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直到前一代為止,HONDA的中排氣量車款CBR400R及400X不只共用引擎與車身結構,就連輪框及懸吊裝置也都是一樣零件。藉由這次的改款,CBR400R與400X朝著各自的風格目標,踏上了不同的進化之路。
Clik here to view.
因此在這次改款中,不只作為原型的車身變得更加成熟,還分別發展出獨自的個性,最明顯的就是400X的前輪改成了19吋,不只前傾角及曳引力距不一樣,就連握把位置也配合每一台車的風格重新設計,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的動力曲線也截然不同。
所以本文將為大家檢驗一下CBR400R和400X是不是真的分別獲得了不同的風格。
Clik here to view.
▲2018年式的舊款CBR400R將分離式握把安裝在上三角台上方,因此整流罩給人的感覺相當龐大,搖臂則是維持常見的四角型管狀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和前一代相比,引擎採用了全新製作的凸輪軸,因此轉速3000~7000rpm左右的扭力增加了3~4%。此外,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的設定也花費了不少心力打造。順帶一提,CBR400R與400X的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的動力曲線完全不一樣。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新採用能夠讓離合器操作變得更加簡單的滑動式離合器,輕盈的拉桿操作手感更是長途旅行時的最大優點。
Clik here to view.
▲因為用途極廣,所以感覺上可以拓寬使用的摩托車人生。(丸山浩)
開始接觸摩托車後,要怎麼享受騎乘樂趣呢?每個人的摩托車人生都有著無限可能,可以選擇到賽道上疾速奔馳、可以騎進市區漫遊在大街小巷,也可以把摩托車當作時尚配件的一環,更可以騎著車四處旅行。
但是,如果一開始選擇的車款只有單一用途的話,就會讓這種可能性有所限制,而會造成這種狀況發生的車款就是「RR」類型的摩托車。雖然說騎著它也不是不能去兜風旅行,但最適合它的駕馭方式還是高速衝刺而已,因此自然會讓大家只把焦點放在這上頭。
實際試乘過這台CBR400R之後,我覺得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感覺上像是為使用者的摩托車人生打開了康莊大道一樣,因為只要騎上CBR400R就可以讓您看到精彩繽紛的世界。
想要旅行的時候可以直接騎著它去旅行、想要騎上山路或者突然對運動騎乘產生興趣也能直接騎著它上場,完全不需要換成別台車;不會擅自幫使用者的摩托車人生劃下界線,而是呈現出無限可能,CBR400R就是一台這樣的車款。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騎起來非常舒服,但絕對不是溫和的風格!(谷田貝洋曉)
因為運動風格的造型,所以一開始其實想說CBR400R的騎乘姿勢應該會十分難受,但坐上去之後卻意外地覺得非常輕鬆,有厚度的坐墊坐起來也非常舒服,所以這部分完全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本來還以為它只是一台虛有其表、風格溫和的車款,但是只要維持在低檔位並讓轉速保持在6000rpm以上的話,就連山路也可以騎得非常激進、排氣音浪也非常不錯;果然對馬力充足的400cc車款來說,在各式各樣的場合騎起來都能讓人覺得非常放鬆。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兩隻腳的腳跟碰不到地面,但前腳掌可以穩穩踩到地上,所以安定感非常良好,可以感受到400cc該有的份量及重量感。雖然騎乘姿勢有點稍微向前傾,但還不到會讓人覺得難受的地步,腳踏也不是使用腳踏後移套件,所以在騎乘長距離時的姿勢應該會非常輕鬆。(騎士身高168cm/體重61kg)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外型上彷彿就像是一台運動旅行車款的車身非常龐大,但卻比前一代還減少了2kg、把手位置也往下調降,讓車頭變得更為精巧、看起來更有戰鬥力,油箱容量也增加了1L。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改變設計後的整流罩形狀變得比較低一點,趴在上面勉強可以遮住安全帽的高度,因此也確保了在高速公路上騎乘時具備一定的防風效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坐墊雖然坐起來非常舒服,不過並沒有和側邊整流罩連在一起,所以在採取運動騎乘時的膝蓋可以確實移動,藉此改變重心所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新採用滑動式離合器,因此離合器拉桿的操作變得特別輕鬆,可以減輕騎乘長距離時的疲勞,古銅色外蓋更在細節處添加了點高級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分離式握把的固定位置雖然移動到上三角台下方,但也只要稍微向前傾就能夠握住,在整體上打造得非常精巧,營造出一種運動車款的氛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雖然和CBR400R同為兄弟車款,但新款400X改成19吋的前輪,同時還調整懸吊裝置設定的將後...繼續閱讀
