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30_19](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80830_19.jpg)
不磨腳踏直接過彎
筆者在前陣子偶然獲得機會能騎乘新古典車款在賽道上奔馳,雖然較細長的輪胎及直背式的騎乘姿勢本來就不是為了賽道騎乘而生,但那種享受超高速巡航的感覺其實也很不錯。 不過,筆者也發現在過彎時的腳踏會一直摩擦到地面,雖然這是平常騎在一般道路上不太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在速度和地面抓地力都特別高的賽道上,車身在過彎時的負荷會變大讓懸吊裝置下沉,結果就是讓腳踏會直接摩擦到地面。 如果讓腳踏一直磨到地面的話,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會被磨掉,所以也逼得筆者要改變騎乘方式;順帶一提,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是裝在腳踏下面的棒狀物(也就是俗稱的「棒棒糖」),很多車款的這個部分都是使用螺絲固定,如果過度損耗的話就可以直接更換。 所以像平常一樣,筆者先嘗試在過彎時將腰部挪到內側的「內傾側掛」方式,但由於新古典車款本來就不是競賽用車款,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做出動作,反而在筆者移動重心的瞬間產生了讓轉彎傾角變得更深的反效果。 筆者為了找出原因而不斷地測試,最後發現不要將腰部往內移、膝蓋也不要打開,只將上半身往內側靠,也就是只要「內傾」就能不摩擦到腳踏的迅速轉彎,同時也可以讓轉彎的速度大幅上升,讓人可以非常享受在賽道騎乘上。![180830_15](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80830_15.jpg)
近年來MotoGP的騎乘姿勢也轉變成內傾
內傾能讓轉彎傾角變小而且還能增強迴旋力,相對於內傾側掛是以腰部為中心移動重心,內傾則是藉由騎士的上半身連頭一起向內側靠,以發揮更好的重心移動效果。 筆者到目前為止所說的概念,應該有很多讀者一看就能馬上了解吧!在觀看MotoGP時,應該可以發現包括Marquez和Rossi等車手現在都不採用內傾側掛而是採用內傾的姿勢過彎,這是因為參賽車與輪胎的性能明顯提升再加上電子控制系統的進化,所以可以在不挪動腰部位置、膝蓋不張開的情況下,轉彎傾角也能變得很深。![180830_17](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80830_17.jpg)
![180830_18](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80830_18.jpg)
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的騎乘姿勢是?
換個話題,大家其實也常可以在日本的電視劇中看到內傾的騎乘姿勢,那就是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 警察在執行一般巡邏勤務時當然都會坐得非常筆挺,但在像是警車運動會上的計時賽中,他們過彎時的姿勢沒有例外地一律都是內傾,將肩膀像是要撞過去一樣地將上半身大幅度向內傾斜的特別姿勢,也就是所謂的「白摩托車姿勢」。![180830_16](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80830_16.jpg)
「Webike摩托快訊」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9月精選SALE
![1534994711510](http://www.webike.tw/bikenews/wp-content/uploads/2018/09/1534994711510.jpg)