邊那台沒有裝上外殼的東西,可以看到支撐前避震器的部分,有關它獨家的輪轂中心轉向系統的介紹請參考相關新聞。
這項專利許可,簡單來說就是「提供容易減少生產成本的跨坐型車款(Saddle-type vehicle)」。用一句話來說的話,相對於採用前叉的車款,TESI H2的前避震器採用了由連桿來平行上下移動的單搖臂系統。雖然有關細節的部分希望大家直接看圖了解,不過因為有點麻煩所以也可以直接跳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輪搖臂使用2根平行的連桿支撐,然後使用連桿(Link rod)傳遞重量到避震器,操舵結構則是從把手下方的轉向軸透過連桿連接到輪轂中心轉向系統,而之所以採用沒有主車架的結構,應該就是透過行程讓軸距變化較少的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照片中的設計圖則是鋼管車架的版本,看起來應該是讓Ninja H2有輪轂中心轉向系統的設計,可以看出前輪避震器是採取了橫向設計。雖然從圖上看起來116與117上很像是分開的,但實際上應該是使用焊接或是螺絲固定在一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輪轂中心轉向系統。搖臂前端加上一個支撐部位、縱軸則是轉向軸,轉向軸的傾斜角度就是前傾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支撐前輪的搖臂及2組連桿結構,前搖臂不會擺動,而是透過連桿以幾乎平行的狀態上下移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起來KAWASAKI也有考慮過在輪轂中心轉向系統使用螺絲固定的方式。透過更換編號213的零件,能夠更容易設定前傾角,這樣的設計對減少成本非常有幫助。
Clik here to view.
▲2013年在東京摩托車展上公布了概念車款「J」。在2017年的東京摩托車展上右右重新提起了「J」的研發概念。詳細資訊請參考相關報導。
…正當筆者這麼想的時候,腦海中馬上浮現了在2019年12月19日公開的專利許可設計圖。這項專利許可的主題是「提供能以簡單的結構來實現傾斜及旋轉的跨坐型車款(Saddle-type vehicle)」。
簡單來說,就是提出了類似YAMAHA LMW車款那種前面有2顆輪胎的摩托車專利許可(結構採用獨家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面所提到的搖臂設置在中間,並支撐左右輪框的結構。雖然避震器的安裝位置及轉向桿(Steering link)的位置設計不太一樣,但基本上的概念應該和前面提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後輪的結構非常簡單,採用雙搖臂的單顆輪胎,因為和這次的專利沒有什麼關係,因此直接省略。
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它與本文前半部介紹到的前輪搖臂及連桿結構是一模一樣的。在我們之前的特輯報導中也提到過,除了YAMAHA以外也有摩托車廠牌在研究「可以傾斜行進的三輪車或是四輪車」,因此這次也可以說是KAWASAKI終於讓世人看到他們研究的成果。
這次介紹的內容僅只是前輪的專利許可而已,因此類似四輪的「J」那樣的車款在未來還是有可能出現,希望在不久以後就能夠看到這樣的車款,KAWASAKI的各位,就拜託你們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連接左右輪框看起來很像是雙A臂懸吊系統的這項結構,讓左右輪框錯開上下移動。從左圖可以看出,負責支撐的搖臂在正中間,它的前面則是連接左右輪框的連桿,右圖則是表現轉向裝置作動的裝置。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左邊是前輪的俯瞰設計圖,可以看到有類似雙A臂懸吊系統的那種搖臂。右邊是從正面看過去的設計圖,可以看出左右輪框是互相錯開上下移動,連到連桿上一直保持平行的狀態。
Clik here to view.
KAWASAKI在2019年可是刷足了存在感,不僅推出搭載機械增壓引擎的Z H2以及25…繼續閱讀
【編輯長專欄】混種猛獸誕生!BIMOTA「TESI H2」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ESI H2這台混血車款搭載了KAWASAKI引以自傲的Ninja H2的998cc水冷式並列4汽…繼續閱讀
KAWASAKI入主BIMOTA擴張車壇新局!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BIMOTA是一間來自義大利歷史悠久的高級摩托車廠牌,自1972年推出第一台摩托車以來,就以…繼續閱讀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跳過去不看也OK】TESI H2的輪轂中心轉向系統以專利許可設計圖,看起來雖然相像,實際上卻有很大不同
企圖重新復活2015年倒閉破產的Bimota的這項計畫是從2016年11月開始。KAWASAKI與Bimota的這個計畫進展的非常順利,據說使用Ninja H2的引擎以及輪轂中心轉向系統的TESI H2的意見也很早就提了出來。 而將這台車從平面轉為具體時,到底會由誰來設計呢?KAWASAKI不光只是出意見而已,應該也對車體研發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雖然有各式各樣的猜想,但最後的結果就是在2019年6月,將Bimota昔日名車TESI 1D的研發人員Pierluigi Marconi叫了回來,由他負責擔任在同一年秋天米蘭國際摩托車展(EICMA)上發表的TESI H2的設計。 …以上是我們在之前介紹TESI H2時所提到過的內容。不過在2020年2月公開的專利許可設計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出有一個與Pierluigi Marconi所設計的東西明顯不同的輪轂中心轉向系統,而且這項專利許可的申請日期還是在2018年7月30日。 因此,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在重新復活Bimota時沒有將Pierluigi Marconi叫回來的話,那麼或許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台由KAWASAKI所設計的TESI H2出現。 雖然很可惜,但想必在近期內我們都無法得知事情的真相到底為何。但是,這依然改變不了這項專利許可圖非常有意思且值得一聊。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接下來進入正題】2019年年底公開的專利許可設計圖中出現了前面2輪/後面1輪的三輪摩托車身影!
因為內文中有提到輪轂中心轉向系統值得注意,因此以下就特別將這部分挑出來討論。 首先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所提到的型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追加及刪除,操舵輪不只限於前輪而已。 另外,跨坐型車款(Saddle-type vehicle)也可以是三輪摩托車或者是四輪車款,驅動能源除了汽油引擎外,也可以是騎乘用的電動馬達,或者是同時具備汽油引擎及電動馬達的混合動力車款。」 也就是說,這項專利也可能是用在三輪摩托車或者是四輪車上。文章中也有提到前輪搖臂可以設置在左、右兩邊,另外操舵輪不限定只能設置在前輪,因此也有可能是四輪轉向(4WS)的結構。另外,動力來源不一定只能是汽油引擎,也有可能是電動馬達或者是油電混合。 另外還提到了「此外,把手也不會在樞軸上轉動。舉例來說,可以透過設置在把手上的開關來操作操舵輪,也可以適當地設定轉向裝置的轉向途徑。 另外,在第一實施型態中,操舵裝置22透過轉向裝置零件40、連桿裝置41及轉向柱(Steering stem)42來示範操縱前輪3,但操舵裝置也可以透過作動器(Actuator)來操縱前輪。此外,一組支撐用的連桿零件14、15並不是必要零件,因此也可以省略掉。」 把手的操作並不一定要直接連到轉向裝置上,另外還假設可能是電子控制系統或者是別的連桿結構。所以這將代表著...應該就是這個了吧!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相關新聞頁面
BIMOTA重生!與KAWASAKI的合作契機 Vol.1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