【丸山浩專欄】「CBR650R/CB650R」同門鬩牆 (上)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採用相同車架搭載不同排氣量引擎的製造方式現在非常流行,而使用相同引擎與車身結構,卻將...繼續閱讀
當新生代遇上神話般的存在「Z400/CB400SF」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KAWASAKI雖然在1000cc到125cc級距都分別推出了不同排氣量的「Z」車款,但是「Z」並不...繼續閱讀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兩台車的不同之處:相同基礎卻踏上各自的進化之路
搭載399cc並列雙缸引擎,於2013年登場的CBR400R和400X是兩款採用現在業界最流行的銷售策略-使用相同車架但排氣量不同或是搭載不同配備來衍生出不同車款。 當時HONDA採用三種不同外裝配件打造出全整流罩版(CBR400R)、街車車款(CB400F)及多用途冒險車款(400X)等三種類型,但其實內在都是相同的鐵製鑽石車架、17吋輻射層輪胎及同樣軸距,只有400X的前傾角及曳引力距不同,但一樣都選擇了運動街車的風格。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BR400R採用「RR」外觀並發展出獨特個性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丸山浩]試乘CBR400R:隱藏在過於激進的設計下,令人意外的溫柔體貼
這次試乘是先從彎彎曲曲的山路部分開始。因為CBR400R那與「RR」極為相似的造型,所以剛開始試乘時,筆者可是對它抱持著極大期待,但事實證明,筆者好像對它太過期待了。 在這裡要先說明一下,這台CBR400R的車身是那種適合悠閒騎乘的類型,可以靠著引擎扭力讓人享受在山路上的騎乘樂趣,所以並不是像「RR」那樣可以瘋狂衝刺的車款。 從懸吊裝置不是使用倒立式前叉而是採用正立式前叉也可以看出這點,它主打的風格就是包括在售價上,全部都能讓初學者感到安心。 不過,這也正是這台車的特色。在結束山路試乘之後,筆者換到市區街道及高速公路試乘後更確定了這一點。改版後,CBR400R變成一輛用途極廣的車款。 引擎在感覺上除了具備並列雙缸引擎特有的溫和感之外,轉速在2000~4000rpm之間時,光是靠著油門操作就能在街道上平順的騎乘,懸吊阻尼設定也不會過於靈敏也不會過硬,是最適合街道騎乘的設定,不只能夠讓人騎起來非常輕鬆還能減少疲勞感。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谷田貝洋曉]以一般騎士角度呈現的試乘報告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騎乘姿勢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BR400R細節解說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主要規格
400X | CBR400R | ||
全長x全寬x全高(mm) | 2140x825x1380mm | 2080x755x1145mm | |
軸距(mm) | 1435mm | 1410mm | |
座高(mm) | 800mm | 785mm | |
車身重量 | 196kg | 192kg | |
引擎形式 |
水冷式四行程並列雙缸 |
||
排氣量 |
399cc |
||
最大馬力 |
46ps/9000rpm |
||
最大扭力 |
3.9kg-m/7500rpm |
||
油箱容量 |
17L |
||
煞車裝置 | 前 |
直徑320mm單碟盤 |
|
後 |
直徑240mm單碟盤 |
||
懸吊裝置 | 前 |
正立式前叉 |
|
後 |
中置單槍後避震 |
||
輪胎尺寸 | 前 | 110/80R19 | 120/70ZR17 |
後 | 160/60R17 | 160/60ZR17 | |
日本建議售價 | 811,080日圓 | 793,800日圓 |
相關車型頁面
【HONDA】400X 【HONDA】CBR400R相關新聞頁面
【丸山浩專欄】異種跨界格鬥「400X/CBR400R」(上)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WEB-young machine」獨家授權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